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染科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

2011-03-31刘伏姣刘玲蓉洪湖市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洪湖4332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6期
关键词:传染科排泄物传染

刘伏姣,刘玲蓉(洪湖市人民医院五官科,湖北 洪湖433200)

护理人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常暴露于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影响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作为传染科护士,怎样在病菌的聚集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能维护好身心健康,本文就此问题总结报道如下。

1 职业危险因素分析

1.1 生物性因素

医院是各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直接污染病房的空气环境,导致交叉感染。

1.2 物理因素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常见的职业事故,不仅仅引起皮肤黏膜的损伤,更危险的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传染。随着各种传染病发病率的增长,给医护人员的健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作为传染科护士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3 化学因素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传染科室应用较多。污染的护理用物,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如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同时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1.4 心理因素

传染科护士每天面临着各种传染疾病,每天都有接触性护理操作,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身的安全,而自身的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家人健康。

2 防护措施

2.1 安全教育

医院定期组织安全教育的讲座,加强传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和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并制定出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职业危险因素的伤害。

2.2 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严格执行洗手制度,操作前后,接触病人前后,上下班前,穿脱隔离衣均要洗手。在可能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之前,或进行介入性操作时,均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2.3 生物因素的防护

采取同种病患安排同一区域,禁止串门等措施。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换下的被服不得随地乱丢,传染病被服应有明显标志,分别处理,传染病房垃圾和敷料要焚烧。各区域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有条件时可安装空气净化装置,室内应定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1次/d,1h/次。为确保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室内应保持清洁干燥以减少尘埃和水雾,控制室温在18~22℃,相对湿度50%~60%。

2.4 物理因素的防护

主要是锐利仪器使用的防护。抽吸药液时应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污染的针头立即销毁并投放在指定处。建立损伤后的健康与跟踪制度,如不慎被利器损伤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消毒,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2.5 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心理卫生健康知识的学习,定时组织护士参加心理学继续教育。另外丰富文娱生活,缓解工作压力。正确认识工作性质,积极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正确调节自我情绪,以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传染科排泄物传染
亚洲象浮膜性肠炎排泄物的病理学诊断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传染科护士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探讨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传染
一类具有非线性传染率的SVEIR模型的定性分析
便于清洁的兔笼
安全教育在传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传染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探讨
传染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