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服务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优化路径

2011-04-03

对外经贸 2011年8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贸易

任 涛

(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当前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正向服务业转移,经济学的规律显示:经济越发展,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就越高。目前全球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70%,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50%,而我国仅仅是40%。虽然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但整体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占国家对外贸易的比重只有10%,全球的平均水平达到了20%,很多发达国家,包括英国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0%。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超过了30%,这表明我国服务贸易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当前影响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失衡

全球服务贸易正从传统的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是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体。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服务贸易的形式看,由于服务业“走出去”的偏少,另外能把服务业做成品牌的更少,而品牌化正是发达国家服务贸易的重要特征。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结构除去个别年份,以旅游、运输、工程承包等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三大传统服务部门出口总和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均在85%以上。其中旅游业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比重最大的部门,1998—2002年出口比重都在50%以上,在2003年后比重有所降低,但是仍居出口第一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代表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贸易部门出口所占的份额却很小,即我国的金融、电信、专业服务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相对落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总共出口合计占比为22.3%,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

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造成东部、中部与西部服务业发展的不平衡。从总体上看,农村落后于城市,内地落后于沿海。从内部行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高。从地区分布情况看,我国东、中、西部服务业发展不平衡。

(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一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往往决定了服务贸易发展快慢与份额大小。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内部结构也有所改善,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但总体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仍然较低,内部结构不合理,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根据《2006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数据计算,2005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比重为47.06%。而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大约在70%以上。由于我国垄断行业改革不到位、专业化高水平人才不足、社会诚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难以与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远未形成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服务支撑体系,从而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

(三)服务业产业化程度低,仍然存在垄断

服务业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绝大多数服务产品,其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同一性,即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二是要求最低的聚集效应,即人口须达一定规模,服务企业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这就是服务业往往主要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服务业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外,大部分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领域中的许多服务种类单一、规模小、经营分散,无法形成产业化和社会化,既达不到规模经济效应,也影响服务手段的现代化,更限制服务质量的提高。

我国很多服务业部门尤其是医疗、教育、环境、金融、通讯、交通等部门的行政性垄断现象仍然非常突出,已严重掣肘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这些行业长期以来竞争不足,抑制了服务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影响了服务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这些垄断行业还滥用其优势地位,实施非法垄断行为,自定垄断价格,限制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等行为,直接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应逐步消除服务业的垄断现象,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加快服务业的发展。

(四)服务业高端人才匮乏或流失

现代服务业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行业,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三高”特征;发展上呈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三新”态势;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优点,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服务业的竞争、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的竞争。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基础差和服务贸易起步晚,因此服务业的高端人才还很欠缺。美国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钻石理论”认为影响服务业竞争力的四大因素之一就是生产要素的禀赋情况,包括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其中高等要素起到关键作用。服务具有不可储存性,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都是在交易时刻短暂存在的,现代服务贸易以人力资源密集型服务为主,人力资源的获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培训和研发才能形成。随着外资机构服务的进入,在高薪、有效的激励机制、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因素的吸引下,许多高素质的人才被吸引到服务业中。因此,如何培养人才同时避免高素质人才的流失是我国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提升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分析

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但是中国人均GDP在世界排名仅处于100位左右,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当前仍面临着严峻的产业与产业换代的任务。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已经向服务业转移,我国是一个服务大国,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任务。发展服务贸易是一个长期趋势,然而这个领域的推动和促进工作却相当复杂,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调整与规范。

(一)完善法制建设,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与均衡发展

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国情、现行的法律制度和服务贸易法律原则,构建以调整服务业为主的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框架。一是应立足于国情和现行法律制度,依照宪法原则;二是应立足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并举,并以国内的服务业为主,构建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框架。

我国的地域广阔,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如果我国仅仅关注东部而忽略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对于国家的服务产业发展来说只能产生短期效益,从长远来看则有可能阻碍整个国家的服务业的现代化进程。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扶持中西部服务业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兴经营模式对传统服务业进行现代化改造,即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改造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通过创新业态和服务经营模式,促进传统服务业的经营效率的提高和高级化发展,实现传统服务业的信息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现代化,从而创造投资机会。

(二)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服务贸易的核心是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生产性服务。如果说传统非信息服务可以更多地依靠劳动力或者地理环境等因素来获得相对优势,那么信息化服务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则是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从长远看,利用自然条件、廉价劳动力优势发展旅游、工程建筑、劳务输出等少数几项传统服务,作为国际收支来源可以较快地获得经济效益,而这种出口战略很难在国际市场上长期站住脚。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能把服务业和物质生产割裂开来,应当特别重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深度和广度的日益提高,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益匪浅。但总体上看,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位置,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利益更多地流向发达国家,我国直接获益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则在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高水平的研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控制了全球生产网络和价值链,取得了支配权。我国如能尽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将有利于逐步改变这一局面,推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战略从单纯依靠廉价劳动力的静态比较优势模式向发挥人力资源综合优势和培育人力资本的动态竞争优势模式转变,逐步进入和战领国际产业链的中高端环节,从而能够在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得更大化利益。

我国的服务业立足点应当放在促进整个经济发展上,加快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鼓励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关键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对品牌创立、管理与延伸进行战略规划,由传统的接单经营转向品牌经营。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引导中小企业灵活采用品牌特许经营、品牌租借、贴牌与创牌并行等方式,使自身的劳动力成本、营销渠道、客户资源等优势与知名品牌有机结合,借知名品牌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

(三)打破服务行业的垄断,鼓励良性竞争

建立公开透明、高效规范的市场监管体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推进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健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减少和避免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行政垄断不仅使医疗、教育、环境、金融、通讯、交通等部门的内部激励机制得不到有效改善,降低了对经济资源的吸引力,同时使外面的资本和劳动面临着很高的进入成本。

(四)加强服务贸易人才队伍建设

从价值链分析的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的价值增值更多地体现在专业服务人员与客户之间不断交流和沟通上,实际上,生产性服务人员的知识储备、专业化水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此,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都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以保证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的专业人才。它们都建立了多层次的专业教育,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同时,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还全面开展了在职教育,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值得强调的是,协会的职业培训工作非常注重以实践应用和实际操作为主。再如,日本、德国建立了科学、开放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它们通过确立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的体系引导培训教育工作,并从世界各国引进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促进生产性服务领域的人才的流动。因此我国服务贸易人才的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国际化高素质的服务从业人员,并且建立相关人才维护机制,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二是选派优秀人才出国学习、工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员工培训基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当然也可以通过招聘海外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术人才,从而吸纳国际化人才。

[1]胡景岩.我国服务贸易占比还太低[EB/OL].http://money.163.com/09/0910/11/5IRJRKR200253KAQ.html.2009-09-10/2011-04-24.

[2]刘海云,余道先.中国服务贸易:总量增长与结构失衡[J].国际贸易,2008(2):34.

[3]郝洁.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不协调之处[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essay/20090211/16015843754.shtml,2009-02-11/2011-04-24.

[4]王勇.着力推进金融服务贸易发展[J].国际贸易,2008(6):47.

[5]曾昭俊.行政垄断掣肘我国服务贸易升级[EB/OL] .http://www. cinic. org.cn/HTML/2005/1661/20072260739.html,2007-02-16/2011-04-18.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贸易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贸易统计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