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朝前期治理新疆重心北移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2011-04-02古力孜拉克孜尔别克胡阿提克孜尔别克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北疆清政府伊犁

古力孜拉·克孜尔别克 胡阿提·克孜尔别克

(1.昌吉学院社会科学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2.新疆财经大学团委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清朝前期治理新疆重心北移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古力孜拉·克孜尔别克1胡阿提·克孜尔别克2

(1.昌吉学院社会科学系 新疆 昌吉 831100; 2.新疆财经大学团委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清朝统一了天山南北后,为了巩固其在新疆的统治地位,沿用了自西汉以来历代实行的以军队为支柱的军府制统治,即“军政合一、以军统政”的管理体系。但是和历代不同的是清朝前期把军府统治中心放在新疆北部,设重兵驻防,并在北疆大规模屯田。从此以后不仅改变了新疆南农北牧经济格局,也使新疆“南回北准”的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清朝;新疆;重心北移

由于新疆的地理和历史条件决定,自古以来以天山为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经济区域,即北疆传统的游牧社会和南疆绿洲农业社会。西汉以来的历代中央王朝都把治理新疆的重心和屯垦事务主要放在南疆各绿洲。而北疆以游牧为主,屯垦很少。清朝统一新疆之前,天山北麓主要是游牧的准噶部为首的卫拉特蒙古,而天山南麓主要是农耕的维吾尔族为主,民族分布格局大致呈现出所谓“南回北准”的特点。南疆地区无论在人口数量还是在经济发展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北疆则一直落后于南疆。

1759年清朝统一新疆后,为了巩固其在新疆的统治地位,沿用了自西汉以来历代实行的以军队为支柱的军府制统治。即“军政合一、以军统政”的管理体系。但是和历代不同的是清朝把军府统治中心放在新疆北部,设重兵驻防,并在北疆大规模屯田。从此以后不仅改变了新疆南农北牧的经济格局,也促进了内地与新疆、新疆南北两路之间民族的迁徙与流动。也使新疆“南回北准”的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并逐渐形成了各民族交错杂居分布特点。

一、清朝前期治理新疆重心北移的原因

(一)准格尔贵族以新疆北部为据点挟持和卓叛乱对抗清政府,为了确保全疆的安定和巩固统一新疆的事业,清政府将防御重心北移

清朝初期,新疆处在准格尔汗国的统治下。1635年准格尔蒙古首领巴图尔洪台吉统一卫拉特各部,在新疆北部建立了准格尔汗国。因此这一地区成为了准噶尔部活动的主要区域,汗国建立之初他们名义上臣属于清朝。1671年,准格尔贵族内讧,格尔丹夺取准格尔汗国的政权。之后格尔丹为了吞并臣属清朝的外蒙古,称霸中国北方,勾结沙俄,背叛祖国。准噶尔部贵族达瓦齐、阿睦尔撒纳先后称兵叛乱,西北边疆烽火不熄,由于南疆塔里木盆地是准格尔的属部,因此准格尔贵族不仅对南疆的属民进行奴役,并且抓南疆和卓作人质软禁在伊犁,强迫其部下为准格尔效忠,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分裂势力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清朝的统一。新疆北部成为动乱的源头,只有北疆稳定才能确保全疆的安定。因此为了维护地区的稳定,清朝将新疆防御中心北移,长期在新疆的北部布防大量的军队。

1760年 3月,乾隆皇帝指出:“伊犁向为准夷腹地,加意经画,故穑事颇修。今归我版图,若不驻兵屯田,则利近之哈萨克,布鲁特等乘机游牧,又烦驱逐……”[1],1762年 10月清政府把新疆最高军事行政管理机构——伊犁将军,设在了天山北路的伊犁。伊犁将军总揽全疆军事与民政事务;下设乌鲁木齐都统、塔城参赞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伊犁参赞大臣共同管理新疆各项事务。乌鲁木齐都统地位仅次于伊犁将军,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政治地位略低于伊犁将军和乌鲁木齐都统。军府制下各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全疆的军事事务,同时权限范围也涉及北疆和东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方面,在南疆军事大臣的职责是管军政,管伯克。而民政则由军府制下伯克处理,如清廷上谕所云:“办理回众事物,宜因其性情风俗而利导之,非可尽以内地之法也”,[2]可见这种“军政合一、以军统政”的管理体系对南疆维吾尔族地区的民政事务则很少触及。

