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文写作中的语法隐喻

2011-04-07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情态词组人际

曾 玲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英文写作中的语法隐喻

曾 玲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基于韩礼德的语法隐喻模式,提出语法隐喻与人的认知发展和范畴化高度相关,代表了认知发展的更高阶段。语法隐喻在阅读中可以起到加强认知效果的作用,因此在英文写作中引入语法隐喻的概念可以指导英文写作,提高英文写作的水平。

语法隐喻;范畴化;英文写作

语法隐喻的出现由来已久,从古希腊至中世纪至现代,以语法来隐喻世界的现象都普遍存在着,其表现形式为“以语法术语隐喻现实世界,以语法结构隐喻现实世界,以语法理论来隐喻现实世界”[1]。而本文中语法隐喻指的是韩礼德[2],基于语言的层次性而提出的,在语义层、词汇语法层、语音层中,语义层体现于词汇语法层,词汇语法层体现于语音层;同一形式可以反映不同意义,而同一意义也可以由不同形式表现,这种“同一能指,不同所指”指的就是传统的词汇隐喻,而“同一所指,不同能指”则是指语法隐喻[2]342。

可以看出,语法隐喻最初的考量是基于语法系统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以后的语言学家逐渐将目光投向了语法结构与现实和经验的关系,试看以下句子:

例1a In the evening the guests ate ice cream and then swam gently.

例1b The guests’supper of ice cream was followed by a gentle swim.

将a句与b句放在一起比较,可以看出a句更符合人们的经验认识,更加自然:参与者由名词体现,过程由动词体现,而环境成分则由副词和介词词组体现。而b句则与经验结构不那么相“一致(congruent)”,不那么自然,语法成分与语义之间的体现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Halliday将a句称为一致式,将b句称为隐喻式。Halliday将语法隐喻分为概念语法隐喻(ideati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以下简称

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interpersonal grammatical metaphor,以下简称人际隐喻)。简单来说,概念隐喻主要指名词化过程,而人际隐喻则是指类似于“it seems that”“I think”“It’s likely”这样的短语。对语篇隐喻研究的补充则主要由Martin完成。在此在语言的每一个元功能层面都出现了不那么自然的隐喻形式。

在此后对语法隐喻的讨论中,许多学者从自身研究出发提出了如何识别语法隐喻的标准[3-5],在此尤其要指出的是人们越来越从认知的角度对语法隐喻进行思考,语言是人类用来识解世界的工具,语言能力是人类的一项基本认知能力,基于这一前提,语法结构也必然与人类认知结构相联系。范畴化(categorization)是当代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范畴化即从差异性中把握相似性,是人类认知机制的重要机能;语言系统中的范畴并不是人们原先设想的预定俗成的结果,而是有着多方面的驱动因素,如除了世界上客观存在的混沌现象外,还包括人类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等因素”[6]。传统语法在词的语法范畴上一直饱受争议,词的语法性质更多地关注形式,而极少考虑到语义的因素。那么,在涉及词性转化的语法隐喻中,对于词的语法成分又将如何划分呢?试看以下例句[7]:

例2a We trapped a bear in the forest.

例2b Bear-trapping used to be a popular sport.

在隐喻式b中,以动名词形式出现的trapping在语法形式上是名词,然而在语义上,它体现的是动作的概念,那么对trapping的词性到底应该如何划分呢?Taylor就认为像arrival,love等词根本就不应该归于名词范畴,而应归于动词范畴之列,尽管它们不是典型的动词,不具有动词的屈折变化。语法隐喻化的结果导致了词类范畴中边缘成员的出现,这对英文写作既带来了困难,却也从另一方面带来了启示。

1 英文写作中语法隐喻使用的理据性

1.1 从历时的角度看

Halliday&Martin[3]从历时的角度解释了语法隐喻的形成,认为人类的语言最先出现的形式是小句,然后才有名词化形式。对于如何实现概念隐喻化的过程,Halliday提出“名词化是制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手段”[1]352。将环境成分、参与者成分和过程打包(packing)成名词词组,使语篇紧凑,在实词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小句数量,增大词汇密度(lexical density)。这种现象也反映在口语体和书面语的区别中,“书面语在词汇密度方面更加复杂,而口语体则在语法复杂程度上更高。在书面语中,实词项对应的小句要少些,但它们很明显是语法结构的一部分,它们经常结合在一起组成名词词组”[1]351。

