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料集锦

2011-04-03

地理教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对撞消防队员生命安全

铅离子注入对撞机 欧洲造宇宙大爆炸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8日宣布,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已进入铅离子对撞实验阶段。有关专家称,这一实验旨在制造一个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获得的数据将用来解释137亿年前宇宙诞生之初的物质形成过程。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说,铅离子4日开始注入对撞机,7日零时30分探测到首次铅离子束流的对撞,8日11时20分获得铅离子对撞实验所需稳定条件,实验正式开始。这一实验将持续4周。铅离子对撞实验是一个全新研究领域,其主要目标之一是制造一个迷你版的“宇宙大爆炸”,以产生“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种物质存在于宇宙诞生之初。

摘自2010年11月10日《文汇报》

高楼自救,外国这样做

美国:人人掌握“生命安全101”

据统计,“9·11”事件当天有1.3到1.5万人从大楼撤离,是现代史上之最。美国消防专家说,很多美国人正是由于熟练掌握了逃生秘诀——“生命安全101”规范,才幸免于难。

“生命安全101”全称为建筑物、构筑物火灾生命安全保障规范,紧紧围绕生命安全而制定,要求建筑方按规范来设计,而楼内的人员则应懂得如何在火灾中安全自救。

在美国,几乎人人都接受过“逃生”培训。“9·11”事件中,除了部分人是靠消防人员疏散离开世贸大楼的,大多数人都是运用自身掌握的消防知识逃离危险之地的。灾难临头,训练有素的美国人没有慌不择路、互相挤压,而是选择了真正有意义的逃生手段——从安全出口和消防专用电梯安全离开。

日本: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

日本人住进高层酒店第一件事是到处查看,仔细阅读酒店的说明,寻找安全通道。日本人的防灾意识很强,除了检查安全通道到底通不通,他们还会模拟走一遍逃生路线。万一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情况,就可以迅速逃生。

摘自2010年11月19日《文汇报》

高楼消防救援

委内瑞拉:直升机扑灭高层大火

2004年10月17日,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市56层高的中央公园东塔楼发生严重火灾,大火吞噬了34层以上的建筑物,共有25名消防队员在灭火过程中因吸入有毒气体受伤。火灾发生后,加拉加斯100多名消防队员和200多名军人赶到现场灭火,武装部队司令部还调来两架直升机向大楼喷水灭火。经过近20小时的奋战,大火才被扑灭。

法国:配备先进消防员防护系统

消防队员们的个人安危历来是消防指挥员十分重视的问题。随时能知道自己的队员所处的位置以及周围的环境状况,是指挥员作出现场指挥、决断的根本依据。法国日前推出一种名为“救亡”的装置系统,能迅速而及时地反应出正在战斗中的消防队员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消防指挥员能作出相应的措施,提供有益的帮助。该装置系统由设在指挥中心的一台中央指令仪和由投入灭火抢险战斗中的消防队员个人携带的微型信号机组成,通过无线进行双向联系。它们之间的最大有效距离是1500米左右。在灭火抢救过程中,该装置系统一旦建立并投入使用,每台信号机便不间断地传回携带者个人相关的大量信息,例如消防队员个人背负的空气呼吸器氧气瓶中的压力变化,遇到困难要求帮助等各类信息。

摘自2010年11月19日《文汇报》

高楼逃生器具和系统装置

高楼逃生鞋

2004年7月,67岁的丹麦人延森发明了一种高楼“滑动鞋”安全系统,将其安装在丹麦的高层建筑内,帮助人们在紧急时刻逃生用。这种“鞋”靠安装在大厦外面窗户旁边的一道窄钢轨上下滑动。

滑梯或滑道

日本研制了一种用不锈钢制作的螺旋形室外滑梯,每层有两个回转,设计有安全下滑的坡度,下降十分平稳。英国研制了一种能在5分钟内完成充气的尼龙膜充气袋,充气后的尼龙膜袋立刻成型为槽形倾斜滑道,人员可在柔软的滑道内迅速脱离危险。

