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内感染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

2011-03-31李群英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颅压三通蛛网膜

李群英

(监利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湖北 监利 433325)

颅内感染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临床分析及护理体会

李群英

(监利县第二人民医院外科,湖北 监利 433325)

目的:探讨颅内感染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的临床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颅内感染42例,采用改进的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法(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治疗。结果:通过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后患者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治愈34例,死亡5例,自动出院3例。结论:改进的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法可减少引流管堵管率,减轻护理工作量,有效提高颅内感染治疗效果。

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护理

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治疗也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颅内感染的方法。临床上多采用硬膜外穿刺,常规穿刺成功后,用硬膜外麻醉管作引流管进行持续脑脊液引流,但术后持续引流堵管率较高[1],影响治疗效果。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颅内感染42例,采用改进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法(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引流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者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5~64岁,平均年龄(42.6±16.8)岁。其中颅脑外伤术后感染30例,动脉瘤夹闭术后感染2例,后颅凹肿瘤术后感染1例,经蝶垂体瘤术后感染2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2例,颅脑外伤合并硬膜下积液术后感染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感染4例。该组患者均有体温超过38.5℃ 3d以上,持续引流收集脑脊液3次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脑脊液白细胞高于20×106个/L,且排除腰背部皮肤感染等腰椎置管禁忌证。

1.2引流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选取腰3-4或腰4-5椎间隙为穿刺点,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导管穿刺皮肤出口处下垫纱布避免折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保持引流装置密闭性。各连接处用无菌透明敷贴包裹,并用敷贴将导管与脊柱垂直固定,再将延长管用3M敷贴外固定,以防滑落,方便患者翻身。引流管(延长管)固定于床旁输液架,以穿刺点为零点,引流管的高度高于穿刺平面8~10cm,根据测得的脑脊液压力和脑脊液引流量调整引流管高度。持续引流4~7d,一般留置时间为5~6d,病情严重可延长至2周或更长时间,引流量为150~200ml/d,最大引流量不超过300ml/d。同时常规使用脱水、抗感染等治疗。

1.3治疗结果

引流管放置时间6~17d,其中4例置管时间超过2周后更换再次置管。脑脊液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6例,铜绿假单孢菌感染4例,白色念珠菌感染2例,粪肠球菌感染2例,隐球菌感染1例,余培养结果均为阴性。通过应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药物如:磺胺类、头孢类、再加上持续引流脑脊液,鞘内给药,感染多能控制。本组3例老年患者因并发肺部感染继发功能衰竭死亡,2例肥胖患者并发气管套管脱落引起广泛皮下气肿导致死亡,3例因经济原因选择自动出院,余34例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2 护理要点

2.1引流管观察与护理

在持续引流中,保持引流管通畅,是治疗颅内感染成功的关键。临床护理中应注意观察脑脊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同时行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和脑脊液引流情况调整引流管的高度,严格控制流速。给患者更换体位时,避免引流管弯曲,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管位置是否高于穿刺口,以免发生逆行感染。一旦发现引流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在无菌操作下用注射器从侧管抽吸或用生理盐水冲洗。对躁动患者加约束带,适当给予镇静剂,防止牵拉及误拔引流管。规范病房管理,减少探视和人员流动,注意无菌操作,穿刺处每天消毒,因患者烦躁等情况,敷贴易松动潮湿,应及时更换。

2.2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持续引流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有:①低颅压综合征。当患者改变体位,头部高度发生变化时,引流速度不加以控制,引流过度可导致低颅压,表现为头疼,头抬高时头痛加重,严重可导致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因此观察引流速度很重要。持续引流过程中要保持均速外滴,引流管末端要高于穿刺平面,一般控制流速应在15~20ml/h,调节引流高度,保持每日脑脊液引流量在280ml左右。本组在保持有效引流下,均未引起低颅压症状。②引流管堵塞。在持续引流中防止因导管位置不佳使引流管弯折,脑脊液肉眼观察中有絮状物,从而使引流导管堵塞。临床中通过冲洗可以减少其发生,必要时重新更换引流管。③穿刺点脑脊液漏。部分患者感染严重使得带管时间长,导管穿刺部位周围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穿刺点扩大,致使引流口有脑脊液渗出液流出。引流期间注意观察引流口有无渗液,拔除引流管后注意局部加压,促进引流口愈合。④引流逆行性感染。由于持续引流使颅腔与外界相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机会。随着引流管置入时间的延长,引流管周围易出现渗出液,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逆行性感染。护理上应在更换引流袋,穿刺部位消毒时严格无菌操作,搬动患者时,暂时关闭三通,以防引流液逆流。

3 讨 论

以往临床上采用常规方法穿刺,用硬膜外麻醉管作引流管进行持续脑脊液引流,术后引流管堵塞率较高[1],易产生神经根疼痛[2]。朱美琴等[3]新改进的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依次连接输液延长管、三通及引流袋,此方法可减少引流管堵塞率,减少反复腰穿带来的痛苦和局部创伤再出血及感染的机会。本组患者通过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主要表现为:①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使感染的脑脊液持续引流至体外,促进脑脊液分泌,同时起到对有炎症的脑脊液冲洗作用,缩短病程,利于患者康复。②操作简单,减少反复腰穿带给患者的痛苦。③引流速度均匀,可控制引流量,观察引流液颜色,随时留取脑脊液标本送检,动态了解颅内感染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综上所述,对于颅内感染患者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动态监测脑脊液量、性质等来选择敏感抗生素,可减少低颅压、脑脊液漏、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同时通过加强护理保持引流量及引流管通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郭予大,李国平,游潮,等. 改良持续腰池引流治疗SAH的临床研究[J]. 华西医学,2004,19(2):192-193.

[2]俞小玲,王巍. 腰脊髓蛛网膜下隙置管引流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2):25-26.

[3]朱美琴,丁耀,董娟,等. 腰椎穿刺置管持续腰池引流方法的改进[J]. 护理学杂志,2007,22(11):34-35.

10.3969/j.issn.1673-1409.2011.03.079

R473.6

A

1673-1409(2011)03-0172-02

2011-01-09

李群英,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编辑] 一 凡

猜你喜欢

颅压三通蛛网膜
一起热压三通开裂失效机理研究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记性越来越差就是老年痴呆吗
脑积水这种失智可治疗
隆德县三通古碑考释
益气聪明汤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三通两平台”推动下的我国在线教育出版发展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