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高尚的行为观念提高干部的行为修养
2011-04-03○卢锋
○卢 锋
确立高尚的行为观念提高干部的行为修养
○卢 锋
目前正处于领导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高峰时期,一大批年轻的知识型专业型干部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的素质,这成为当前干部工作的当务之急。年轻领导干部必须在行为观念、行为修养和行为关系等三个方面加强自己的修养。
一、树立正确的领导行为观念
1.全局观念
全局观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党性强弱的一个具体表现,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领导干部,从本单位的建设和发展考虑问题,是其重要职责,但也要看到,在市场经济建设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对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也负有时代的义务。如果没有全局观,随着干部手中权力的不断扩大,就容易导致一些不正常的倾向,如形成对上要“民主”,搞分散主义,对下要“集中”,搞个人专断等,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得不到真正的贯彻,使国家的总体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年轻领导干部决策办事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坚决克服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的倾向。
2.服务观念
领导即权力、责任、服务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服务是这三个方面的中心内容。因而,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领导干部,要对领导的实质——领导就是服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没有这种服务观,没有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错误地把“领导”职能单纯理解为指挥职能,就不能很好地履行领导职责。现实情况也确是如此,凡在领导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都受到人民的热烈爱戴,而有些领导干部,随着职务的升迁,对权力和责任扩大的认同感较好,对服务职责的增加,则认识不足,想问题办事情不是从为人民服务出发,而是不恰当地使用手中的权力,甚至为所欲为,走上了犯罪的歧途,这些教训应引起年轻领导干部的警惕。
3.谋利观念
马克思说:“人们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由此看出人性中的利益驱动原则是客观存在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否成功地运用利益原则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需树立正确的谋利观,使自己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把利益驱动机制运用得恰到好处。当前重点是解决为谁谋利的问题,为本单位职工谋利益,为国家谋利益是年轻领导干部应树立的正确谋利观。在现实生活中,“权”与“钱”的结合是很紧密的,年轻领导干部头脑中稍有松懈,就会抵挡不住“私欲”的冲击,树立正确的谋利观,就是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正确地对待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在各种利益的冲突中,率先垂范,工作上高标准,利益上低标准,以模范的行为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4.群众观念
年轻领导干部,来自于职工群众之中,面对着群众工作,肩负着职工群众的重托和期望,应该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年轻领导干部到岗后,要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这一观点,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在工作中,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向职工群众学习,把对党负责与对职工群众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人为本,群策群力,把领导的思路和目标变成职工群众的共同愿望,上下一致形成合力,共同为完成本单位的发展目标而努力。
二、不断加强自身行为修养
1.角色行为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由此也就产生了与一定角色相对应的角色行为。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担任的角色与其所采取的角色行为,对全局的影响和本单位的好坏至关重要。特别是年轻领导干部,刚走上领导岗位,首先面临的就是角色行为的转换。这其中包括对新角色内涵的理解,对角色行为的认识,及如何履行自己所担任的角色行为。在当前形势下,年轻领导干部要履行好角色行为,一方面要对上级不越权,识大体,顾大局,服从领导的决定;对下级不包办,平等待人,充分信任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同级不越位,注重相互之间的分工、信任与支持。另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本职岗位的角色内涵,在繁杂的领导事务中,用善于弹钢琴的技巧,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奏好主旋律上,对其他方面则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
2.管理行为
不是当了领导干部就自然会管理,对年轻领导干部来说,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是承认其具备了担任该职务的基本素质和才能,但不是说该同志已掌握了本职工作的管理技能。管理行为在基层是区分领导和职工的分界线。对领导来讲,领导就是一种管理,管理就是一种谋划;对具体工作人员来讲,工作主要是执行并完成任务。对于基层年轻领导干部,上岗后要尽快从实干者转变为谋划者,在各项工作中起到组织领导作用。首先,要利用自己作为组织领导者的地位,掌握各方信息,听取多方意见而科学决策;其次,从本单位实际出发,搞好本单位人、财、物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资源的效能;第三,作为本单位的代言人,要协调好本单位与方方面面的关系,为本单位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通过管理行为使自己成为本单位的领头雁。
3.律己行为
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极易产生腐败问题的阶段,由于教育的失误,约束机制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力,使当前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成为腐败弊端滋生蔓延的土壤、气候和环境。这使得一些人内心世界潜在的诱发腐败行为的因素可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年轻领导干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律己行为修养,提高自己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为能力和鉴别能力,防止市场经济大潮中各种腐败思潮的侵蚀。提高律己行为修养,就是要求年轻领导干部在领导岗位上,以领导干部的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和约束自己,在工作中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良好心态,不能因为当了领导就认为高人一等,不能因为有了权就可以大手大脚地挥霍;保持淡泊金钱的观念,在利益分配上低标准要求自己;保持勇为人先的开路精神,在工作上始终有旺盛的创新精神。
4.非权力行为
领导权威分为强制性权威和自然性权威。强制性权威来自于领导所处的职位和掌握的权力,是构成领导权威的前提与基础。自然性权威是领导者所具有的品格、知识、才能、感情所形成的影响效应。由于自然性权威是由非权力行为而产生形成,所以它较之强制性权威更有影响力和持久性。年轻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权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需要多运用和发挥非权力行为的影响力。有人把非权力行为比喻为领导者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正是体现在领导者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上,业余爱好、兴趣、仪表、言谈与举止等方面的个人品德,对广大职工的行为和思维产生出极大的导向和影响作用。在当前广大国民文化素养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年轻领导干部要适应新的领导方式,提高非权力行为的修养,使自己不仅在工作中成为职工信任和仿效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非权力行为修养,成为职工群众学习的榜样,更好更快地树立起年轻领导干部的威望。
三、正确处理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1.政治与业务的关系
政治斗争是经济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经济斗争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因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年轻领导干部,大多数是工作在不同的业务工作岗位上,讲政治,是搞好业务领导工作的前提,在工作中把讲政治与抓好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领导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
2.敢管与善管的关系
领导干部承担着大量的管理工作,敢不敢管,善不善管,是领导干部管理水平中的两个重要的要素。年轻领导干部,刚走上领导岗位,大多有很高的工作热情,但面对复杂的管理局面,需处理好敢管和善管的关系,把敢于管理和善于管理统一起来,敢管是前提,善管是目的,只有善于管理,敢管才能取得实效,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自信与谦虚的关系
自信,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是大多数年轻领导干部所具备的优良品质。然而,过多的强调自信,而不走群众路线和科学决策,发挥集体的智慧,是无法战胜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险阻的。因此,年轻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首先要树立自信心,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但在行为中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把自信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不盲目自大,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能力与全体职工的智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利益与奉献的关系
利益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调节各方面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本单位和职工的效益,是年轻干部的重要责任。然而,年轻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能有利益至上倾向,要把本单位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要把自己的利益与职工和单位的利益统一起来,在国家和组织上需要的时候,能自觉地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小团体的利益,以求得国家和社会整体的进步。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科教党校)
(责任编辑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