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地区市民“治未病”意识的调查报告

2011-04-01庞震苗饶远立熊学军

当代医学 2011年31期
关键词:广州地区治未病被调查者

庞震苗 饶远立 熊学军

“治未病”工程已在广州地区已推广4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些较为成熟的“治未病”中心,每个月都接待几百例前来要求做体质辨识,调理保健“治未病”的市民。广东地区中医养生保健氛围浓厚,看中医吃中药的调理方法深得民心,如广东省中医院(共5家分院)日消耗的中药饮片就达8万吨之高,日均门诊人次超过1万,年均门诊量500万(一直排在全国医院的前茅)就可窥一斑。在中医系统中重视“未病”与西医体系中重视初级卫生保健的理念,其实乃殊途同归,而中医“治未病”之说,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在《内经》中就已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可见古人之高明。现代中医将“治未病”具体化,它包含了三个不同层次的预防学理念: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1]。但事实“治未病中心”主要面向的还是未病先防的人群,也就是亚健康的人群,而第二第三类则在日常门诊的病患者中更多见。广东地区有着“治未病”的良好地理文化基础,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社区居民“治未病”意识调查,旨在了解居民对“治未病”观念的了解程度和应用程度,为进一步推进广州地区的“治未病”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了广州番禺的三个大型住宅社区:锦绣香江花园、南国奥园、广地花园,在2011年3月~5月对这些社区16~80岁不同职业的居民,共发放问卷300份。

1.2 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被调查者回答或完成《广州地区市民“治未病”意识调查》的问卷项目,全问卷共12个问题,平均回答时间10分钟。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建立数据库,对各条目的回答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4份,有效回收率88%。

2.1.1 性别构成为:男性108人(占41%),女性156人(占59%)。

2.1.2 年龄构成为:20岁以下27人(占10%),20岁年龄段48人(占18%),30岁年龄段46人(占17%),40岁年龄段51人(占19%),50岁年龄段40人(占15%),60岁年龄段39人(占15%),70岁年龄段13人(占5%)。

2.1.3 家庭月收入情况构成为:1000元以下者6人(占2%),1000~3000元者39人(占15%),3000~5000元者92人(占35%),5000~7000元以下者45人(占17%),7000~10000元者44人(占17%),10000元以上者38人(占14%)。

2.1.4 受教育程度构成为:初中及以下47人(占18%),高中74人(占28%),大专87人(占33%),本科42人(占16%),硕士及以上13人(占5%)。

2.2 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了解程度,主要途径是传媒、书籍和朋友等,总知晓率为64%。

2.3 被调查者健康状况 92.5%的被调查者日常中有出现各种身体不适,如注意力难集中、睡眠质量差、易疲劳,乏力、胃口不好,容易感冒等;69%的被调查者日常生活中有这样那样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爱吃零食喝碳酸饮料等。

2.4 居民对“治未病”的接受程度 47%的被调查者(124人)曾经有过想到医院找寻针对性健康咨询的想法,38%的被调查者(100人)认为非常乐意到专业机构去进行“治未病”,认为没必要者占13%(34人),2%(5人)的被调查者回答“不愿意”。

2.5 居民对“治未病”的消费额度的意愿 16%(42人)被调查者的意愿是消费额50元以下,71%(187人)被调查者的意愿是50~100元,,5%(13人)被调查者的意愿是100~300元,8%(21人)被调查者的意愿是“无论钱多少,只要有效”。

2.6 居民对“治未病”是否应该从律法上纳入医保的看法是87%(230人)被调查者认为“肯定应该纳入”,8%(21人)被调查者的认为“不好说”,5%(13人)的被调查者认为“肯定不应该纳入”。

3 讨论

3.1 加强宣传的力度是当前的主要工作

“病向浅中医”是流传在老广中的一句俗语,意思是如果想省钱,想不麻烦的话,那就应该在疾病的初发期或潜伏期就开始从医治疗,其实这也等同于现代医学的加强预防保健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相信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向改善生存质量的积极方向去转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因此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时下需要的是正确的社会舆论与引导,而最具有广度的宣传媒介就是电视广告,个人以为宣传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提高全民保健意识,应属于各级政府的责任,政府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等各种方式进行推广。

3.2 “治未病”进社区是今后医院开拓医疗市场的重要思路

从调查中可见,有85%的被调查者都想到过或非常愿意到医院去找寻针对性健康咨询,如果医院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起来,为居民建立私人健康信息档案库,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供健康信息服务,为人群提供系统的个体保健建议,并能跟踪个体健康状态和干预效果等,还能根据顾客健康状况的变化,量身制作四季养生方案,通过建立医院与患者的短信平台,加强双方的联系,将会提高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3.3 “治未病”的实施与专科相结合,探索形成治未病专科的规范是发展方向

“治未病”不能仅停留在体质辨识的初级层面上,其发展的方向应该是与专科相结合,如上海曙光医院在推广的预防保健技术项目就有[2]:①中医治未病综合方案降低脆性骨折风险;②“导引八法”预防骨关节退行性疾病;③耳穴贴压技术在社区便秘倾向人群中的推广;④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社区糖耐量减低人群防治的干预;⑤中医综合干预法防治早期高血压。这些项目是社区卫生中心与医院的合作项目,今后治未病可逐渐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案。

3.4 展望未来,应寻找评价“治未病”效果的客观指标

目前“治未病”中心之所以设置在三甲医院而少见在疾控中心或一级医疗机构的原因就在于“治未病”效果还缺乏客观的评测指标,因此老百姓更多是信任某个医院的牌子而慕名而去的,有些学者[3]认为医院不应该成为“治未病”中心,笔者认为应当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格局,中医治未病的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较好的社会基础,是一个新兴的旧事物,但它不是一项成熟技术,如何令其尽快成熟、系统化,需要品牌中医院的技术和口碑作土壤。展望未来,如果能找寻到简单易操作的评价“治未病”效果的客观指标,并形成了成熟系统的临床方案的话,那治未病就可以真正实现其初级预防保健的“一级身份”了。

4 结语

广东地区具备了良好的中医文化氛围,广东人喝凉茶看中医是一种特有的岭南文化,目前“治未病中心”在广州地区的开展情况良好,但仍需要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宣传。一个有效的医疗服务只有在适当的地点和时间,提供给适当的目标人群,才有机会以最少成本达成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4]。如何从健康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讨论何种医疗机构能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提供“治未病”的服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坚定不移地继承并发扬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医“治未病”的重点在于疾病预防,如果能够发挥中医“治未病”在常见病、多发病中的预防作用,在人们健康保健、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作用,中医药的服务范围就会进一步扩大,可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可以说,“治未病”战略的实施,是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从以疾病为主导走向以健康为主导”战略重大转移顺利实施的积极举措,是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随着中医药“治未病”所具有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治未病中心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必将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中医药也必将在人类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李孟汉,杜静,刘阳阳,等.天津地区“治未病”意识调查报告和工程实施模式探索[J].光明中医,2010,25(10):1935-1936.

[2]张晓天,龚鹏.三级医院中医“治未病”社区实践与意义[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9):5-6.

[3]蒋力生.医院是治未病中心吗?[J].江西中医药,2007(7):1.

[4]李静,郑力仁.中医“治未病”服务的最适提供方式探讨—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5):391.

猜你喜欢

广州地区治未病被调查者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广州地区正常儿童血清维生素B12参考区间调查
大学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孙思邈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探析
朱长刚:大医更要“治未病”
体质辨识在社区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移动网络购物意愿的影响因素探讨——以广州地区Y代消费者为例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广州地区需求响应与信息交互平台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