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

2011-04-03郭腊军

党政干部论坛 2011年8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基层干部机关

郭腊军

构建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

郭腊军

构建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党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去、机关领导干部从基层和生产一线来的生动用人局面,这对于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保证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改变当前机关领导干部队伍来源结构性缺陷、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的必要性分析

(一)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是继承党的选人用人宝贵经验和传统的必然要求

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我们党干部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都注意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派到基层接受锻炼和考验,适时地把具有基层领导经验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这是我们党一贯的用人方针,也是我们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政机关干部来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通过考试录用公务员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从学校门直接进机关门的干部越来越多,机关中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逐渐减少,而且机关层次越高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干部越少,导致党政领导机关干部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经历比较简单、素质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日渐突出。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干部队伍来源结构的根本性缺陷。所以,只有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才能改变当前领导机关干部队伍来源的结构性缺陷,才能把我们党选人用人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二)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是密切干群关系、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

我们党是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能够战胜强敌、取得胜利,靠的是干部与群众一起出生入死。解放后,我们党能够度过各种困难和风险,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但是,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滋长了一些不好的风气,一些干部重说轻干,热衷于说空话、假话、套话、大话;一些干部豪言壮语多,甜言蜜语多,擅长坐而论道,以会议落实会议;一些干部甚至靠数字出成绩,牛皮吹上了天,工作没进展,矛盾没化解。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干部与普通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靠共同奋斗、共同生活培养起来的。长期在大楼里成长起来的干部,既不了解农民,也不了解工人,很难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干部,才能深刻地了解人民群众,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才能成长为自觉执政为民的干部,才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三)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是培养执政骨干、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机关承担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如果没有一批来自基层、了解基层的领导骨干,出主意、作决策就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机关领导干部只有熟悉基层,才能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决策;只有经过基层历炼,才能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曾讲过,我们党有成百万土生土长、联系群众、经过长期斗争考验的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从实践经验来看,把熟悉基层情况、善做群众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选拔到上级领导机关,能够克服机关“三门干部”的先天不足,解决机关干部来源单一的问题,防止官僚化的危险;把基层干部的实干精神、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带到机关,能激发机关活力,改进机关作风。现在,一些地方的小问题不时演变成重大群体性事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里的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本领,执政能力薄弱。所以,党的各级执政骨干需要从基层培养起,机关领导干部需要从基层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党政机关干部的工作水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四)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是加强基层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需要

表面上看,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是简单的人才进出之事,机关得人才,基层失骨干。其实不然,这是一项双赢之举,既为机关输送干部,更为基层吸引人才,增添活力。“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在选人用人上形成注重基层的鲜明导向,形成机关干部从基层选调、领导干部从基层选任、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从担任过基层主要领导职务的干部中选拔的用人局面,一方面,将极大地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和机关干部到基层去,到一线去,接受锻炼、干事创业,使基层干部队伍不断增加新生力量,增添新鲜血液,使基层艰巨繁重的工作有一大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和人才来开展、来推动;另一方面,也将极大地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调动广大基层干部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有朝气、有锐气、有正气,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起到“提拔一个、激励一片”的良好作用。而且,把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宏观思维能力的机关优秀干部下派到基层来锻炼,也将有利于广大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合力。

二、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一)要解决好“想下去”的问题,保证源头活水长流

一方面,要认真分析干部和人才的思想状况,特别是要针对存在的思想顾虑,有的放矢地加强干部和人才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现在,一些干部和人才对到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存在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机关干部层次高、机会多,比基层提拔得快,不愿意下去工作;有的害怕应付不了基层的复杂局面,干不好会影响自己的前程;有的觉得基层工作太艰苦,担心下去后回不来。对此,要加强分类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促进广大年轻干部和人才树立长远眼光,培养奉献精神,增强到基层一线工作和历炼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从制度层面树立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鼓励引导干部和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要在充分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各级领导机关不同层次干部的基层工作经历作出明确的规定,对各级领导机关班子成员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时限和比例提出具体的要求,注重选拔具有基层主要领导工作经历的干部担任上级机关重要领导职务,增强基层工作特别是基层领导工作岗位的吸引力,推动干部和人才主动投身到基层实践中去。

