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2011-04-03梁玉红

党政干部论坛 2011年10期
关键词:领导心理健康情绪

○梁玉红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梁玉红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是领导干部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取得工作成效的内在品质要求[1]。然而,作为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群体,领导干部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之一。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经常被忽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工作太忙而无暇顾及被自己忽视,另一方面则是被组织忽视。组织对领导干部的管理更多的是关注其工作成绩的好坏,对其身体及心理状况往往缺少关注和指导,加上领导干部角色的特殊性,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很少进行心理咨询,从而使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焦虑感突出、抑郁感明显、恐惧感剧增以及躯体化趋向较强。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行为健康的基础,有好的心理才能有好的业绩。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自身去努力调节与维护。

一、守住底线,保持心理平衡

底线是指国法、天理、人情。就是淡泊名利,清正廉洁。要做到这一点,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既有理想缺失、信念动摇、价值观人生观发生扭曲等政治上的因素,也有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心理不健康的领导干部容易导致腐化堕落。例如,江苏省某镇党委书记,为了做到受贿心中有数,建立了一本“受贿簿”。当发现受贿比率比上年增长了97.8%而未达到100%时,便在“受贿簿”上写下“速度太慢”几个字,而后采取措施,加大力度,随后几年的受贿速度猛增。这就是一种病态心理的畸形发展。2010年4月,深圳电视台都市频道报道了一则网闻,山西吕梁上水西村村支书当面对一村民说:“我不贪污,当官干啥?”、“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也不来。”一些领导干部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严重扭曲。

“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不少领导干部腐败堕落,往往是从心理失衡开始的,由思想道德防线崩溃导致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与生活中有许多因素都会引发心理失衡。如,比职务、比地位、比收入、比住房、比消费等等,从而产生失衡心理,出现心理危机。一些领导干部在行为失去理智后,进而就会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权力的影响力去牟取私利,追求高消费、高享受,放纵自己,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

要保持心理平衡,必须要有平民的心态。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从政就不要想发财;你既要从政,又要发财,就只能去当让人指脊梁骨的贪官、赃官,既名声不好,又胆战心惊,总怕被人捉住,最后落个不好的下场。”现实中,原河北对外经济合作厅副厅长李友灿在监狱中交代时说,每次数着贪污受贿得来的钱虽然有满足感,但随后就会想这些钱该判什么罪,是无期、死缓还是死刑立即执行?恐惧由然而生。其实我们的领导干部在未做官前是平民百姓,不做官后也是平民百姓,如果当官时多想想以前不当官或者以后不再当官时的样子,心情就会释然很多。

要保持心理平衡,必须要有平和的心态。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自觉地“笑纳合法收入,拒绝非法收入”。

二、正视失败,增强心理承受力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事事总是成功的,失败与成功并存。成功固然令人高兴,但失败也并非完全没有益处。如果能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挫折中锤炼意志,就能增强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能力。只要能正视失败、承认挫折,冷静客观地分析导致失败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并积极克服和消除不利因素,那么有利因素就会慢慢积累,最终超过不利因素。在现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下,领导干部升迁的职位有限,权力资源的稀缺性使竞争更为激烈,最终结果是多数人成为失败者。“金字塔”式的管理中,一个局只有一个局长,一个处只有一个处长,僧多粥少这是不可更改的。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竞争失败而产生的挫折感使领导干部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如果因为失败就消沉、沮丧,继而失去对成功的追求,那么他将永远不会成功。

领导干部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有坚强的意志,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在心理危机面前,态度冷静、沉着,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补救。

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构筑了他辉煌壮丽的传奇人生。他乐观豁达,始终相信“问题总是能够解决的”。他具有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坚持真理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他对自己的自信总是保持着一种韧劲。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人生也是充满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挫折,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0年中8次竞选州长、国会议员、参议员、副总统等职失败,51岁竞选总统成功。如果他在任何一次失败中选择了放弃,那么,他永远不可能成为美国伟大的总统。从伟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始终对自己的理想锲而不舍、从不放弃的精神,也感觉到了他们善于转移痛苦,将失败转化为动力,以巨大的勇气承受失败,以顽强的意志战胜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心理承受力,受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信念、自信心等因素的制约。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社会、人生和自己的处境,增强心理承受力,对待心理危机不消极处世也不盲目乐观。要相信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可以控制生活、改变生活,并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

三、合理认知,重视思想问题

健康思想决定健康的心理,改变想法往往能改变情绪。当面对人生的挑战时,我们首先应该以头脑(思想)反应,而后才以心(情绪)来反应。倘若你总因某件事而痛苦,事实上,使你痛苦的不是这件事的本身,而是你自己的判断或思想。

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对事物的认知(想法、看法)有关。每个人都会有不合理的认知,要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合理的认知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适度的情绪行为反应;不合理的认知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认知,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心理问题,产生不合理的行为。例如,某局长主持召开一个职工大会,本来上级领导要来讲话,可是却临时有事没有来。这位局长想来想去,觉得很不安。于是他挖掘自己的深层心理如下:上级领导没有遵守诺言来参加我主持的这个会议→这就意味着他对我个人有想法→一定是我哪里做错了,领导不满意→说明我这个人干不好工作→我这人真没用,我无能→大家一定会笑话我、瞧不起我,多么可怕啊!→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不如死了算了[2]。许多自杀便是起因于这样一个不合理的认知推导过程。

