APP下载

“进化心理机制”是解读“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的钥匙*——论斯蒂文·平克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观

2011-04-08李海燕

关键词:副产品文学作品心理学

李海燕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进化心理机制”是解读“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的钥匙*
——论斯蒂文·平克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观

李海燕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上海 201620)

西方著名进化心理学家斯蒂文·平克的文化心理观可以概括为:进化心理机制是解读文化产品所隐含的文化心理的钥匙。平克的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文化产品——文学、艺术和音乐——进行了适应器和副产品的科学界定;对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化产品所隐含的文化心理问题加以定位,即其研究目标是解释人类与“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对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进行界定和梳理。本文作者认为,平克提出的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进行文化心理研究的思想十分新颖,对我国进化心理学的多学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斯蒂文·平克;进化心理学;文化心理;适应器;副产品

斯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是哈佛大学认知神经科学教授,主要从事进化心理学研究。他的代表性专著有《学习能力与认知:数据结构的获得》(1989)、《语言本能》(1994)、《心脑如何工作》(1997)、《白板》(2002)以及《思维的材料》(2007)等。平克作为进化心理学最杰出的领军人物之一,对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化产品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心理问题有很多独到见解。其见解不仅在西方进化心理学界影响甚大,而且在我国进化心理学相关论文中被广泛引用。

针对艺术、音乐和文学这些文化产品所隐含的文化心理问题,平克引入了“进化心理机制”(Evolve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予以解释。本文拟对平克的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观进行考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思想要旨进行梳理:对文化产品——文学、艺术和音乐——进行适应器和副产品的科学界定;对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研究文化产品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心理问题加以定位,即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目标是解释人类与“无生物功能之用”(lack any biological utility)的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与传统心理学、文学家的文学批评、艺术家的文艺理论以及音乐家的音乐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与界定。最后,在对平克的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观进行了上述梳理之后,作者将对平克的这些思想做出总体性评价。

一、进化心理机制对“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具有解读功能

所谓文化产品的“无生物功能之用”是指许多人类所思之事与生存和繁衍无关,因而不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实用性”。虽然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实用性,文化产品却渗透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与生存和繁衍无直接关系的活动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这一现象似乎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相矛盾。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自然选择规律使人类倾向于剔除虚构世界的影响,将精力投入到现实世界中来。因此,对于试图解读人类行为的心理学家来说,如何解读“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背后的文化心理问题是一大心理学难题。

平克指出,人之所以从事“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活动是由于人脑所具有的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进化心理机制是指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机体拥有的一组加工过程。心理机制的物质基础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复杂的神经回路(circuit)②。首先,大脑的功能决定了人类有能力从事文化活动。当大脑获得了增加适应性的信息时可传递愉悦感觉,大脑还可以利用推理知识来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大脑的功能决定了它无需从严酷的现实世界中获得增加有机体的适应性的信息,而只需要找到能够传递愉悦信息的神经回路,并输送小剂量的愉悦刺激就可以获得愉悦的感觉。其次,通过感觉器官可向神经回路传递愉悦感觉。当有机体处于可以增加其祖先适应性的环境时,感官可以刺激神经回路,从而使大脑获得愉悦感觉。当然,能够增加有机体适应性的环境并不昭然若是。这种环境是以声音、景象、味道、口感和感觉的形式表现的,而这些感觉器官本身被设计的目的就是对这些刺激进行加工。如果人脑智能可以识别出哪些形式可以产生愉悦结果,将其提纯、浓缩,那么大脑在接受了一定剂量的刺激后,就会产生愉悦的感觉。而这种刺激通常是由包含健康信息的环境给出的。再次,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可以破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防御机制。心理机制由许多推理模块组成,不具备解决“任意”问题的能力,只局限于解决那些与我们祖先生存和繁衍有关的问题。据此,平克指出,在人类进化的环境下,如果某种机制能够对基因复制施加影响,那么这种机制就可以增加生物有机体的适应性。

