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主动化常态化
2011-04-03殷磊
○殷磊
着力推动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主动化常态化
○殷磊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领导干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要求,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了领导干部下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的活动。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举措。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党之所以坚强有力,之所以战无不胜,关键就在于党坚持了群众路线,同人民群众结成了密不可分的鱼水关系。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党不可能干成任何一件大事,不可能取得任何一项成就。但是,目前党内出现了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上淡忘群众、工作上远离群众、生活上冷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成了作秀,成为形式,党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相反,“密切联系领导”却大行其道,不少领导干部千方百计和上级领导拉关系,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面临着被消解的危险。
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主观因素,也有组织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更有制度上的缺陷。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采取了不少强有力的措施,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重庆的“三进三同”到江苏的“三解三促”,都是对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力推动。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时间内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不从体制上加以改进,很难保证领导联系群众的主动化、常态化。
为此,首先要加强党性修养,使广大领导干部不愿脱离群众。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个党性问题,是个世界观问题。领导干部要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经得起各种风险的考验,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增强党性修养和自律意识,夯实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思想基础。
其次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使领导干部不能脱离群众。把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与群众联系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度化、规范化,把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的成功探索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一套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强的,既有正面导向又有反向制约,既有激励措施又有惩处办法的制度体系。同时,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用法律、纪律、惩处和教育等手段,切实保障严格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再次是要把干部的任免权交给群众,使领导干部不敢脱离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脱离群众,群众感触最深,也最为痛心。群众路线坚持得越好,群众的民主参与程度越高,脱离群众的干部就越没有立足之地、藏身之所。要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搞“阳光操作”,对于诸如选拔任用的程序和方法、拟定的职位和名额、用人的标准和条件等内容,要让群众心中有数,让群众来评判他们工作的好坏优劣。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群众在干部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对那些严重脱离群众的领导干部,不仅不能提拔重用,而且要严厉批评,直到端掉“位子”,摘掉“帽子”,唯有如此,才能让各级领导干部打心底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带着真情经常性地联系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