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设计的和谐观

2011-04-01文/任

创意与设计 2011年4期
关键词:设计师美的理念

文/任 民

任 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高级工艺美术师)

Ren Min(Senior Artist and Craftsman, Associate Director,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Department of Art and Design)

“和谐”一词的本意指的是两种以上的不同物体、形态之间匹配得恰当、匀称。在现今社会,对“和谐”一词又有了衍生运用。历史上著名的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当今主流设计中“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正是社追求会和谐发展的体现。和谐是什么?天地苍茫,宇宙洪荒,和谐是瀚海平江,是人性的阳光,是社会的理想。和谐给我们带来美的香馨。拉兹洛曾言:“只要人类进化过程一直要继续到太阳生命所容许的遥远的未来,那么就需要和谐。因而,在这一时限到来之前,我们必须学会怎样按照那些已证明是互利的方式去调和各群体之间的差异。”[1]

设计的功能内涵定义为“和谐”是现代设计师的不争共识,其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力量、一种国家战略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它关系到人与社会关系的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它是宇宙之本然,是一种等级分明、盈缩有度的完美结构和功能形态。宇宙在本质上是和谐的,因为它拥有完美的秩序。由于人类是宇宙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也应当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2]设计作品的表现手法也正是基于这一根本原则所开展的。

一、国外设计理念的提出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黄金分割这一问题,并建立起比例理论。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设计大匠们,在设计作品中不自觉地运用了黄金分割的原理。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发生了工业化革命,机械化大生产对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初期设计仍然保留了过于装饰色彩的设计风格,而手工艺作品因接近完美的造型深受人们的喜爱,设计家们开始反思“即使机械化生产带来了时代的进步,但由此带来的对传统美感的践踏,也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3]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的艺术家们逃避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冲击,但它为后来的设计家设计风格提供了参考。1922年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这一术语正式提出,准确地给这一特殊的设计行业进行了定位。威廉•莫里斯适时地提出了“艺术家走入生活,艺术与技术结合,创造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作品”的理念,使得他所倡导的工艺美术运动得到了大力推广,并出现了不少年轻的设计家追随者。他所居住的伦敦郊外“红屋”见证了这位“现代设计之父”的历程。莫里斯认为“美就是价值,就是功能”。他说:“不要在你家里放一件虽然你认为有用,但你认为并不美的东西。”其含义就指的是功能与美的统一。为追寻美与功能的统一,在国外设计中,更多的是强调人对自然界的改造,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通过这种改造,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作品中带有人工痕迹的修剪、整理来达到作品与人的相和谐,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西方产生了如此众多的优秀的大理石雕塑作品的原因所在。当然,在西方的艺术表现中,最典型的莫如宫廷园林设计,古代园林设计师们通过对植物的修剪、整理使之符合当时的人们对美的理解——整齐划一的美感,这是西方园林艺术与东方园林艺术的最大区别。

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和谐之音

中国社会自古到今从来是不缺少“和谐”的题材的,《易经》一书作为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它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这部书中首次提出了“阴阳和合”的理念,而我国的儒家文化也正是吸取了《易经》的精髓发展而来。在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设计著作中则透露出对和谐设计的理解——“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春秋战国时期出版的最早的工艺专著《考工记》中记载了6门工艺的30个工种的技术规范,它体现出了“科学的精神,是人文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所培养出来的可贵的造物精神”,其技术者“熟悉各种工艺,又多与不囿于单纯的技术之中,谈的是制作方法,又多与人文礼仪等相联系。”从此不难看出中国之传统设计理念就蕴涵了丰富的设计中的和谐之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4]“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5]在近代发掘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和”字。西周时期,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字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秦汉以后,“和”的思想更是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可见,中国“和”文化是源远流长、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文化理念。[6]中国人讲求“万事和为贵”,“和”是最高境界,它所强调的是人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天地人和,决定了中国人对空间的意识形成,即认为宇宙的旷阔,人与自然的非对立。同样拿中国的园林设计与西方园林设计的比较论,中国的园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苏州园林典型代表:拙政园、留园正是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园林中“一步一景”,意境深遂、构筑别致,让人感叹园艺的巧夺天工与自然精致。古人在设计时并不对自然进行人工改造,多借用原始石材、植物进行组合再造,通过展示自然美而达到人在景中游,自成一景的园林景观。

三、现代设计中“和谐”的运用

在现代的设计中,和谐设计理念已出现了不少的变化:“是产品、人、科技、环境和谐统一的结果,是让人、科技和设计相互渗透、凝聚,从而使产品焕发新的活力,具备更高的性价比与市场竞争力。同时,和谐设计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实现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使产品设计不仅是为人类的物质生活而设计.也要为自然、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而设计”。[7]出现了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思维对设计作品中各种元素和谐共处的思考。

现代设计工作者中,不管是平面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动漫设计师、建筑设计师等等,在成功完成一件设计作品时,他已很难逃离商品社会的法则。设计师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几个方面原则。首先是表现在作品的功能性,一个好的作品它必须满足受众的某种需求,也许只是感官上的,也许是听觉上的,或者是社会生活中的。只有如此,作品才会让人产生购买消费的意愿。其次表现在它必须符合特定族群的审美原则。从大的方面来说,由于地域、民族、国度、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美的理解是有极大的差异性的,比如对色彩、形式、构图、质地等的设计表现手法表现尤为突出。从小的方面说,职业、需求层次的不同,对美的认知也不尽相同。再次它必须符合时代的进步要求,现代社会的人类在追求高品质生活时也在考虑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环景保护,因此,现代设计师提出的绿色设计、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也正是在追寻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设计方式,现代的环保车、风能发电、低碳生活屋等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最后,它当然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表现在作品能使人产生愉悦感、拥有感、体量适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机工程。人机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这一学说虽然是近代提出的新兴理论,但不也正是“和谐”设计的根本体现吗?自我感觉再好的艺术作品如果脱离了人的需求,它绝对是一件失败的作品。

总而言之,设计的和谐,离不开设计师对事物、事件、生活的感悟,任何一个和谐设计必须在处理人、产品和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时,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相互融合,构建成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最大化地满足人们之于功能和情感的双重需求。[8]“和谐”设计将是一代又一代设计师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1](美)E•拉兹诺.闵家胤译.进化:广义综合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2]李宪堂.先秦儒家的专制主义精神——对话新儒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原研哉,朱鄂.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4]张道一.考工记注释[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5]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周芬芬.中国传统“和”文化及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7]闻邦椿,张国忠,柳洪义.面向产品广义质量的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8]曹建中.产品的和谐化设计[Z].http://wenku.baidu.com/view/ae2a70d5360cba1aa811da5e.html.2011.

猜你喜欢

设计师美的理念
小小设计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设计师访谈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设计师的存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