因此,在解读文化产品背后的文化心理问题时,平克独到地提出了“因为我们拥有能够从形状、颜色、声音、笑话、故事和神话传说中获得愉悦的进化心理机制”这一视角。也就是说,我们拥有的进化心理机制能够对何以出现艺术(形状和颜色)、音乐(声音)和文学(笑话、故事和神话传说)等文化产品现象进行解释。我们并没有进化出专门用于创造艺术、音乐、文学以及其他文化产品的特殊适应器。相反,人类只是已经知道如何人为地激活那些已有的心理机制的方法,那就是创造出大量的包含某种刺激信息的文化产品。而我们的心理机制原本用途就是对这些刺激信息进行加工。也就是说,最初的心理机制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那么之后人类又通过活动对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进行刺激。比如,色觉机制,最初被设计为寻找成熟果实,可以被具有类似色调模式的油画所激活,从而产生愉悦体验。男性对于那些繁殖能力强的女性具有很强的心理偏好,而艺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大都拥有体现繁殖能力的特征,用以刺激此种心理偏好机制。同样,艺术、音乐和文学作品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它们也可以“激活”我们的神经回路,产生愉悦的感觉。

二、文化产品——进化过程中的适应器与副产品的科学界定

进化心理学认为,进化过程中出现了三大产物——适应器(adaptations)、适应器的副产品(by-products)以及随机影响(random effects)或叫噪音(noise)。适应器是指遗传的、能稳定地发展起来的特性,是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在进化过程中,适应器比群体中存在的其它特性更加有助于有机体解决生存和繁衍问题,例如,语言。副产品是指不能解决适应性问题,也不具备独立功能的特性。副产品和那些具备功能设计的特性相伴而生,是因为它碰巧伴随着适应器,是在有机体寻求适应的过程中出现的。比如,血液中含有的氧分子使血液的颜色呈现为红色,因此红色就是副产品。随机影响是由偶然的突变、环境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或者发展过程中的偶然因素所产生的。比如,人类的肚脐眼②。生物有机体在适应器、副产品和噪音的相互作用下存在。副产品和噪音与适应器之间既不互相排斥,也非密不可分。

平克对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适应器与副产品的界定问题进行了科学梳理。他认为真正的适应性假设应该经得起操纵分析(engineering)的检验。所谓“操纵”是指:为实现人类的目的,而将物质、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等概念运用于客观对象的行为。⑦平克指出,如果想要证明X是适应器,需要证实X凭借其本身的结构在人类进化的环境下就可以实现繁衍的结果。即,对特定环境(特别是祖先的生存环境)下,系统中的某种特性如何被设计以实现某一目的(特别是繁衍目的)进行记录。将收集到的有关特性的资料与我们想要解释的人类本能的冲动或天性进行比较。当某种特性经过验证与人类的实际行为的吻合度越高,就越能确信某种特性是适应器。

平克根据文化产品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为解决生存和繁衍问题所起的作用不同,对其进行适应器和副产品的界定。汉斯·霍勒斯(Hence Horace)曾经提出:文学的目的是“愉悦和教育”。平克认为文学作品的教育作用使文学具有适应器功能,而文学作品的愉悦作用使之又具有副产品功能,因此文学作品兼有适应器和副产品的双重功能。艺术和音乐由于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问题无关仅有愉悦作用,因此被归类为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出现的副产品。平克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系统性论证:

(一)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文学作品兼有适应器和副产品的双重功能。

平克指出,之所以将文学作品看作为适应器,是因为文学作品是一种思维实验,是相互博弈的各种组合。人类的目标可能相互一致,也有可能相互冲突,而不同的组合所导致的结果千差万别③。没有人可以在脑海中将所有行为的后果展示清楚,单凭人体内部遗传进化,或者通过个体自身有限的个人经验获得的知识,所采取的策略很可能导致失败。其次,文学作品之所以可以被看作是适应器,是因为文学作品对人类现实生活而言,是“基于案例的对地方文化规范的理性推断”(Case-based reasoning about local sociocultural norms)。所谓“基于案例的理性推断”,是指:关于世界的有效信息通常都储存在非常具体的特定情景之下,相关信息的整体构造存储在记忆之中,并从记忆中提取。当理性人(reasoner)面对一个新情况时,就会从记忆库中寻找与所面对情景相类似的案例③。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小说人物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之时可以推断出故事情节背后所隐含的社会和文化环境规范。作为思维产物的文学作品,也是认知适应的产品。文学作品中虚拟的情节种类繁多、探讨的范围广泛。文学作品中虚拟人物进行活动的驱动力也是生存和繁衍问题⑧。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之时,旁观主人公的成功与失败的整个过程,脑海中记录了他们在追求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战略战术,以及最后的结果。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各种策略的种种细节都被读者掌握。当读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况时,就知道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因此,文学作品可帮助读者提高解决生存和繁衍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读者的适应性。从这个意义上推断,文学作品具有适应器功能。