逃生系统装置

逃生系统装置较之救生道更为复杂,这是一种组装起来的机械装置。德国研制的是一种由运载器、载人舱和齿轨三部分组成的救生系统,齿轨安装在高层建筑的外墙上,对一幢35层的楼房来说,救生速度可达每小时250人。

阿根廷的类似装置是由嵌齿轮和单轨道两部分组成,轨道上附有若干装人小箱,每个小箱负重200公斤,这种装置疏散人员比较快。

袖珍降落伞

美国研制了一种袖珍降落伞背带,附一副弹簧锁扣。使用时,将锁扣固定在物体上,套上背带下滑。

自垂救生索

日本有一种自垂救生索,它和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连在一起,绳索则安装在每个窗的外墙上框部。一旦发生火灾,只要消防控制室一有动作,这些绳索便自动脱垂,在各个窗口形成一条条救生路线。

摘自2010年11月19日《文汇报》

黑洞的种类

黑洞根据其质量的大小,大体分成迷你型、恒星型、超大质量型三类。

超大质量黑洞

超大质量黑洞是所有黑洞中最大的,其质量一般是太阳质量的百万倍以上。科学家现在相信,很可能所有星系的中心,包括银河系在内,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存在。它们的形成可能是由于高密度星团的塌缩所致,也可能是由恒星型黑洞质量不断吸积周围物质,以及相互间的碰撞、并合形成的。

恒星型黑洞

恒星型黑洞是质量超过太阳20倍的恒星在生命末期形成的。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塌缩,直到最后形成黑洞。每个星系估计有几百万个这样的黑洞。

迷你型黑洞

这种黑洞大小跟原子差不多,但重量却相当于一座山。理论预言,迷你型黑洞可能在宇宙的早期产生,发生宇宙大爆炸时,由于高压将一些物质压缩进一个小的体积导致的。曾有人提出,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质子与质子相撞时,可能会产生迷你型黑洞,这曾经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但是后来的详细计算表明,这种对撞的能量远远不足以产生黑洞。退一步说,即便产生,它们也会在瞬间蒸发,不会对地球产生任何影响。

摘自2010年11月23日《文汇报》

黑洞不会发光如何进行观测

我们观测到的光或者说电磁辐射,确实不是从黑洞本身,而是从非常靠近黑洞的一种叫“吸积盘”的结构发出来的。

黑洞形成后,周围的气体在它的强引力作用下会朝着黑洞下落。由于这些下落气体会旋转,就会形成盘状的结构,类似于我们太阳系的各个行星形成的盘面一样——这个下落过程叫吸积,形成的气体盘叫吸积盘。在下落过程中,气体的引力势能会逐渐降低,转化成气体的热能和动能,就像一个高处的石块下落时速度变大一样。这些吸积盘中的炙热气体就会发出电磁辐射,我们正是通过观测这些辐射“看到”黑洞的。

值得强调的是,这一过程的能量释放效率非常高。我们都知道热核反应如原子弹、氢弹、核电站等将质量转化成能量的效率已经比化学能高得多了,大概是千分之七,而黑洞吸积盘的能量转化效率可以比这一过程高10倍以上!大胆设想一下,如果将来天体物理学家发明一种方式,能够将黑洞的吸积能提取出来,我们人类将不必再担心能源问题,因为单单在银河系中就有几百万个黑洞。

那么,如何知道我们看到的是黑洞吸积盘而不是其他天体如恒星呢?这是由于吸积盘的辐射有它的“特征谱”,跟其它的星体的辐射谱完全不同。吸积盘的辐射最突出的特征是辐射的波长跨度很宽,比如从波长最长的射电(即无线电波)一直到非常短的X射线,尤其是在硬X射线波段辐射能量随着波长呈现一个“幂律”分布。这次钱德拉卫星观测到的就是这部分辐射谱,这一幂律谱也就是天文学家判断这次超新星爆发的残骸很可能是黑洞的主要依据。

猜你喜欢

对撞消防队员生命安全
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设置的困境与策略研究
新都区:强化工伤源头治理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守护“洲岛”民众生命安全的卫士
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设施选用经济性分析——以G312无锡段为例
AfterShokz军用科技对撞潮流前线
消防员救火
积极探索专职消防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新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