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中的教育叙事研究
2011-04-04李迎新
● 李迎新 秦 娟
大学教学中的教育叙事研究
● 李迎新 秦 娟
教育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它是广大教师容易实施、效果实用的一种科研方法。本文阐述了教育叙事研究理论,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学的意义和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教育叙事;反思;教学
“教育叙事对事理的追求要多于对理论的追求,它极力主张在讲述故事(事件、寓言、个案、自传等)的时候显现真理,而不是直接将理论摆出来并强迫他人接受”。[1]教育叙事的过程是一个描述、反映、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它要求研究者要有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精神。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叙事研究更具有现实性、叙事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叙事研究时就更能体现现实针对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方法也就更能为广大教师所掌握和运用。本文拟从教育叙事研究的角度分析大学教学情况。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
教育叙事研究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加拿大的几位课程教育学者提出。这是一种较容易被教师运用的新型教育研究方法。通过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来收集、归纳和分析资料,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对教学实践进行整体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方法的一种运用形式,是建立在质的研究和行动研究基础之上的。教师说出自己的教育故事,讲述自己经历的教学过程和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发生的一系列教学事件。它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和处理问题后的总结与反思。刘良华认为教育叙事研究既可以是教师自己对学生和教学活动的自我反思过程,即教师成为“教育叙事的行动研究者”;也可以作为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合作探讨教学实践中问题的途径。[2]教育叙事研究的优点在于它的可行性。教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学习深奥的教育理论知识,只需把教学中有意义的、值得向别人讲述的事件叙述出来,并加以分析、反思和总结,从中归纳出具有普遍性和条理性的规律来。
二、教育叙事研究对教学研究的意义
教育叙事研究不仅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教育叙事研究可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事件是转化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前提,是促使他们变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他们通过对一系列教育事件的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做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这种研究方法使每位教师都能够较容易地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学生间的讨论与争议、学生的课堂展示与汇报都给英语教师提供了叙事研究的好机会,使得他们把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系列教育事件作为叙事研究的真实素材并把自己当成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使自己的研究理论和教学行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不断改进教学,提升业务水平的目的。
(二)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
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发生的一系列教学事件进行叙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过程。叙述的目的就在于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得出合乎情理的结论,并善于归纳总结出可行方案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因为叙事故事中有着他们发自内心的思考、生动的对话和激烈的争议,通过倾听自己的声音他们能够很好地挖掘自我,反思自我。从深层意义上讲,教师只有反思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只有反思才能有教育教学上的创新,也就是说教学叙事过程不仅是一个有实践意义的反思过程,而且是一个有利于教师进行重新回味和再创造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得他们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中成功、失败或有意义的事件细节进行描述和勾画,分析教学得失并作出教学反思、重建教师思维。
(三)教育叙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教育叙事的目的是教师通过叙述教育故事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变和提高其个人化的教学方法、教学习惯和科研习惯,不断调整自己的科研思路。这种科研方法是教育科研的新取向,实施容易、效果实用,能真正使广大一线教师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主体,使教育研究和教育行为有效结合,旨在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学习与反思,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这种科研方法使教师在与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正视自己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批判、质疑等反馈信息;在与专家和同事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相互欣赏、相互碰撞,使叙事教师的教学及思维不断创新,科研能力不断升华和提高。
三、教学中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信仰,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直接决定着他们在教育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理念决定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以讲为主,主张学生死记硬背,主张“教书育人”、“现身说法”,内容量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课堂上缺乏互动,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与之相反,先进的教学理念决定了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协调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以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和学生汇报等形式为主,使得整个课堂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活跃气氛里有序进行。由此可见,为了给自己的教育行为寻求理论支持和思想构建,教师应首先研究对自己教学日常行为起指导作用的教学理念问题。只有这样教育叙事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有效地进行。
(二)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教育叙事在教学中主要研究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巧传授知识信息,并且凭借自己的叙事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影响学生思路、发展学生个性、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解释语言现象、引导学生构建语境、分析写作策略和作者意图等等。根据这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撰写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内容包括教师对所观察到的教育事件的故事性描述,也包括对教育事件的论述性分析,二者构成了教育叙事中的情感氛围和叙事风格。教育叙事研究强调事件给予详尽的描述和深入的分析,使教师的教学故事能够丰富地呈现,使他们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完美地展现自己、塑造自己,用这一系列事件建构教师的职业生涯和事业人生。
(三)研究学生
叙事研究就是要研究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认知观念和特点、认知过程和技能、人格特质和情趣发展;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培养、性格差异、身心规律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活动。总之,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活动。在以上叙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有敏感的心灵,能够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他们的研究活动也要得到学生的认同、理解与合作,师生应从研究中互通有无、共同促进以取得进步。
(四)研究师生关系及角色定位
在古代,师生上下级关系特别明显。学生称自己的老师为“师长”,把老师视为衣食父母般的长辈,以表示尊敬。教师在学生的心中也是绝对的权威。学生认为老师说的话以及吩咐的事情就是“圣旨”,没有不服从的道理,更没有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持的观点持批判态度的道理。所以那时的教育往往是循规蹈矩,没有创新可言。这就是为什么儒家教育思想很长时间都占统治地位的原因。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家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平等地位,要求课堂有互动,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勇于提出异议,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得师生角色有了明显改变。教育叙事研究师生关系和角色定位,有利于在当前教育新形势下分析教育事件并与过去做一对比,经过反思和总结得到有益的启示,更好地促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综上所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可以使得广大教师们的教学脱离那种所谓的“摆大道理”式的说教方式,给教学增添人文关怀和生活多彩的气息,使教师们在教育叙事中抒情达意、完美地展现自我。叙事研究不仅提供大量现实素材和本土化的教育经验,还使得教育理论得到合理地建构,并和教学实践过程紧密结合、保持高度一致。教师也会在教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作多角度、多层面的反思,在实质上改善自己的教学生活,为我国的教育教学理论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1]林仕彬.教育叙事:从概念到操作[J].教育科学论坛,2010,(5).
[2]刘良华.改变教师日常生活的“叙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3,(4).
李迎新/河北师大外国语学院 秦 娟/河北体育学院英语系
(责任编辑:何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