另外,Halliday指出,隐喻式表达是成人的话语特征,在不同的语域都有不同程度的语法隐喻出现。完全没有隐喻的话语只出现在儿童话语中,故“从儿童的话语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语言系统的功能起源”。看来,语法隐喻是高水平成年语言使用者的特征。成年的外语学习者应该是具有较高的母语语法隐喻能力,而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没有证据表明较高的母语语法隐喻能力就代表较高的外语语法隐喻能力。成人在学习外语自一致式开始,而慢慢过度到隐喻式,无论这个过程是习得成分多还是学习成分多,向学习者说明有限条件下隐喻程度高的作文是外语能力高的表现,在避免语法错误的情况下提高隐喻度即语篇内出现的隐喻式的频率,对于提高英文作文水平都是有益的。

1.2 从认知效果的获得上看

尽管Halliday及诸多学者认为由于语法隐喻的使用,使得词汇密度增大,从而给阅读造成了困难,因此在语言输入中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语法隐喻的使用,然而,真实的阅读过程中语法隐喻与认知效果的取得又呈现何种关系呢?认知效果由Sperber&Wilson提出,依据他们的理论,任何明示交际行为都具有关联性,而阅读作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很明显具有很强的关联性,那么在此种交际行为中,认知效果与处理努力是怎样动态变化的呢?有实证研究说明,语法隐喻化程度高的语篇更利于认知效果的取得,“语法隐喻方式有利于认知效果的获得,并且隐喻度在有限条件下与语篇关联度和所能取得的认知效果成正比关系。”[8]语法隐喻增加了词汇密度是隐喻化的结果之一,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隐喻化降低了句法难度,小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显得更加清晰明了,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提高了语篇的连贯性,这就是下文论及的语篇隐喻。综上所述,语法隐喻在英文写作,尤其是高级阶段的英文写作中具有很强适用性及必要性。

2 语法隐喻模式在英文写作中的应用

2.1 概念隐喻

对于概念隐喻的讨论是最多和最充分的,提到概念隐喻就不能回避名词化的问题,因为名词化是概念隐喻的主要手段,如前分析,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副词词组、介词词组都能经名词化后变换为名词词组。

以下是名词化的一些例子[1]353:

is impaired by alcohol alcohol impairment

they allocate an extra packer the allocation of an extra packer

some shorter,some longer of varying length

they were able to reach the computer their access to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is getting better advances in technology

再看以下两组句子:

例 3a If it is easier for us to communicate,it is easier to make friends and enjoy life.

例3b The ease of communication helps us to enjoy life more.

例4a One of the change is that the computer emerged,which can easily be seen in the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例4b One of the changes is the emergence of the computer in nearly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以上的一致式的短语/小句经由名词化后,以名词短语来体现不同的过程,这里体现的不仅仅是名词化,而是认知和经验上的更高的复杂性,人类对世界的识解自一致式开始,然而随着经验的不断复杂化,语言形式也趋向于复杂式,即隐喻化。在上述一致式与隐喻式的比较中,笔者并非完全在倡导丢弃一致式而选择隐喻式,而是要凸显出名词化的特征,那就是语义上的浓缩和形式上的简洁。在英文写作过程中,不应该抱守形式和意义上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反之,要有意识的建立起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动态对应关系。

除了名词化这一最有力的工具外,形容词化与动词化也是实现概念隐喻的重要手段。依据Halliday[9]对语法隐喻的重新分类,介词和连词也可转化为动词,实现环境成分和连接成分向过程的转化,这种过程称之为动词化。

例5a She left before I arrived.

例5b Her departure preceded my arrival.

例6a If you have good food,exercise and enough sleep,you will have good health.

例6b Good health depends on good food,exercise and enough sleep.