清朝统一新疆后,从镇边守土目的出发,从各地调军队进驻新疆,满族,锡伯,索伦,蒙古,绿营官兵分布新疆南北各路,有驻防和换防之分,驻防为携眷永远驻守,北疆均为驻防军。新疆总共驻军 38,700多人,31,940人驻兵北疆占全疆驻军的五分之四,其中伊犁驻有军队 14,040人,在武器装备和兵额配备上伊犁最重,其次是乌鲁木齐,南疆最次。在南疆的驻兵 6,760人,不到全疆驻军的五分之一,多为换防兵,不常驻,不携眷。对此清政府认为,“回部素习农工,城村络绎,观准部数千里,土广人稀形式迥别。自全部输诚内属,设立驿站、卡伦之外,其城所在,固无事多兵驻守矣。”[3]

(二)沙俄不断扩张,威胁着中国西北边防地区的安全,也是清朝把军事防御中心由南疆移至北疆的原因之一

沙俄壮大称俄罗斯帝国后不断扩张,由于准格尔成为沙俄南进的障碍,1604年沙俄开始侵略我国的卫拉特蒙古地区,巴图尔·洪台吉以及僧格都对俄国殖民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是在清朝初期,侵略野心极大的沙俄乘准格尔部内乱之机,占领准格尔汗国的大片领地。彼得大帝早在1722年进攻波斯时就曾经说过:“吉尔吉斯哈萨克汗国(哈萨克)虽为轻取妄动之草原民族,但唯此汗国为通向所有亚洲国家和领地的咽喉及大门。[4]”在此原则下沙俄开始慢慢吞噬哈萨克草原。之后俄国势力开始逼近新疆西部疆界,我国西北边防地区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使清政府认识到西北边疆发生的重大政治变化。伊犁将军的设置是清朝维护祖国统一,抵御沙俄侵略的产物。

(三)由于准格尔贵族的叛乱,造成战乱和瘟疫的流行,使北疆地区“千里空虚,渺无人烟”,为清朝大量移民实边和整合人口分布提供了条件

清代新疆人口主要分布在维吾尔族集中的南疆绿洲农业地带,清统一新疆时,维吾尔人口大约25万,而北疆地区由于长期战乱大约有人口 6万,出于整合农业劳动力分布的需要,清朝把大批的维吾尔族农民迁到北疆的伊犁进行屯垦,这部分维吾尔人后来一直到解放初期都被称为“塔兰奇”人(维吾尔语意为种田的人)。他们的迁入改变了维吾尔人一直以来都居住在新疆南部的格局,一方面解决了北疆民族长期从事游牧经济而不会种地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北疆辽阔的土地得到了利用。另外清政府又从东北、内蒙古等地迁锡伯、达斡尔厄鲁特营以及满族的官吏和八旗兵到新疆北部的伊犁、塔尔巴哈泰等地。“至1820年天山北路屯垦人口大约在 20万人”[5],不仅是北疆的人口得到较大的发展,改变了北疆地区“千里空虚,渺无人烟”的状况,而且民族成分也得到了丰富,奠定了今天新疆十三个主要民族的分布格局。

(四)清政府在新疆军事防御重心的北移,一方面确保了北疆的安全,另一方面出现了在北疆大规模屯田的新的需求

基于以上各种原因清政府把重兵安置在新疆北部,这样北疆地区需要大量的粮草来供给军队,他们既提出在北疆屯田的任务,又为北疆屯田提供了安全保证,还为北疆屯田提供了大批劳动力。因此,清朝统一新疆后,立即在北疆大规模屯田。屯垦重在北疆,兼顾南疆。

