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专业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2011-04-03熊亚丹

对外经贸 2011年8期
关键词:艺术类教学方法艺术

熊亚丹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经济管理基础》是我国多数大专院校艺术类专业重要的必修课,是一门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有机融合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艺术专业学生正确理解社会经济运行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分析和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经济管理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如何搞好艺术类专业《经济管理基础》影响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研究意义

(一)理论依据

艺术类专业《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是市场竞争理论。市场竞争理论基本观点是: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质量高,符合市场需要,且价格低于竞争对手,则企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所以,艺术类专业《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上不仅应该,而且必须借鉴市场竞争理论,即通过合理的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的艺术产业结构处于不断重组、调整和升级的进程中。《经济管理基础》改革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艺术从业人才,使得艺术专业的学生在经济管理能力和素质具备正确的经营思想(包括竞争观念、信息观念、质量观念、人力资源开发观念、创新观念和资本运营观念等),具备深入学习经济管理知识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

按照国家优质课程体系及行业人才要求,并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建设的水平和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强现代经济管理知识与艺术专业的融合,把提高经济学、管理学逻辑思维能力、加强素质培养作为重点,培养艺术类专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经济管理类知识的兴趣。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对象客观矛盾分析

高校艺术类专业《经济管理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或市场需要,教学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经济管理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普遍采用的模式与经济管理专业之间也没有明显差别,这不仅影响了有关课程教学的效果,还影响到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内容实用性、综合性很强

《经济管理基础》是艺术学院各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如何设计好该门课程,影响到设计艺术学院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课程实用强,能够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懂经济、会管理的复合型高级艺术从业人才。为了艺术学院的学生概括了解本学科的主干内容,一般都将本学科的几门课程的内容集中于一门课程来讲述,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可将《经济学》、《财政与金融》、《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几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合成一门课程。但这几门课程合为一门课程的课时数往往较少,若讲深、讲透则困难较大。如给艺术类专业讲授的《经济管理基础》课程的学时数为48,而其中的《经济学》内容在经济专业课程安排中就有60学时,压缩学时不能影响教学内容和效果。

(二)教材新颖性、互补性缺乏

由于《经济管理基础》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学生对它有较强的新鲜感,求知欲较强。同时,该课程对艺术类专业的课程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在讲授时只要处理好,就可为讲好该课程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目前该课程对应教材不是过于浅显,就是“高、大、全”,能针对艺术类专业特点、通俗且内容难易度适合的不多,所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老师的授课难度。

(三)学生能动性、思维性突出

熟悉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殊规律,是教学工作的根本。艺术类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富于想象,勇于求新,希望把自己培养成具有个性的人才;形象思维丰富、不落俗套,加之是经过单独招生、选优汰劣而录取的,往往有一种优越感。同时,他们的弱点也比较多,阅历浅、知识少;生活散漫,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以为是,盲目崇拜等等。只有认真分析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才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与学生加强交流,传授课程知识。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才专业知识的基本架构。因此,如何搞好艺术类专业《经济管理基础》教学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四、教学改革思路

通过对此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使现代教育思想逐渐融入教学实践,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夯实课程建设基础,提高了课程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课程教学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一)采用适合艺术类专业的跨学科教学方法

根据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应将教学方法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求复合发展。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现代化的教育内容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调动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讲授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找到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的乐趣,这是教学工作者一直探索的目标。

1.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的情况下亲身感受、学习新知识,并要求他们在下次课中提交自己的学习心得或提出遇到的问题,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2.课堂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主要有教师讲授、师生讨论、专题演讲等多种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将具有思考价值、富有创造性的经济与管理学问题向学生提问或交给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思维动力和参与意识。问题不宜很难和理论性过强,但要紧密结合实际,给予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通过互动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专题演讲这种方式是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就事先确定的主题,综合运用各种技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这是一种让学生全方位展示和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

3.对学生课堂上以及自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建立网上答疑系统。比如制作大量的答疑用资料片,供学生方便迅速地观看、解疑;建立公开答疑室,以方便学生网上即时讨论;设立电子信箱,作滞后答疑,在答疑的过程中也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正确引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信心。

4.改革考核考试方法,检验学生的真实水平。考核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本课程具有理论较为抽象而对象又十分具体的双重性,它要求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外,还应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可采用考勤、平时作业与笔记、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这些方法的结合增大了考试成绩的可比性,减少了不可比因素,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获得检验和认可。

(二)重视适合艺术类专业的跨学科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当前,通讯技术和传媒手段迅猛发展,课堂教学手段发生了诸多变化。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周密的研究,积极推进相关教学手段改革:处理好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保证一定学时的实践教学。

1.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传统手段和现代手段的互补是指在选择教学手段时要根据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特点和功能的不同来配合使用,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教师的言语、表情、手势和板书在教学中所取得的效果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难以达到的,但目前许多大学艺术类专业对《经济管理基础》教学均采用大班上课制,几个班的同学听一位教师讲课,越靠后面坐的学生越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听不清老师讲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力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辅助教学,不断充实最新的教学内容成果,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达到的效率和效果,最终使学生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技能。

2.加强实践环节。配合课堂的理论教学,布置与课程相关的实践作业,如对艺术产品的市场供求调查,消费者特点分析等,通过设计题目的完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优化适合艺术类专业的跨学科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应该根据艺术类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

1.承上启下,适当降低起点。根据学时合理安排教学,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讲授时适当降低起点,有所侧重地选取授课内容,使学生能够从相对熟悉、比较容易接受的简单的、贴近社会企业实际需要的事例入手,通过比较体会,形成深刻的印象。

2.加强艺术专业类背景知识的介绍。在讲授《经济管理基础》的时候,注意把所学原理与当代实际,尤其是艺术方面的应用结合起来,与学生将来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涉及到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以增进经济管理学和艺术学知识的融合。这样,理论联系了实际,内容也显得比较丰满。

(四)形成适合艺术类专业的跨学科教学质量保证

1.制定和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就要将重心转移到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与完善上,一要设立适当的质量要素、质量监控点,并完善相应的质量标准;二要制定配套的程序性和制度性规章。

2.建立教学质量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一方面,激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教学与管理活动中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制定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学习质量的学生管理办法。

3.建设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管理队伍是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的关键。该课程一般属艺术专业不可缺少、补充知识的必修课。为此,教师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去组织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艺术专业最基本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讲授。为此,学校有关部门和领导应对这一问题有所重视,为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安排在艺术相关系听课进修学习的机会,以确保艺术专业该课程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1]葛小燕.艺术设计课程适应性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11(1):106.

[2]冯四东.高职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陶瓷,2006(7).

[3]潘春利.一体、两翼、三结合——探索高职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模式[J].上海艺术家,2010(10):88-89. (责任编辑:陈鸿鹏)

猜你喜欢

艺术类教学方法艺术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艺术类专访心得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纸的艺术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