从例a句到例b句的变化不仅实现了由环境成分、连接成分向过程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意义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小句的逻辑关系由动词来体现,这就是动词化所体现的转变。

形容词化在语法上指的是动词、副词、介词词组和连接词向形容词的转换,功能上体现的则是过程、环境成分连接成分向性质的转换。

例7a Results obtained in experiments show that…

例7b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从例a句到例b句,形容词Experimental替代了动词词组obtained in experiments,实现了由过程向性质的转换。形容词化在科技语篇中的出现频率较高,再看例8句:

例8 Approximate queries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defined in core and national models and supported by ontological reasoning on this hierarchy would provide a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如此长而复杂的句子要是由许多小句来表达将会使得意义晦涩,逻辑关系混乱,读者在阅读中所耗费的处理努力也应该是惊人的。

概念隐喻使得词类范畴中大量边缘成分出现,我们对于词汇的认识应从语义角度入手,而不应单单局限于词形变化和例句列举翻译。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学习者如果能在语义上真正理解词语,灵活运用词语及它的各种形式,对写作将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对于概念隐喻的选择体现出与语境高度相关的特点,正如Halliday所说,任何对形式的选择都是有意义的,不论是从词汇语法层到语义层,还是从形式层到意义层都应该表现出适切的对应关系,在英文写作的高级阶段由其要引起注意。

2.2 人际隐喻

语言的人机功能在英语中由情态系统和语气系统来实现,因此人际隐喻分为情态隐喻(modality)和语气隐喻(mood)。情态系统表现的说话者的判断或评价,语义上体现的是介于肯定和否定之间的意义。试看下句:

例 9 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

此句表面上看表现的是一种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可能性。它的tag疑问句的形式应该是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isn’t it? 而不是 I think it’s going to rain,don’t I? 所以(9)句的一致式形式应该是

例 10 It’s probably going to rain(isn’t it) .

所以例9句属于情态隐喻,它依靠的是一种语义上的投射关系,情态成分并没有包含在小句中,而是以一个以分离、投射的小句出现在小句复合体中,当然可能性的投射形式有多种变体,比如说话者为表达Mary可能知道这一命题,可以采取以下的形式:

例11 I think Mary knows.

例 12 It’s likely Mary knows.

例13 Mary’ll know.

例14 Mary probably knows.

例11和例12属于情态隐喻,例13和例14属于一致式,这可以由附加疑问句的提问来验证。情态隐喻类型(type)包括可能性(probability)、经常性(usuality)、职责性(obligation)和倾向性(inclination)几种。从取向(orientation)上来说,则分为客观和主观、显性和隐性。组合起来就形成显性主观、隐性主观、显性客观和隐性客观四种情态取向组合,其中显性主观和显性客观属语法隐喻,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则属于一致式。例11和例12分别属于显性主观和显性客观形式,例13和例14则属于隐性主观和隐性客观形式。一般来说,隐性情态取向/一致式通过情态副词、情态动词或谓语的其它延伸部分表示,而显性的情态取向/隐喻式则由小句形式表示。除可能性外,情态隐喻还经常出现在经常性中的显性客观,如It’s usual/frequent/rare for somebody to do...结构中。职责性中的显性主观可由...want/require/expect/allow sb.to do...来体现,职责性中的显性客观,可由 It’s expected/supposed/required that...来体现[10]。

人在社会活动中产生了需要由言语实现的任务,比如陈述,提问和命令等,陈述语气一般实现命令功能,疑问语气一般实现提问功能,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言语功能与语气有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命令功能可以由陈述和疑问语气共同实现,这种言语功能与语气选择上的不一致性就构成了语气隐喻。因为人际功能是与语境因素和文化因素高度相关的,有学者发现“人际隐喻与语篇隐喻在写作中出现率高于概念隐喻”[10]。

在英文写作的高级阶段,议论文是出现得较多的一种文体,因为是现实中有大量的情况要求表达个人观点以及有效地说服他人,在此种情况下,客观的语言外表更易让人接受,这就为人际隐喻的出现提出了要求;从形式上看,情态隐喻要复杂于一致式,将判断隐藏于客观式中会让小句显得更客观,更具说明力。另外在语气的选择上应该更加灵活,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同一种言语功能,一种语气也能实现多种言语功能,在写作中各种语气的交叉使用会使得句型多样,富于变化。

2.3 语篇隐喻

语篇隐喻往往与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交织在一起,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语篇隐喻是概念隐喻化和人际隐喻化的结果。例如:

例15a If people are more educated,more opportunities will be open to them.

