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优化产业结构中金融支持现状及对策

2011-04-03

对外经贸 2011年8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金融机构融资

洪 强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

一、黑龙江省金融制约现状

(一)资金吸纳能力较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资本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一个地区来说,资金吸纳能力主要由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决定。黑龙江省金融机构吸纳资金的能力可以通过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资金拆借、企业债券与股票上市的情况来分析。

从总体上看黑龙江省内部资金积累的能力不高。2010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2924.2亿元,贷款余额为7390.6亿元,而同期广东省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为82019亿元,贷款余额为51799亿元。从近年来黑龙江省各拆借中心的资金融通状况看,金融机构的净拆入资金量较少,与全国金融机构的净拆入资金量水平相比,资金总体吸纳能力较低。从直接融资方面看,证券机构数量较少且规模偏小,无法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投资银行,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还处于空白阶段,这意味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无法为黑龙江省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直接融资。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金融体系吸纳资金能力低下是黑龙江省金融运行的一个显著特点,形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阻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组织不合理

1.金融组织体系结构不合理。金融组织体系中以银行业为主,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保险业、证券业)数量较少、结构规模偏小,业务范围狭小,远未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不大。

2.银行组织体系结构不合理。在银行体系中,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四大国有银行在此地区的间接融资中占了绝大部分比重,其他银行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从数量上看,都无法与四大国有银行抗衡。四大国有银行由于缺少竞争而运作效率低下,同时其不良贷款问题严重,严重威胁着该地区金融运行的安全与稳定。

3.贷款结构不合理。从黑龙江省的银行体系贷款结构看,大量的贷款投向了大中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充分的满足,阻碍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这不仅不利于本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也不利于银行通过分散投资降低经营风险,影响黑龙江省金融运行的安全。

4.融资工具结构不合理。融资工具少、流动性差,直接影响了黑龙江省金融资产的质量与有效流动性。由于缺少适当的融资工具,省内的企业融资仍然以银行贷款为主要方式。同时,也使黑龙江省的金融机构缺少盈利和分散风险的渠道,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发展,增大了金融运行的风险。

(三)金融市场发育迟缓

1.从市场主体方面看,黑龙江省的金融市场主体以金融机构为主,政府、企业、居民参与较少;金融机构的规模偏小、实力弱,经营模式僵化、业务单一,严重依赖传统业务,其后果是无法有效地规避市场风险,并成为影响该地区金融运行的安全隐患。

2.从市场客体方面看,黑龙江省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少、综合性差,主要是单纯融资的金融工具,具有较强的防范风险功能和较强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较少,不适合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吸引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从金融市场监管方面看,黑龙江省金融市场以传统方式为主,监管机构对高技术含量的综合性业务监管经验少、监管能力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经验不足。

二、黑龙江省优化产业结构中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

(一)化解银行不良资产

当前黑龙江省金融运行中存在的首要问题是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高、数额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二是中小金融机构潜在支付风险严重。造成该地区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滞后、效益低下。

该地区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体制转轨造成的,数额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依靠银行自身的努力来解决,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外部资金注入,特别是政府的支持来化解,对于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需要由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合理解决,具体来说就是国家财政注入资金冲销一部分不良贷款,由于该地区历史包袱比较严重,国家对国有银行进行不同形式的注资时,应给予该地区适当的倾斜;国家还可通过破产、拍卖变现、债转股、发行专项债券等形式多渠道化解银行不良资产;银行通过自身加强管理、增收节支消化一部分不良资产,国有银行总行应加大对该地区分行的资金注入,同时增加核销呆账坏账的指标;积极吸引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外资进行注资,可将该地区部分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分拆,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新资本进入。在化解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历史包袱的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政府、银行、企业三者的关系,政府不能再用行政命令干预银行经营,以防形成新的不良贷款。此外,中央政府还应与当地政府共同出资建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缺口、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转型成本等,以防在这些领域出现新的银行不良贷款。

(二)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简化、下放并逐步取消现行的投资行政审批,对竞争性行业的投资项目取消审批,完全实行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将投资决策权归还给企业。

2.将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区分为经营性、半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三类,政府主要承担完全不能市场化的非经营性项目,其他的都应采取企业化、半企业化的经营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投融资方式,实行严格的招投标制度,鼓励各级政府通过贴息的方式支持公益性项目建设。

3.要进一步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放开竞争性领域和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对社会投资的准入限制,除极个别的特殊领域之外,都要向国内外的投资者开放,给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国有资本同样的待遇,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格审查和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放松对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的限制,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4.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确保各经济主体严守信用,如期履行各种契约关系,建立资信评级制度,根据借款者的基础素质、偿还能力、偿债的时间状态、信誉质量对融资主体评定级别,信用良好的融资主体以较少的代价顺利融资,信用状况不佳的融资主体则有可能失去大部分融资渠道,甚至丧失融资资格。

(三)完善资本市场,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

1.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要使该地区资本市场快速、健康的发展,应该大力发展中介机构,积极培育本地机构投资者和投资银行。可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本地区证券公司联合,成立区域性、综合性地方大型证券公司,充分发挥投资银行功能,当好企业融资、并购顾问和证券配售代理人;以大型证券公司为基础,组建证券投资基金;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筹建专业证券经纪公司;引进资信评估机构,促进该地区资本市场的繁荣。

2.大力促进该地区企业直接融资。黑龙江省工业发达而轻工业相对薄弱,令该地区长期以来对资金的要求比较迫切。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结合,加大资本市场对东北经济发展的支持。在股票发行上市方面实行区域优先政策,对于该地区符合上市标准对地方经济有较大带动的企业优先安排上市,结合当前的国有股减持,将试点工作放在国有上市企业,促进所有制结构调整。对于不具备上市条件而又急需资金的企业,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允许其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

3.完善黑龙江省的资本市场结构,促进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由于我国现有的证券交易所都不在该地区,因此建立一个立足黑龙江省、面向全国的场外交易市场显得尤为重要。该地区场外交易市场的设立和规范可为黑龙江省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促进不够上市交易条件的中小企业发展,远期在场外市场充分发展的基础上。该地区扩大期货规模、期货交易品种,健全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其与全国其他产权市场的融合,为国企改革、盘活资产、促进企业联合重组提供服务,同时,通过产权市场的发展,减少产权的协议转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加强区域金融监管

1.强化持续监管,监管部门应调整监管思路,变“事后化解”为“事前防范”,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早期预警系统,金融监管部门应严格依法审查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资信、资本来源及数量,法人代表的任职资格以及内部管理制度,以减少不稳定机构进入市场的可能性,同时根据资产规模、业务特征和风险管理等因素确定监管周期,对金融机构实施动态持续监管。

2.加强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变现能力、管理水平及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通过对金融资产流动性的监控,保证金融运行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各类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资信度,从而增强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3.加强市场退出监管。这样可以促进竞争,提高金融业整体运行效率,保障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金融监管部门对日常监管中发生的违法违规问题,应严格依法处罚,对于出现严重问题,经采取各种协调、行业支持及央行贷款等紧急救援措施无效的金融机构,应采取关闭措施,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的安全与稳定,减少市场和社会震荡,防止暴发金融危机。

[1]刘世锦.为产业升级发展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J].上海金融,1996(4):3 -4.

[2]范方志,张志军.中国地区金融结构转变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J].金融研究,2003(11):36-47.

[3]周振华.产业结构优化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金融机构融资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融资
融资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7月重要融资事件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