从西汉以后的历代在新疆的屯垦,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军事边防政策。中国历代中央政府虽然在天山以北地区开展过各种形式的屯田,但规模一般都不大,且随中央王朝的更替,这些地区的屯田也时断时续。清朝在新疆的屯垦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形式上远远超过历朝历代。最早是军屯,军屯的主力是绿营兵,但是清朝在新疆屯垦的主力不是军队,而是各族人民,清朝的民屯起初是从甘肃等地招募无业平民到新疆垦荒,由于军屯先为民屯扫清了道路,后来不待招募主动出关的百姓日渐增多,并且民屯成为新疆屯垦的主要形式,清政府一方面从我国内地调满族、锡伯族、索伦人、蒙古族等八旗驻防屯田,同时又从新疆的南部移维吾尔农民到伊犁屯垦,使伊犁不仅成为清朝前期在新疆的军政中心,也成为了重要的经济中心。当时清朝在新疆北部,有伊犁﹑巴里坤、木垒、奇台、吉木萨、阜康、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库尔喀拉乌苏、晶河、塔尔巴哈泰和阿勒泰等 14大屯区,开垦了 155万多亩的农田。

(五)为稳固其统治,由于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对于和自己具有不同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地区强调稳定,而忽视其发展是清政府重心北移的又一原因

清朝统治者虽是少数民族,却是来自东北的半牧半农民族,与北方游牧的蒙古不仅关系密切,同时有联姻的特殊关系,而南疆的维吾尔人不论经济类型还是宗教信仰都不同于清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朝政府的统治者受汉族统治阶级“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大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一方面牵制汉族的势力,禁止内地汉人去南疆开荒屯垦;另一方面禁止内地反满斗志高昂的回民与南疆的维吾尔往来。甚至禁止维吾尔民族之间的交往,害怕“杂处”产生矛盾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统治,这种政策虽然在短时期内避免了因民族、宗教差异而带来的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但是对民族和地区的发展却是十分不利的。

二、清政府在新疆重心北移的治理政策为以后新疆带来的影响

首先,促进了新疆的经济发展以及和内地的联系

由于清政府重北轻南的屯垦政策,扩大了北疆的耕地面积,使北疆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北疆落后于南疆的局面,大批移民进入北疆,新疆人口有了一定的增长,加强了内地与新疆的联系,为近现代新疆民族成分多样化以及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格局奠定了基础。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其次,对抵御外部侵略,保卫边疆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清朝把防御重心放在北疆的决策非常重要,新疆以后发展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防御重心北移对后来保卫西北边疆的安全和抵抗沙皇俄国对中国西北边疆地区的侵略和领土扩张有着越来越明显的积极意义,尤其是伊犁和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两地重兵驻守,成为抗击沙俄的坚强堡垒,如果清政府还像中国历代中央政府把军事防御中心放在天山南麓,那么在沙俄疯狂的侵略面前,中国西北边疆领土会失去更多。

再次,不利于南疆的稳定和发展

由于清政府在南疆的防御力量过分薄弱。其派往南疆的全部是换防兵,他们人数少,南疆 6, 760多人,不到全疆驻军的五分之一,战斗力极弱、军队驻地分散、相距遥远,战时很难相互策应、支援以形成有效的防卫。从而出现了后来南疆地区乌什之变、张格尔之乱等一系列的问题的发生,最终导致 1864年的新疆各民族大起义,为外敌(主要是浩罕阿古柏)入侵在天山南部一再得逞造成了可乘之机。

最后,对南疆实施民族隔离政策不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由于过分的强调南疆的稳定,强制实行民族隔离,强化民族差异性,导致南疆的维吾尔人只知道伯克而对清政府及其官员知之甚少。并且强制实行民族隔离很难使在南疆屯垦的移民以及换防军队与当地民族结为一体,这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南疆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均造成了巨大阻碍,不利于民族的团结与祖国统一。

[1]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330.

[2][5]潘志平.中亚的地缘政治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87,90.

[3]方英楷.中国历代治理新疆国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197.

[4]王治来.中亚通史 (近代卷)[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130.

k291∕ 297

A

1671-6469(2011)02-0026-03

2011-03-03

古力孜拉·克孜尔别克(1970-),女,哈萨克族,新疆乌鲁木齐县人,昌吉学院社会科学系,讲师,研究方向:新疆历史。

(责任编辑:代琴)

猜你喜欢

北疆清政府伊犁
北疆博物院建筑初探
北疆纪行
伊犁书
伊犁将军长庚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铸梦北疆
——军旅写生作品展
北疆情怀
丝绸之路与伊犁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