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提高《液压与气压传动》教学质量的思考

2011-04-02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液压与气压传动气压传动

李 丰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要突出实践部分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几年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不少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针对如何提高《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1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1.1 学生重视不够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其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兴趣。有不少学生认为专业课才是将来工作会用到的知识,而且基础课比较简单,不用下多大功夫。于是在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下课后更是丢在一边,不闻不问。特别是《液压与气压传动》此类有专业色彩的基础课,几节课不听且课后也不学习,后面老师讲的知识根本就听不懂了,于是失去信心,对该课程不感兴趣,甚至觉得是一个负担。

1.2 教材的选用

每个机械类专业几乎都有《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但多个专业往往选用同一本教材。从而使教材的专业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对学习该课程对本专业的作用产生模糊,目标和方向不明确。同时,教材是学生自学的主要参考资料,而有的教材为遵循形式上的“必需、够用”为原则,内容过于精简,甚至只说明结果不阐述原因,使整个教材看似简单,却很难看懂。

1.3 教学方法

《液压与气压传动》是实践性较强和比较抽象的一门课程,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会是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更累,效果不尽人意。虽然现在大部分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还没真正物尽其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更多只是黑板板书的电子再现。而且随着我院大力实行教学改革,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2+1”培养模式的推行使课时大幅压缩的情况下,如何达到本课程教学的培养要求,是需要教师深思的。

1.4 实验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以往的实验课程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后的两周集中进行。在实验时,学生几乎忘记前面所学理论知识,使实验速度慢且问题重重。而且两周实验课程结束之后马上就进行期末考试,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部分学生两周实验课几乎是玩过去的,反而将之前学的理论知识丢得更多。

1.5 实验设备落后且数量不够

实验是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进一步加深理解的重要方式,也是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实验设备的落后,许多的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而且设备数量也不够,多个学生围着一个实验台,一至两名学生动手,其他学生只能当观众,效果可想而知。

1.6 考核方式的单一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包括40课时的理论课和20课时的实验课,但最后考核仅是一张理论试卷,无法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2.1 强调课程的专业地位

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不够,主要是因为学生对本课程的课程地位与课程作用不够了解,所以要给学生强调本课程的专业地位。

(1)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中的地位,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不仅要对前系课程作详细介绍,还要将《液压与气压传动》对后系专业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做详细说明和解释,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对前系课程的内容进行巩固,同时还对后系课程的教学要求等做相应了解,从整体上加大对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理解程度。

(2)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在各个专业领域的重要作用,将该课程的学习和以后的就业机会、就业能力以及进一步学习深造等学生的前途联系起来,加大学生的紧迫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2 选择合适的教材

虽然通过近几十年的教育改革和教材建设,确有一批内容精炼、取材先进、适合教学的精品教材,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教材存在不少问题。有的教材重理论轻应用,有的教材重基础理论轻专业针对性。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不无裨益的。

在选用教材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同是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但是模具专业和机电专业对课程的要求不一样,因此选取教材的侧重点也略有不同,同样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高职与本科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有的放矢,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正确把握教材的定位及对象。

若选不到非常合适的教材,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专业教师编写适合本校的有针对性的教材,也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2.3 改进教学方法

(1)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必须把握好每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明确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授课过程中集中精力讲重、难点,将其讲通讲透。对不重要或实际应用很少的,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笔者通过对教材分析,确定以液压传动为主,突出液压元件、基本回路、液压系统等的工作原理、特点分析、选用方法及故障排除的介绍。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安排习题课和实验,积极引导他们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注意知识的连贯性,总结各知识点的联系。

由于分学时讲授,造成授课的间断性(当然也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消化),这就可能导致教师上的每次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是一个个“片段”,而不是“连续的画面”。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衔接,如在上新课前回顾上次课的知识点,并分析与新课内容的关联,在本次课结束时提出疑问为下次课做铺垫。同时,要充分运用分析、归纳和总结等教学与学习的艺术手段,来提炼教学内容,充分归纳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时有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如讲解“顺序阀”时,以“溢流阀”作为对比,归纳总结两者在结构、工作原理和功用上的相同与不同点。

(3)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情景式”、“互动式”和“角色转换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将“联系生活实例、提出疑问、自学讨论、学生讲授”等多种方法并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利用实验室资源,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液压回路安装调试实验,老师仅给出实验目标,学生在液压实验台上从实验步骤、回路设计到回路连接、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等各环节都自行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是非常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因为学生对各种液压元件接触很少,没有感性认识,而且书本上的图片是静态的,但实际液压元件的工作是动态的,所以很容易出现难理解、觉得很抽象的现象。多媒体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实直观内容,丰富感知材料,能够比较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思维转换过程。

但要利用好多媒体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①吃透教材,对课件要熟悉。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减少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但由于课件简明扼要且页数较多,可能造成教师解释不清而“卡壳”或讲到本页不知下一页内容而出现间断,所以需要教师对授课内容非常熟练,对课件本身也要非常熟悉。

②充分利用视频、flash动画。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尽量播放实例视频和利用flash动画代替静止的图片。但要注意教学课件不是动画、影像、图片、文字、配音的简单堆集,而是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表现形式,把教学活动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③多媒体课件要有易操作性,且文字不宜过多。如果课件操作复杂,长时间播放不出来,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失去观看和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会浪费时间和影响教师的情绪,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课件中不宜有大段的过多的文字,幻灯片一晃而过,学生很难找到关键词,感觉云里雾里,应该用几个字或一句话简明扼要的将重要知识点用大号字显示出来,一目了然,突显重点。

④多媒体教学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因采用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了其他教学方法,有的教师整节课一直就坐在电脑前,眼盯屏幕,手握鼠标,没有了互动,没有了提问,没有了表情和眼神交流,没有了肢体语言,这样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课件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绝对不能用它完全代替其他教学手段。

2.4 理论与实验课程穿插进行

要想理论联系实际取得良好的效果,就要及时地进行实验课的教学。理论与实验课穿插进行,每上完一部分理论知识,就立即安排与之相配套的实验内容,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甚至有些章节的课堂教学可以直接搬进实验室,淡化教室和实验室的界限,使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融为一体。

2.5 引进先进实验设备

引进精度更高,实验台设计更合理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现象的明显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并配备更齐全的实验液压元件,保证任何典型实验都能正常进行。同时,增加实验台数量,达到3个人能共用一个实验台。

2.6 改革考核方式

降低期末理论考试成绩的比重,增加液压实验操作成绩比重。实验操作可以以“操作+答辩”的形式,教师给学生出题或学生在实验指导书中任选一实验项目,作为考核题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教师对其实验油路的连接和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并针对该实验提出2~3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最后综合评定给出成绩。最终期末成绩,可按平时成绩30%,实验操作成绩30%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40%进行评定。

3 结 语

以上是笔者对《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的几点体会,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猜你喜欢

液压与气压传动气压传动
ABB传动
看不见的气压
ABB传动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CeramicSpeed DrivEn全新传动体系
齿轮传动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讲、练、演”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职《液压与气压传动》理实一体化教学
基于卓越计划理念下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考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