关于“文学作品具有副产品功能”之说,平克认为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可以带来愉悦结果的技术。文学作品运用语言和想象作为工具来构建虚拟的现实。文学作品是两个特性的副产品:第一个特性是当经验到与导致适应性结果相关的符号时,可使我们感受到快乐的动机系统(这些导致适应性的结果是指如安全、性行为、尊重、信息丰富的环境等)。第二个特性是将这些符号提纯、凝练到适当程度的技术知识。文学作品刺激人们的想象,言语可以唤起心灵图像,它可以激活大脑,所起到的作用与我们真实感知世界时相同。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无需亲历各种真实恐怖的情景,就可以经历各种令人感到愉悦的幻觉体验。此外,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副产品功能还体现在可以模拟“八卦”(gossip)之用。“八卦”是人类社会最喜欢的消遣方式,可为真实生活的博弈提供战略优势。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可让人们津津乐道,可以让读者获得新知识。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整个过程就像是在与作者交流。

据此,平克指出,人类是具有幻想能力的物种,总是在心灵中将各种事件重新组合。这种能力是人类智力的引擎之一,让我们可以构想新技术(如诱捕动物或者提纯植物提取物)和新的社交技能(如相互承诺或者找到共同的敌人)。叙事性文学作品就是依靠这种能力探索假设的世界,无论是为了启迪——增加了可预测结果的情形数量,或者是为了愉悦——间接地体验爱情、探索、成功等。

(二)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看,艺术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人类创造的能够产生愉悦结果的技术。

关于艺术是否具备进化心理学意义上的适应器问题,埃伦·迪萨纳亚克(Ellen Dissanayake)等学者提出艺术就像恐惧情绪一样是进化过程的适应器。一件艺术作品往往体现某一社会事件,可以在一个社区的许多成员中引起共鸣,形成休戚与共的人际关系。人们可以从这种和睦的人际关系中产生愉悦体验。但是,平克指出,这些观点只是针对既成事实进行的事后假设,都是错误的。

平克认为艺术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三个适应器的副产品:对社会地位的渴望;体验可带来适应结果的对象和环境时感受到的审美愉悦;以及通过人为设计来实现这种愉悦目的的能力。如同毒品、色情以及美食一样,艺术是一项能够产生愉悦结果的技术。艺术可模拟现实世界,提纯浓缩能够产生愉悦的刺激,并将这种刺激传递给我们的感官。我们视觉器官所看到的景象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于我们面前。例如,抽象艺术通常色彩丰富,且包括点、平行线、圆、正方形、螺旋形等形状。这些元素刚好和视觉机制被设计接受的刺激信息相似,所以会带给我们愉悦。此外,人们的紧张心理也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艺术形式来激发或释放。

(三)音乐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是人类创造的另一项能够带来愉悦结果的技术。

音乐起源于所有的情感呼唤,用于表达无形的情感。就生物意义上推断而言,音乐无用。没有迹象表明,获得音乐技能可以使人长寿、子孙满堂,或者对世界做出精确的分析或预测。与语言、视力、社会推理、自然科学技能相比较而言,如果将音乐剔除,不会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生活方式。借此,音乐属于纯粹的愉悦技术,是毒品的鸡尾酒,经由耳朵一次性刺激大量的神经回路,以获得愉悦的感觉⑧。

平克指出,音乐不是适应器而是可以产生愉悦结果的技术。语言是一个适应器,它可以对有限的词汇进行无限地组合,形成复杂的句子以满足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流。音乐或许借用大脑中的语言软件,但是音乐并不是“世界语言”。此外,音乐因民族、文化、历史阶段不同而不同,人们喜欢的是其成长环境中的音乐风格。所有神经正常的儿童都会自然地讲话、理解复杂的语言,复杂的口语表达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历史时期之间变化很小。相反,尽管人人喜欢听音乐,但是许多人唱歌走调,能够弹奏乐器的人更少,而凡是可以弹奏的人都需要特殊的训练和大量练习。

