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小学“减负”的辩证思考

2011-04-04姚庆霞

当代教育科学 2011年8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减负考试

● 姚庆霞

对中小学“减负”的辩证思考

● 姚庆霞

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科学界定学生的合理负担;其次在于政策、措施到位,明确减负的重点,把握减负的关键,更新育人理念,寻求一条科学的减负之路,达到“减负增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之目的。

中小学;减负;配负

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必须要在 “为什么减”、“减什么”、“怎么减”上进行深入思考,只有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减负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实施减负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一、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必须正确认识学生的负担

中小学课业负担是指中小学生在完成课业时,其身体和心理所承受的压力和担当的责任。减负的前提是定负,学生的负担到底多少适宜,我们都希望有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便于执行。笔者认为,这个标准就是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国家学科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最基本的要求,学情是因人而已、千差万别的,它至少包括知识经验、心理特点、行为方式、思维方法、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方面。因此,负担是个性化的,是学生的一种主观感受,无法用统一的数字来量化。如果非要提出一个界定负担标准的话,也只能从每个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所投入的时间和完成学习后的情绪体验来界定。情绪体验是学生对完成学习任务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学习总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同时会产生体力与心理的疲劳,假如这种疲劳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多数学生即使休息后也难以调整恢复,甚至产生某种生理疾病或心理偏差,则应认为是课业负担过重。

从学校的角度看,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通常的做法是减少课时、减少作业量、降低习题难度、限定考试次数、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等,这是毋容置疑的,但仅停留于此,还是不够的。学生的课业负担,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同样的学习内容,同样的作业量,对于认知水平不同的学生来说,其负担是不一样的,可能甲学生“吃不饱”,而乙同学“吃不了”。因此,科学地减负必须做到因材而减,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减负”后留下的自由时空,学生该干点什么?减负之后学困生、特长生、尖子生的因材施教问题怎么落实?学生离校后教师应该干什么?这些问题必须伴随着减负同步解决。从家庭角度看,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待和望子成龙思想心切,在大喊“减负”的同时,继续给孩子留家庭作业,为孩子请家教,送孩子读补习班。最新调查显示,76.6%的北京学生周末补课或上“兴趣课”,主要用于英语、奥数、作文等“考试科目”[1]。因此,家庭教育学校化的现象也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从社会的角度看,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归根结底无不源于升学竞争、生存发展竞争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招生、就业制度。

一、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不是降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减负不是意味着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都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对学生能力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还要使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困难中求生存,逆境中求发展,培养学生具有坚韧不拔好学上进积极进取的精神。减负也不是意味着不做习题,更不是不再进行考试,如果一个学生在没有一定的作业、必要的考试压力下去学习,就不会有很大的潜力和毅力。要压缩的是机械重复的作业,要求考试不再过频过难过偏,不再用考试名次来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在命题上下功夫,从而使考试更好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减负也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至少要使学生达到不低于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重点在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减负的重点是减压,减负不减压,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空喊。减负不仅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事实上,学生在课堂、学校、家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超过了课业负担,严重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心理疾病,个别学生出现了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从而引发诸如上网、出走、盗窃、自杀、凶杀之类的恶性事件。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减负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轻松、和谐、自然、怡人的心理成长环境,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个性张扬和特长发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形成基于学生自主选择的、个性发展的、天然秉赋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愉悦、平和、自信、互助的情绪体验,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同时,经常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身心得到必要的放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有效途径。

三、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根本在于严格落实课程方案

新课程方案是素质教育先进理念的体现,要落实新课程方案必须找到与之相匹配的先进的教育方式。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是未能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所致,学校仍然按照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表现为,自行增减课程和课时,学习时间过多,教学内容超标,学习方式落后,学习的绩效评估单一等,特别是考试类课程随意增加课时,任意加大知识难度,大量的机械重复性作业,还有高密度的名目繁多的各种测试,这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症结所在。只有严格按照课程方案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特别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这些考查类课程目前在部分学校有被边缘化的危险。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全国范围内有140个区县参加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大约78%的初中学生明确选择学校从来没有开设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说明该课程实施的非常不理想,必须进一步重视和规范,这是应该为学生增配的“负担”。

四、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关键在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束缚学生大脑的课堂教学状态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关键原因,因此,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谐高效课堂是一种师生关系融洽、目标达成度高的课堂生活境界。要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树立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间接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认知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让每个学生有一份快乐的心情,学得轻松、高效、有趣。只有彻底改变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第三种负担”[3]即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产生的负担,也可以说是由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产生的负担。通过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课外的负担自然就减轻了。同时,要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空,解放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与自由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需要自由活动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4]。只有改变目前单一的学习结构、内容和状态,让学生主动、自由地学习,他们才可能去创造,每个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中小学减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各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共同来推进这项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育思想,更新片面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政绩观,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思想基础;降低教材难度,删除“繁、难、偏、旧”或远离学生社会、生活的学习内容,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改革招生考试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有力杠杆。

[1][2]刘坚,余文森,徐友礼.“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深度调研报告.北京:人民教育,2010(17).20.

[3]余慧娟,施久铭.“减负”:教育到底能做什么.北京:人民教育,2009(5).39.

[4][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周蕖,王义高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83.

姚庆霞/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陈培瑞)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减负考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内涵的多视角分析*
——基于九省市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调查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
“轻负提效”大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