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配合药物治疗抢救大剂量洋地黄中毒患者的护理
2011-04-07张春换
张春换 刘 洁
(山东省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山东青岛266100)
地高辛属于口服洋地黄类药物的一种,其有效成分是强心苷,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地高辛成人致死量为10mg。短时间大剂量的服用此药物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本例患者一次性服用地高辛100片,几次出现心跳骤停,经积极抢救及护理,病情痊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65岁。既往有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2010年6月5日自行口服地高辛100片8h后由急诊收入ICU病区。入院时患者意识清楚,精神疲倦,对答切题;面色及口唇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瞳孔对光反射灵敏,自诉全身乏力、无胸闷痛、气促、恶心,呕吐一次为少量胃内容物。无黄绿视,口干,体温36.3℃,血压105/70mmHg,呼吸18次/分,心率40次/分,心律不齐。心电图示阵发性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ST段呈鱼钩样改变,地高辛浓度16.5ng/mL,诊断为洋地黄中毒。患者入院后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行床边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给予3次血液灌流治疗,配合给予极化液、抗生素、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后,患者心律转为窦性。6月8日停用临时起搏器,生命体征平稳。6月9日地高辛浓度降为1.6ng,病情稳定,1周后康复出院。
2 血液灌流的护理
2.1 有效建立血管通路 目前常用的临时性血管通路有2种。一种是直接动静脉穿刺,另一种是中心静脉置管。现多采用股静脉单针双腔留置导管。护士密切配合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保证足够的血流量,但留置中心静脉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操作流程,密切观察管路留置情况,加强管路的护理。
2.2 血液灌流的时机问题 掌握治疗时机是治疗药物中毒成败的关键。一般认为中毒后6~8h内开始治疗效果较好。早期血液灌流可最大可能吸附血液中游离的药物,减轻药物对脏器的损害[1],但对入院时病情危重合并休克者应先抢救休克,待血压回升后或应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在98/67mmHg以上再行灌流,以提高成功率。否则血压低血流量小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很容易出现“凝灌”现象。
2.3 抗凝相关注意事项 在行血液灌流前查出凝血时间,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的使用抗凝剂。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加强穿刺点、黏膜、口腔、大便颜色的观察。根据凝血活酶时间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肝素用量并注意观察各种压力报警及灌流器中是否有凝血现象,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或追加肝素。若有出血不止现象可给予缓慢静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3 临时起博器的护理
术后给予24小时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及起搏信号有无脱落,患者有无对起搏器不适感。注意观察伤口部位有无渗血,穿刺入口处每天更换敷料,遵医嘱给予3天抗生素预防感染。外漏的导管盘绕成环,用敷料保护固定,局部加强护理。穿刺入口处的起搏导管应尽可能固定不动。置入深度要班班交接。临时起搏器一般放置1~2周,最长不超过4周。
4 其他护理
患者因情绪不好自服药,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尤其重要。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帮助其建立生存的信心,配合治疗。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给氧气吸入。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监测肝肾功能、血生化、血分析、出凝血时间、血清地高辛的浓度等。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对症护理。如有恶心、呕吐应防止呕吐物误吸,若出现视力精神方面的症状应注意保护患者,避免发生意外。加强饮食护理,保持大小便通畅。
5 讨论
血液灌流是目前临床上一种非常有效的血液净化治疗手段,尤其是在药物及中毒方面,是临床抢救危重中毒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血液灌流治疗是通过建立体外循环把血液引入装有树脂等吸附剂的灌流器中吸附其中的有毒物质,从而达到血液净化的目的[2],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地从血液中清除毒物和药物的方法,能直接从血液中清除毒物,迅速降低血液和内脏毒物的浓度,防止体内主要脏器的继续摄取[3],并可使毒物在体内重新分布,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1]桑 栋,顾瑞亚,徐凤英.血液罐注抢救急性农药和药物中毒的疗效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5):308
[2]胡诗德,李 斌.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毒32例临床分析.重庆医学,2002,31(1):605
[3]于仲元.血液净化[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4.626-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