例15b Higher education means more opportunities.

例16 I think Mary knows.例17 Probably Mary knows.

从例15a到例15b,小句复合体例15a被隐喻化为小句例15b,例15a中的小句If people are more educated和more opportunities will be open to them分别被名词化为例15b中的名词词组higher education和more opportunities,从而构成概念隐喻。同时,例15a中的小句型主位If people are more educated被名词化为名词词组型主位higher education,即所谓的隐喻性主位,这就产生了语篇隐喻。同样,从小句人际功能的角度看,例16中用副词probably表示的人际意义(情态:可能性)被隐喻化为例17中的小句Ithink,从而构成人际隐喻。从小句语篇功能的角度看,副词人际主位probably被隐喻化为小句型人际主位I think,也构成语篇隐喻。当人们使用某种有标记的语篇结构来表达某种有别于一致式的语篇意义时便产生了语篇隐喻。

由此可见,语篇隐喻是与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相呼应的,语篇隐喻的存在通过隐喻性主位结构和隐喻性信息结构从内部连接起人际隐喻和概念隐喻从而达到语篇连贯。

To establish such a chronology,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relative amounts of land ice that existed at various times in the Earth’s past.A recent discovery makes such a determination possible…

在上述语篇中,前一小句的述位被隐喻化成为后一小句的主位,从而构成了主述位推进模式;同时前一个小句中的信息被隐喻化为名词短语,成为后一小句中的已知信息,结构更加紧凑,意义更加抽象。

语法隐喻是语言中确实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与语言使用的一致式相对应,标志着人类语言和认知发展的更高级阶段,从儿童使用语言的情况和成人语言可以清楚看出人类语言发展隐喻化的趋势,完全的一致式只出现在儿童话语中。在语法隐喻化的影响下,词类范畴中出现了大量的非典型性成员,对于这些成员的掌握可以帮助语法隐喻在写作中的适当应用;同时对于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而言,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以及语言中信息的呈现方式则是成功掌握它们的关键。

[1]胡壮麟.语法隐喻 .外语教学与研究[J].1996(4):1 -8.

[2]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nd Arnold,1985/94.

[3]HALLIDAY,M.A.K.& Martin,J.R.Writing Science:Literacy and Discursive Power[M].London:Falmer Press,1993:18.

[4]胡壮麟.评语法隐喻的Halliday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88-94.

[5]刘宇红.Congruence浅议[J].外国语,2001(6):43-48.

[6]朱永生.严世清.苗兴伟.功能语言学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41.

[7]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194.

[8]金娜娜,陈自力.语法隐喻理论的认知效果[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25-30.

[9]HALLIDAY,M.A.K.Things and relations:Regrammatizing experience as technical knowledge.In:J.R.Martin & R[M].Veel,eds.Reading Science:Critical and Functional Perspectives on Discourses of Science.London:Edward Arnold,1996.

[10]熊学亮,刘东虹.英语学习中语法隐喻的迁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00-106.

Grammatical Metapher in English Writing

ZENG Ling
(Institut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411201,China)

This paper is based on Halliday’s grammatical metaphor model and proposes that grammatical metaphor is highly relative to categorization,standing for the advance of human cognition.In reading grammatical metaphor plays a role in strengthening cognitive effects,so grammatical metaphor can help improve English writing.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on how to improve English writing with form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grammatical metaphor;categorization;English writing

(责任编校:松仁)

H315

A

1673-0712(2011)02-0057-04

2010-10-17.

曾玲(1979—),女,湖南湘潭人,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情态词组人际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副词和副词词组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