三、平克的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观的梳理

平克将进化心理学的文化产品(文学、艺术、音乐)研究与传统心理学、文学家的文学批评、艺术家的文艺理论以及音乐家的音乐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与界定。首先,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拓宽了传统心理学所忽视的领域。文学作品中虚构世界的人物和事件所反映的人类思想为人类所关心的问题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其次,进行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要与文学家的文学批评相区别。文学批评的目的与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目的不同。文学家的文学批评旨在对某一部作品进行分析和批评;而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旨在解释人类对文学作品产生偏好的原因。再次,进化心理学的艺术研究不能依靠现有的艺术理论。因为,现有的艺术理论往往根植于传统心理学理论的“白板说”。艺术理论的卓越和前卫是为了迎合高雅的口味,是艺术家凭借其经年沉浸在某一个流派,熟悉艺术的惯例和典故的结果。因此,进化心理学的艺术心理研究不能遵循现有的艺术理论的研究方法。最后,进化心理学的音乐作品研究要与音乐家的音乐理论相区别。现有的音乐理论只是从技术层面上对音乐分类进行描述,而无法解释人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关系。

据此,平克指出,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就是要探求人类与“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的关系。如果要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探求文化产品背后的文化心理问题,就要从进化心理机制角度对文化产品的存在原因以及人们文化产品评判标准不一进行解释。平克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系统性论证:

(一)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旨在解释人类对文学作品产生偏好的原因。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拓宽了研究人类心理的新领域,如,如美、爱情、身份、食物、性、宗教、战争、交换、道德、音乐、艺术,以及文学等。进化理论可以用于解释文学作品中与人性相关的理论的真实性,但是却不能赋予这些人性理论解释某一特定作品的权利。进化心理学的文学家不应仅仅停留在复兴、援引相关的人性概念,而应该准备充分,详细阐述进化理论对文学分析的补益为何物。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的框架应该是由一系列的实证假设构成,以期望进化心理学最终可以科学地解释为什么人类喜欢文学。因此,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应该从锤炼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入手,使进化理论不再被称为是假设故事,以期望最终能够达到进化生物学的水平。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人员应该从操纵分析的角度,探讨人类探究虚构世界的合理性,来验证文学作品是否具有适应器的功能。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应该与诸多相关学科相互交融。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涵盖各社会阶层。进化心理博弈论可作为分析剧情和角色冲突的理论基础,以梳理文学作品中诸多冲突的逻辑问题。

(二)进化心理学的艺术研究就是要解读为什么人们要追求艺术,为什么有些作品迷人而有些作品单调的问题。平克指出,我们之所以认为有的艺术作品非常单调,是因为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让我们觉得这些作品中的资源非常稀少。迷人的艺术作品通常拥有与资源丰富的环境特征非常相似,所以才值得我们予以注意。在艺术佳品中,整体美学效果大于各个元素的叠加。山水画或照片的精品在包含诱人环境的同时,还包括令人愉悦的体现平衡感或对比度的几何图形。此外,人类的进化心理机制决定了可以刺激大脑获得愉悦感觉的主题具有循环性。例如,研究发现具有循环性主题包含以下几个特征。有些主题可能属于寻找人类的最佳栖息地——热带草原:开阔的草原上点缀着些许树木和一片片的水域,在那里有动物栖息、有鲜花盛开以及硕果累累的植物。此外,包含安全的信号的景观也可让人愉悦,如隐蔽的但是可以看到全景的处所。还有一些便于人们开发或记忆的引人注目的地理特征,如地标、边界、路径等。因此,进化心理学家在从事进化心理学的艺术研究时,要像外来生物学家那样公正地解读人类,而不作为人类中的一员来评判艺术的演绎手法。“无生物功能之用”的艺术可以充分满足一个目的——评价艺术品拥有者的资产状况。因此,在进行艺术心理分析时不仅要探求美学心理,还要研究人们追逐社会地位的心理。这意味着一个简单的问题:人脑中的什么机制能够让人们从形状、颜色、声音、故事以及神话中获得快乐?进化心理学的艺术研究就是在理解一段语言或者某一艺术作品时,我们并不是直接按照表面价值来理解,而是试图猜测出为什么要创造这些产品,以及创造者希望对我们施加何种影响。

