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本科新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2011-04-02王忠国贺琛琛
王忠国 贺琛琛
(1.昌吉学院中文系 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人民出版社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我国新闻教育事业是以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创办作为开端的。90多年来,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先后受到“重术轻学”的美国和重视宣传的苏联的影响。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新闻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回归到新闻学本位的轨道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新闻教育经历了由之前的按计划培养到适应媒体市场需要培养的转变。根据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卿志军老师对我国媒体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大多媒体在人才招收中不限定专业, 或者说招收文科类专业, 已打破了只招收新闻专业人才的惯例” 。[1]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 新闻单位既要承受社会效益的压力,更要承受经济效益的压力。竞争激烈的新闻行业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新闻单位为了减少成本,增强竞争力,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转变也影响到了高校的新闻教育。计划经济时代的包分配已经不合时宜了。摆在新闻教育者面前的问题就是,过去传统模式下的新闻教育与实际人才市场的需求产生了脱节。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新闻教学内容与新闻实践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教学内容仅以新闻为主体, 远不适应新闻实践的现实和长远需要。二是新闻专业毕业生与新闻实际工作不相适应。从经院式教育培养出来的新闻专业毕业生大都理性思维较强, 感性思维较弱。”[2]
面对新闻教育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职业化训练成为新闻院校的共识。新闻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面对社会转型时期新闻媒体对人才需求的转变,新闻专业就必须转变教育模式。这就要求高校不能闭门造车,而要结合媒体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高校新闻教育工作。
一、高校本科新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现状
校企联合早期是高职技术类院校普遍采用的办学模式。校企联合是指学校和企业各自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相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锻炼有机结合的教育方式。校企联合的优势在于它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校企双方资源,有效开展培养人才的工作,同时也为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而校企联合办学不仅高职类院校可以采用,普通本科类院校也广泛的采用。新闻单位具有“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双重属性,企业管理就要求新闻单位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从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角度讲,我国新闻单位也是企业。因此,提到的校媒合作就是指校企合作。
各个高校新闻专业都采取各种形式,加强与媒体单位的合作,达到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培养新闻专业人才。当前,高校新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途径或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高校在新闻单位建立实习、见习基地
这是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方式。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来讲,实习、见习基地建设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战略层面上的合作,是普遍采用的有效的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合作模式。全国知名的新闻专业院校和全国性的媒体甚至是国际媒体建立这种合作关系,而各地重点本科院校的新闻专业则是和本地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的媒体合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11年11月与环球时报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1年昌吉学院与新疆法制报社、昌吉日报社等地方媒体建立长期实习、见习基地合作关系。
(二)聘请媒体资深人士部分或完全参与新闻教学工作
聘请媒体资深人士参与新闻教学工作,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加强新闻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更有助于理论教学与实际相结合。因此,媒体资深人士也往往成为各新闻专业院校关注的目标。据报道,50多名媒体精英2011年受聘担任暨南大学校外兼职导师。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从光明日报社、央视等媒体聘请翟惠生、陈响园等知名记者、编导为兼职教授。兼职教授或者客座教授部分的参与到新闻专业的教学工作中。还有些享有社会很高声誉的媒体资深记者等也会被高校高薪聘请到新闻专业教学的重要岗位上。新华社高级记者张民华于2008年11月聘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兼学术分委员会主任。完全参与新闻专业教学工作的媒体资深人士将在专业建设的系统性、前沿性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三)聘请媒体资深人士在高校举行讲座或学术交流活动
新闻专业院校与新闻媒体合作在两个层面展开,一个是教学,另一个是科研。前两种合作就是在教学层面展开的合作,而聘请媒体资深人士举行讲座则是在科研层面上的深度合作。媒体资深人士通过讲座将行业最新动态系统生动地带到课堂。2011年11月,时尚传媒集团出版副总裁瘦马在中国传媒大学解析时尚行业媒体。2011年新疆法制报社蔡宇知总编在昌吉学院介绍媒体创新的九个思考问题。
(四)高校为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高校新闻专业与媒体合作不是单向的,不只是从媒体索取精华。高校新闻专业也要为业界提供自身理论方面的优势资源,更好的提高业界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在职新闻人员缺少系统学习、更新知识的机会, 表现出思想理论和文化素质方面的总体缺陷, 影响了改革的深入与新闻事业的发展。”[3]因此,提高业界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也是新闻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需求。北京大学财经新闻研究中心和英国《金融时报》联合于2003年创办PKU-FT财经新闻培训班,目的在于为新闻界的高级采编人员与管理人员提供国际一流的专业财经新闻培训。
