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治疗的护理
2011-03-31顾春娟
顾春娟
(江苏省南通市 第三人民医院ICU 226006)
中枢性高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即丘脑下部的前部及后外侧部损伤,散热、产热、保温中枢功能障碍所致,可增加脑组织耗氧量,加重脑细胞受损。特点:(1)持续39-40度的高热,体温24小时内直线上升。(2)躯干皮肤温度高而肢体温度不高。(3)皮肤干燥无汗。(4)呼吸和脉搏不随体温升高而增快。(5)退热镇静剂不能降温,物理降温有效,白细胞不高,不伴寒战及其他感染中毒征象。(6)常伴有胃肠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蛋白尿等丘脑下部损害症状。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改善颅脑损伤神经功能预后[1]。我科应用亚低温治疗仪对这5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降温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我科共收治中枢性高热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6-86岁,平均52岁。脑外伤29例,脑出血12例,脑积水5例,癫痫4例。患者体温38.9 -40.9 度。
1.2 方法采用亚低温治疗仪降温。将低温毯铺于床单下层,其上覆盖一次性中单,垫在病人身下,将低温帽戴在病人头部。在水槽内加入足够的蒸馏水,连接管道,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根据病情需要调节水温4-10度,设置体温36-37度。将温度探头置于患者腋窝及耳内并妥善固定。当患者体温超过预设温度时,水循环启动,带走患者热量,从而达到降温效果。
2 结果
50例患者中体温降至正常39例,持续高热7例,死亡4例(于肺部感染)。
3 护理体会
3.1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包括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度等。
3.2 保证亚低温治疗仪正常运转,及时处理各项报警。
3.3 观察屏幕上的体温读数,以了解降温效果,每2小时记录体温一次。
3.4 观察皮肤血运情况,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一次,减轻皮肤受压,预防压疮及冻伤。
3.5 低温毯垫在整个背部为主,让毯与背部皮肤充分接触;低温帽防冻伤病人耳朵。
3.6 一般情况下,保持病人肛温34-35度。
3.7 防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老年病人。
3.8 根据病人体温情况逐渐复温,体温降至正常后再观察6-8小时,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停机。
治疗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是最好的最安全的方法[2]。而亚低温治疗仪设置自动控温系统,通过调节低温毯的循环水温从而控制降温速度,降温效果持久恒定,不易反弹,有效解决了中枢性高热降温的难题,并且很好的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临床值得使用。
[1]江基尧,朱诚,罗其中.现代颅脑损伤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611.
[2]王志洪,周希姝,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