(三)进化心理学的音乐作品研究就是要解读音乐之于个人的喜欢问题。进化心理机制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音乐作品被视为经典,而有些音乐作品则不为人们所接受。平克将音乐比拟为听觉的乳酪蛋糕、精致的甜点,它至少触动我们神经机制的六个“敏感点”。一首标准的音乐可以一次性地刺激这六个敏感点,但是有些音乐之所以不够悦耳动听,是因为其音乐元素遗漏了对部分敏感点的刺激,或者没有触及任何一个敏感点。比如,音乐起源于人类所有的充满情感的呼喊。因此,旋律之所以激起强烈的感情,是因为其框架与人类情感呼喊的“数字模版”(digitized templates)类似。人们会留意声音世界中那些显示安全、危险、变换居所等特点的信号。只要是值得注意的事件,比如雷鸣、湍急的流水声、动物的低吼,以及其他可能反应环境的安全程度等的声音,都会产生激起情感的效果。另外,节奏之所以是音乐的通用元素,在许多音乐风格中,节奏或许是主要的或者唯一的元素,是因为节奏可以刺激运动控制系统。再次,大脑在识别世界上的各种声音的时候,留意声音之间和谐的关系。当处于各种嘈杂的声音环境中时,耳朵从混乱的不同音频的杂音中辨别各种声源。所以,当我们听到和谐悦耳的音乐,听觉系统成功地分清来自重要事物的声源时,我们的听觉系统就会感到满足。同样,旋律之所以悦耳动听,是因为它们夸大了从强有力的物体中发出的宏大、清晰、可分析的声音信号,以及处于此种环境中听觉器官获得的令人兴趣盎然的体验。之所以有些音被认为是噪音,让人无法接受,往往是由于大脑无法清楚识别声音环境造成的。如果音乐中出现重读音节和非重读的音符的搭配,也会让听众感觉不舒服。因此,平克指出,悦耳的音乐所包括的刺激应该与我们进化心理机制被设计来加工的自然刺激是相似的②。

四、理论评价:贡献与不足

(一)平克所提出的用进化心理机制解释文化心理的观点对于传统的文化决定论的心理观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文化决定论的心理观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人是“文化存在物”。⑨平克提出的用进化心理机制解释文化心理的观点,对传统的文化决定论的心理观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挑战。平克旗帜鲜明地反对基于“白板”说的文学、艺术和音乐理论,明确了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的主要目的,即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目标是人类与“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的关系。另外,在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解读文化现象时,平克对文化产品——文学、艺术、音乐——进行适应器与副产品的梳理时,其研究的着眼点是进化而来的与生存和繁衍有关的心理机制。据此可以推论,平克所指的文化心理研究是针对全人类进化而成的共通的心理机制而言的。心理学家必须要考虑Mind对于文化起了什么作用,也就是说,文 化的形成有一个心┈理┈基┈础的问题。你说心理是“文化”决定的,那么我可以问:文化又是什么决定的?难道文化是“纯自然”产物吗?(如果不是,那么就只好说是“上帝的意志”?)难道文化完全与人的Mind无关吗?它可以离开人的Mind而独立存在吗?⑨显然,平克提出的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观所揭示的是文化的心理基础问题。这对一直是文化决定论的文化心理学构成重大挑战,为研究人类心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二)平克提出以进化心理机制解读文化产品现象以探求文化心理的主张是针对“炫耀假设”所无法解释的文化产品内容的判断标准不一和独享现象而做出的。

为了解读文化产品所隐含的文化心理问题,进化心理学家米勒(G.F.Miller)曾经提出了所谓的“炫耀假设”(display hypothesis)。米勒认为文化是一种自然发生的现象,“它起源于采取不同择偶策略的个体在繁殖活动中的竞争行为”②。平克对米勒提的“炫耀假设”的观点基本赞同,但仍有所保留。他认为,艺术的功能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功能)是创造和拥有艺术品来向他人(不仅仅是潜在伴侣)来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而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基因质量)。另外,艺术、音乐和文学这些文化产品之所以出现,之所以有非炫耀的独享现象,是因为人脑的进化心理机制。平克指出,大脑和感觉器官的功能决定了人类有能力实现识别适应性信息、刺激神经回路、获得愉悦体验,从而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体验这一目标。此外,进化心理机制也可以对文化产品内容的判断标准不一做出解释。平克指出,我们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与生存和繁衍有关的问题。根据平克对进化心理学的文化研究梳理和界定,我们可以做出如下推断,即判断文化产品内容的隐含标准是文化产品的内容是否包含了人类进化过程中所需解决的与生存和繁衍有关的体现适应性的信息。因此,如果文化产品中包含了充分的可以增加适应性的信息,就可对大脑的神经回路进行刺激,那么大脑就可获得愉悦感觉。而外显出来的现象就是人们喜欢某一文化产品,反之亦然。同样,平克在对文化产品进行适应器与副产品功能梳理时,所使用的标准也是基于心理机制的功能提出的。即,判断文化产品的适应器与副产品功能的标准是:文化产品否有助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解决生存和繁衍问题。

