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11-04-03王鸿雁

对外经贸 2011年8期
关键词:监督评估管理

王鸿雁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一、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恶劣

内部环境包括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诚信和道德观、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所限,认为凭个人的控制和观察即可评价企业经营成果,不必依靠现代管理技术来监督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推行家长式管理模式,下属也往往按习惯办事,不讲制约、不讲监管、不讲授权的管理方式。

(二)风险管理意识弱化

中小企业普遍未进行实质的风险管理机制,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辨认、评估和管理,没有一个健全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对企业而言是一种劣势。很多中小企业存在较大的税收法律风险,为获取利润,偷税漏税时有发生。

(三)控制活动不到位

现实中很多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具体环节的设计上不完备、存在控制“盲点”,控制程序欠合理、存在缺陷,导致在实际应用中常出现各种问题,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被调查的中小企业中有18.9%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且单独设置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也比较少。

(四)信息沟通系统建立情况不好

中小企业信息传递情况比较好,主要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比较容易,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组织结构会越来越庞大、复杂,势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监督体系不健全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主要有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测、内部审计监督、外部审计监督,但现实中却存在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如内部控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自我检测不到位;组织结构不够完善,有些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委员会,尚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经验,或没有发挥内部审计人员的作用;外部监督没有认真地执行程序,对内部控制、测试和评价时流于形式等。

二、解决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1.制定风险评估制度。中小企业应根据各种经济业务和项目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对较大资金的项目在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风险收益评估,各项资金的比例必须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

2.建立风险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就是运用专门的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对规避风险的能力、条件进行衡量,对环境变化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的程度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为风险防范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料。

3.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就是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先警示,防患于未然。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渠道,加强对企业内外环境,特别是市场环境的分析和研究,及时了解环境变化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4.开展风险识别。对各类风险要具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鉴别力,明白什么是主要风险,什么是次要风险,是否存在重大风险,为避免和控制重大风险提供依据。

5.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的结果向企业的管理层提交专门报告,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二)改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由企业所有者造就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与企业所有者是否重视、是否带头执行有很大的关系。所有者的领导方式决定一个企业以后发展的管理特点和企业文化。企业所有者要明白企业财务和决策人在行使权力时多一份制约、多一份提醒、多一道程序才使企业经营少一份风险,企业目标的实现多一份保障。

2.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

中小企业在发展之初组织结构都比较简单,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外界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要进行重新设计。中小企业在设置组织机构时,要根据自身特点,按照不同的管理幅度划分不同的管理层次,设计不同的组织机构;要充分注意部门之间职能的科学划分,做到简单、高效、协调,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施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1.实物资产控制

中小企业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的接触,限制非岗位人员接近实物资产;另一方面企业应对实物资产从取得到报废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把握企业资产的购进、耗用、报废等各环节的控制,通过建立定期盘点制度、掌握企业资产动态,加强管理。此外,中小企业还必须严格规定限制非岗位内的家族成员接近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内部控制真正站在企业主体利益的角度。

2.会计系统控制

中小企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本企业会计制度,还要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会计业务流程,加强财会组织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四)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1.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中小企业应该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机构的审计范围要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向,从而扩大审计的范围。内审部门应该对董事会负责并在业务上受监事会指导。这一安排,能有效减轻董事会职权弱化、内部人控制严重的局面,而且,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指导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对董事会的制衡。没有条件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中小企业,可以只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同样可以达到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2.加强控制自我评估

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新趋势是实行“控制自我评估”,即每个企业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评估,自我评估关注业务的过程和控制的成效,主要是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达成内部控制的目标。设计内部自我评估的目的是使人们了解哪里存有缺陷以及可能引起的后果,然后让他们自己采取行动改进这种状况,而不是坐等内部审计人员。

3.强化外部监督

强化外部监督,营造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财政、税收、审计等政府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有关部门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质量的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管职责到位;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

[1]许贺文.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研究,2008(12):97-99.

[2]李连华.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及其路线研究[J].财经论丛,2009(6):78.

[3]杨照春.论内部会计制度建设[J].冶金财会,2009(5).

[4]张形.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财会探析,2010(5).

猜你喜欢

监督评估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评估依据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监督宜“补”不宜“比”
最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