上面四种合作是高校新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主要途径或者方式,高校新闻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还有媒体在高校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时尚传媒集团面向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电视与新闻学院等品学兼优的同学设立了“时尚奖学金”, 环球时报社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设立了每年五万元的奖助学金项目等等。
二、高校本科新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
高校新闻专业通过与媒体展开战略合作办学,弥补了高校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精神。在计划经济时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这种合作还是符合了当前的实际,也满足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要。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这种合作又不利于高校新闻专业自身进一步发展,也不能适应新闻媒体对人才的进一步需求。这一点从新闻界对高校新闻教育失望中可以看出,“其一,新闻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其二,新闻专业毕业生上手快,后劲不足。”[4]
高校新闻教育经过多年与媒体合作,效果还是显著的,可是业界还是对高校新闻教育表示失望。经过本课题组的研究,本课题认为高校新闻本科专业校企联合办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缺乏深入的观念
校企联合办学的观念在本科院校中还没有深入人心,还存在对校企联合办学认识不清或者不愿接受的情况。校企联合办学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有些院校将校企联合办学简单的看做是注重技术训练。
(二)没有建立长期合作的有效机制
各个高校与媒体合作基本上都是停留在一个实习、见习基地的设立,一位客座教授的聘请,一次讲座的组织等。这种合作关系较为零散,不够系统和有机。高校与新闻媒体合作应该是系统的,长期的,可持续的。高校新闻专业应该与媒体建立一种有机整体的关系,实现真正的共赢效果。
(三)有效合作的制度不健全
大多数高校师资都是从高校出来的,缺乏新闻实战经验。而资深媒体人士工作繁忙,无暇研究新闻教学。这就出现了懂新闻的不研究教学,懂教学的不干新闻的情况。新闻专业院校在这方面的合作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也就导致了媒体资深人士受到教学模式的限制,而高校新闻专业教师又没有积极性去媒体锻炼。
(四)跨学科跨专业人才培养不够
新闻专业毕业生后劲不足主要是指高校培养的新闻专业学生除了懂点新闻之外,不懂其他学科,没有或者欠缺其他的知识的有效储备。新闻工作者应该是一名杂家,作为杂家,应该储备经济学、法学等其他学科知识。而高校培养的学生恰恰缺的就是其他学科的知识。而这方面的知识很大程度要靠跨学科跨专业的培养方式去实现。在这方面,大多高校都做得不是很好。
三、高校本科新闻专业校企联合办学的几点思考
目前,我国各新闻专业院校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都面临如何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一)观念上,要正确对待学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三者的关系
高校过去注重学理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技能训练,导致新闻界对高校新闻教育的失望。现在提倡校企联合办学不仅仅是在职业技能方面加强,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理教育方面,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通过培养方案,引导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注重教学实践、教学实习见习的体系架构。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和见习基地的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满足新闻媒体对人才这方面的需求;在职业道德道德方面,要不断强化学生新闻理念的灌输,树立学生理念意识,培养学生的新闻职业精神。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时统宇研究员呼吁“中国新闻教育都要坚守一种精神和信仰”。[5]同时,这三种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二)健全有效的制度,确保合作长效机制的运行
制度就是指南,指挥棒。只有健全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等,新闻专业教师去媒体实践的积极性才会提高,新闻媒体资深工作者才会更加灵活的开展新闻教学工作。目前,影响高校与媒体合作深入开展的最大因素就是教育系统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制。教育系统的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约束了高校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空间。而这一管理主要通过评价体制来实现。不是高校教师不愿意去媒体接受职业化训练,而是这种职业化训练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接受职业化训练就会影响到其工作量,进而影响职称的评定,最终会影响到教师个人收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通过高校实践平台的搭建被引进,接着就会放弃或者轻视实践教学研究的原因了。
(三)基于媒体的需要,联合媒体,加快校内跨专业跨学科的培养模式的建构和实施
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已经在尝试联合其他学院共同培养学生。2011年9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法学院联合开办“新闻-法学”实验班。这种形式的培养有别于过去单纯的让学生自行辅修第二学位。大多新闻院校鼓励辅修一到几门其他专业的课程,取得学位,增强就业竞争力。自行辅修缺乏专业引导,导致学生缺少专业意识,往往会造成所辅修与媒体所需之间的矛盾问题。各高校尤其是综合类院校在跨专业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各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媒体需要,共同研究和探讨如何实现培养的最优化模式。
参考文献:
[1]卿志军.我国媒体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及对新闻教育的启发[J].新闻界.2008,(8):47.
[2][3]孙玉双 .高校新闻院系改革新闻教育的途径[J].新闻界.2011,(3):9,9.
[4]陈秀云. 知行合一创新新闻教育[J].记者摇篮.2011,(3):5.
[5]程素琴. 新闻传播教育的历史与未来——全国新闻传播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现代传播.201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