(三)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的进化心理学理论基础的科学性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考察检验。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更新世时期人类祖先的生活方式进行推测,他们已经发现了当今人类身上存在的许多心理适应器,而这些适应器又控制着人的行为。但是,人类进化的过程不是单向、线性的,而是动态的过程。在进化过程中,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是环境和人类已有适应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参照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一时点,没有考虑进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此外,人类进化过程的动态性决定了适应器与副产品的界定问题也可能是动态的、不确定的。由于环境的变化,本来可以解决生存繁衍问题的适应器是否有可能变为副产品?而副产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是否有转化为适应器的可能?另外,进化心理学从人类祖先的适应环境和行为进化的角度理解现代人的心理与行为,从方法论方面来说,是从过去的角度理解现在,但是在解释现代人的行为特征时,进化心理学所依据的事实大多是推测性的。如果说古生物学、考古学的资料可以给现代人的生理特征提供解释的依据,那么由于心理和行为并没有留下化石一类的证据,因而对于人类祖先行为的解释只能依据推论和猜测,甚至主观的臆想和叙事。大卫·布勒(David Buller)指出,当进化心理学试图对所谓普遍的人的天性的进化过程做出解释时,它只能停留于主观推测的水平①。

(四)平克对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的梳理与界定,对于今后的进化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具体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平克将进化心理学的文化产品(文学、艺术、音乐)研究与传统心理学、文学家的文学批评、艺术家的文艺理论以及音乐家的音乐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与界定,对于今后的进化心理学的文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但是具体实证研究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平克提出,进化心理学的文学研究人员应该从操纵分析的角度,探讨人类探究虚构世界的合理性,来验证文学作品是否具有适应器的功能。其研究方法、证据收集的具体可操作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在谈及如何探求艺术心理时,平克指出要去除地位心理的影响来研究艺术心理。那么如何去除这种地位心理的影响,去除的限度如何,其具体的可操作性尚值得商榷。而在研究音乐作品中,如何确定“敏感点”的问题,也有待于进一步实验验证。正如大卫·布勒指出,进化心理学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它必须把这种一般性的事实转换成一套关于人类心理特质的进化过程的具体假设,并找到相应的证据支持。①

综上所述,平克提出的采用进化心理机制解读人与“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之间的关系以此探求文化心理的观点,对如何解读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这一大难题具有开山之功;对进化心理学的文化产品的适应器与副产品的界定和解释清晰而深刻;对于进化心理学的文化心理研究的梳理中肯而有前瞻性。鉴于进化心理学的诞生时间不甚久远,在解读文化心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例如如何判别适应器与副产品、相关证据收集、验证等实践还有待丰富,但是平克提出的凭借解读文化产品来探求文化心理以期揭示人类与“无生物功能之用”的文化产品之间关系,对未进化心理机制来心理学的多学科交融研究的启发性是不容置疑的。

注 释:

①David Buller著.张勇、熊哲宏译:《我们的心理停留在石器时代?》,《环球科学》2009年第2期,http://www.sciam.com.cn.

②David M.Buss著.熊哲宏等译:《进化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③Pinker,S.(2007),Critical Discussion Toward a Consilient Study of Literature.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161-177.

④Pinker,S.(2005),So How Does the Mind Work?.Mind & Language,Vol.20 No.1 pp.1-24.

⑤Pinker,S.(2004),Why nature & nurture won’t go away.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 Sciences.

⑥Pinker,S.(2003),The Blank Slate:the modern denial of human nature.New York:Penguin Group.

⑦Pinker,S.(2007),The Stuff of Thought.England:Penguin Group.

⑧Pinker,S.(1997),How the Mind Works.New York:Norton.

⑨丁道群:《文化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探新》2002年第1期。

⑩熊哲宏:《“模块心理学”的挑战:反“文化心理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1]熊哲宏:《“模块心理学”的理论建构论纲》,《心理科学》2005年第3期。

* 本论文属于上海市教委学科建设项目“法商外语教学论”的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副产品文学作品心理学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梅西耶天体
——彗星猎手的副产品
“食物将成为副产品”:爱尔兰农民创造环境友好型田地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