换个角度可以改变不合理的认知。换个角度来认识是指在不同的认知方式中选择合理的认知方式。比如办同样一件事失败了,A认为:自己能力太差,什么事都办不了,还有什么将来啊!而B则认为:没什么,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不失败,我又不笨,应该更加努力才对。A是一种不合理的认知,而B的认知更具有合理性,表现出积极的心态。又如,有对夫妻在退休后,为了房子装修的问题分歧很大而争吵不休。妻子说要花钱好好地装修老屋,而丈夫执意不肯。丈夫说:“我们已经都60多岁了,装修好了也只能住个20多年,何苦要劳民伤财呢?”而妻子不这么认为,她说:“正因为我们剩下时间只有区区20多年,所以更要让剩下的日子过得舒舒服服!”丈夫将晚年看成是残余的岁月,没有目标,没有憧憬,有的只是消极的等待;妻子却把黄昏岁月看成是人生另一阶段的开始,她的日子必将是夕阳无限好。当前,许多领导干部心理压力太大,觉得活得很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积极地看待,重新对它进行解释,这样心理压力就可能成为积极向上的心理动力了。

四、释放压力,培养良好复原力

压力在每个人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环境压力、精神压力等等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是一个重大挑战。如果压力长期存在,那么就可能发生一些危及个体身体健康的情况出现,如心脏病突发、中风等等,持续的压力还会使人的免疫能力下降。压力往往会带来不愉快的情绪,如忧郁、紧张、焦虑、抑郁、烦躁、绝望等。压力越大,认知的功能和理性思考能力会越低。压力还会使人产生攻击行为,包括对别人的攻击行为会增多,也可能出现自残行为。所以,压力过大,不管是对领导干部的身体、心理还是行为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其后果就是导致工作绩效降低。领导干部如果把压力放在心上却不知道卸下来的话,时间久了,心灵会被压力压垮。所以,领导干部要学会释放压力,让心灵得以轻松。

复原力是指能够顶住压力且顽强奋起的能力。复原力可以保护人不被困难和压力击垮,保存和延续生命力。从情绪智力角度来看,复原力是指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并且在受到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3]。良好的复原力像弹簧,可以帮助意志消沉的领导干部复苏心理。领导干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多重压力,如果有良好的复原力,就能从挫折中振作起来。

对领导干部来说,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维护稳定。发展经济,涉及各方面利益,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它挑战着领导干部的作风和能力。当前我们的干部肩上是“发展与责任”的双重担子。你追我赶发展经济的比拼,GDP的评比排名,干部个人升迁与实际绩效相挂钩等,增大了干部“发展”担子的压力;而“领导责任问责制”、“一票否决制”、“绩效评比考核制”,以及对客观上存在的如火灾、洪水和生产安全等“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的提防与忧虑等,使干部“责任”担子的压力骤增。加上人际关系的复杂,使得领导干部压力层层叠加。一位地方主要领导这样说:“今天在一把手位子上,但明天还在不在就很难说了。”“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是许多领导干部自述的心理常态。如果这种压力长期得不到释放,将严重影响我们领导干部的身心健康,而领导干部将消极的情绪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如何释放压力,放松心情?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自我调适的重要内容。释放心理压力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合理宣泄,二是合理变通。

合理宣泄是指以倾诉、注意力转移以及其它宣泄方式进行适当的心理放松以消除负面情绪。

倾诉宣泄。倾诉是一种自我内心的表达。可以找一个自己最信任的人,或朋友,或亲人,向他们倾诉,他们不会嘲笑和鄙视你,他们希望你活得快乐而不是被压抑包围;或者寻找网络上的陌生人来进行倾诉,因为陌生人难以对自己造成伤害,对方不说话或是安慰几句、劝慰几句就可以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寻求专业人士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在倾诉的过程中,情感表达与心灵沟通会让自身的压力得到释放,不仅减少了内心的挫败感和压力感,还能收获健康。

转移宣泄。转移注意力,参与—些体育锻炼和文化娱乐活动。如室内室外的运动、写日记写博客、看电影电视、欣赏音乐等等,都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大叫或痛哭宣泄。可以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如沙滩边、高山上,对着大海、蓝天大声喊叫。必要时痛快地流泪,可以减轻或者消除情绪压抑。

合理变通是指以幽默的方式或是自圆其说、自我安慰的方式将不愉快的事情合理化。

幽默是走出困境的阶梯,也是释放压力的好办法。当事业和生活受到挫折时,当社交出现僵局时,幽默的行为、幽默的语言,常常能使困境和窘迫转为轻松和自然,从而使精神紧张得到放松,和缓气氛,释放情绪,减轻焦虑,从而摆脱困境。

自圆其说,自我安慰。当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时,就必须接受现实,强调自我安慰,追求精神胜利,从而摆脱心理压力。我们可以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辩证法来安慰自己,也可以用“得不足喜,失不足忧”的原则告诫自己,这是释放压力的重要方法。比如在竞争上一级职位中落选了,感到非常失落而闷闷不乐时,可以安慰自己说这次考题根本就考不出个人水平,或是这样想:“职务越高职责越重,虽然没有晋升成功但可以落得个逍遥自在。”这样情绪就可能很快恢复常态,不再烦恼。对想要又得不到的东西,可以用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来安慰自己;对已经拥有却不喜欢的东西要用甜柠檬的方式(柠檬是酸的,只要多加点糖就甜了)来安慰自己。必要时,还可以来点阿Q精神。通过“将不愉快的事情合理化”的思维,获得心态的宁静平和与自我解脱。总之,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看法,不要被别人的行为和语言伤害自己的心灵。

[1]张静晖:《谈领导干部心理健康》,《先锋队》2009年第1期。

[2]李洪鹏:《2010年9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多因心理问题》,《法制晚报》2011年1月28日。

[3]燕国才、刘振中:《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讲座》,中国友谊出版社2010年版,第207页。

(作者系江西省委党校博士)

(责任编辑 楚朴)

猜你喜欢

领导心理健康情绪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2016重要领导变更
情绪认同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