(二)要解决好“下得去”的问题,巩固基层人才基础

树立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立足未来10年、20年乃至更长时间事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要,制定和实施干部培养规划,加强干部源头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党的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大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建立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改进和完善选调生制度,做好选调生工作与公务员录用、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等工作的政策衔接。引导有志从政的大学生到农村、企业、社区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方面,要完善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的工作制度。着眼于培育执政骨干的长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没有基层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下派到基层挂职、任职。多层次地把机关年轻干部派到基层锻炼,畅通一般干部下基层的渠道,实现干部向基层一线下沉。要建立和推行各级干部服务基层制度,采取扶贫、建立联系点等多种方式,组织广大干部深入实际,服务基层,经受锻炼。

(三)要解决好“干得好”的问题,提高基层培养质量

一方面,要以干事创业造就人。广袤基层,大有可为,历来是有志者施展才华的天地和干事创业的舞台。要给基层干部多压担子,构筑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对下派挂职的干部,要让他们作主不作客,分管具体工作,有明确责权,放手让他们在重大活动、重要工作中发挥作用;对下去任职的干部尤其是重点培养对象,要大胆放到重要岗位去干事,让他们在一线挑重担,为他们建功立业提供广阔空间;对本来在基层工作的干部,要注重人岗相适,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另一方面,要以关怀激励造就人。要在全社会营造基层干事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满腔热情地爱护基层干部,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使用,关注基层干部的心理健康,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对优秀的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干部,在晋级、奖励、评优等方面要适当予以倾斜,关注基层干部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县乡基层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能力素质。要关注基层干部的实际困难,充分发挥财政保障作用,确保基层干部工资、津贴按时足额发放,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待遇有保证、自身能廉政。总之,要使下来的干部干得顺心,基层的干部干得安心。

(四)要解决好“上得来”的问题,畅通选拔任用渠道

要加大力度打破体制性障碍,促进形成重视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制度。一是注重从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人员中选拔上级机关领导干部。要结合换届和届中调整,有计划地将具有基层或生产一线领导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和人才安排进入党政领导班子。县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在换届和届中调整时,要注重选拔优秀乡镇领导干部,在领导班子成员中有3年以上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等领导工作经历的要保持在半数以上。二是注重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充实各级领导机关。各级领导机关要有计划地面向下级机关公务员进行公开遴选。到2015年,中央机关司局级领导干部和省级机关处级领导干部中,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应达到2/3以上。三是坚持和完善从基层考录公务员制度。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要拿出一定数量的乡镇街道机关工作岗位,专门招考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和到村(社区)任职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人员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应逐年提高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

(五)要解决好“怎么上”的问题,优化选人用人机制

从基层选什么样的人、怎样从基层选人,是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面临的关键问题,必须以公正求公信,以公认促公信。一是坚持“干部用不用,主要看德才”。选拔基层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重视靠得住、敢担当、尚务实、民意好、律己严的干部,真正使“上来”的干部组织放心、干部服气、群众满意。二是坚持“干得好不好,要用实绩考”。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基层干部实绩考核机制,根据不同情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干部,分类出台相应的考评办法,实行绩效考评组织公示、群众公议、社会公认,使优秀干部有成就感、平庸干部有压力感、懒散干部有危机感,引导基层干部立足岗位奋发有为。三是坚持“干部行不行,要靠群众评”。要坚持民意为上,依靠群众的眼睛,相信集体的智慧,注重听取普通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选拔任用基层干部,做到“官评官”与“民评官”相结合。四是坚持“跑得快不快,赛场赛一赛”。要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的力度,完善选拔方式,提高选拔质量,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让基层干部中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

(六)要解决好“常态化”的问题,形成常抓不懈机制

一要增强长效性,不搞一阵风。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着眼长远的战略决策,要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和战略举措,坚持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不能因为主要领导关注就重视一下,上级部门强调就推动一下,不关注不强调就停顿下来。要把它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既要有长远打算、整体规划,又要有近期安排、具体举措。二要增强实效性,不搞“政绩秀”。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选人用人机制,不能追求轰动效应,搞成吸引上级注意和媒体眼球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也不能把干部下基层锻炼搞成“基层镀金”,而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三要增强系统性,不能片面化。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是由想下去、下得去、干得好、上得来等环节构成的一个整体链条,需要努力营造和形成大规模、多层次的培养选拔态势。不能只注重链条上一个环节的工作,而忽略了整个培养选拔链的构建,既要注意防止只“派”不“管”、只“派”不“选”现象,也要防止只“选”不“育”、降低质量的现象。

(作者系江苏省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责任编辑 楚朴)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基层干部机关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打开机关锁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机关制造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