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隐性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

2011-03-31郭绚妮黄丽珊

关键词:隐性载体校园

郭绚妮,黄丽珊

(四川大学 政治学院,成都 610065)

论隐性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

郭绚妮,黄丽珊

(四川大学 政治学院,成都 610065)

新时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下简称隐性载体)由于其自身的优势,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隐性载体与显性载体相比,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具有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与隐蔽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灵活性、教育效果持久性及教育过程无逆反性等优点。通过对隐性载体如校园环境、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咨询和社会公共环境等的应用现状的分析可知,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现有隐性载体和开发新的隐性载体,进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实效性。美国教育家劳伦斯·科尔伯格认为隐性课程比显性课程更加有力。隐性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不易有被灌输和被强制感,不易引起逆反心理,往往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1]。新时期,我国各高校应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潜藏的教育因素间接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个性渗透塑造性影响活动的手段和方式,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是不直接显露的,是隐藏的,其教育形式是侧面的,间接的[2],是采用迂回、渗透的教育形式[3]。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下简称显性载体)是指课堂教学、理论专题讲座、党团组织活动等可以直接传递、运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氛围、环境及活动等形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下简称隐性载体)是指除了课堂教学、党团组织等显性载体以外的包含、传递、运载思想教育内容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环境、行为和信息。隐性载体是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暗示、引导、激励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教育目的。

隐性载体与显性载体相比,不仅覆盖面广,而且具有教育方式的多样性与隐蔽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灵活性,教育效果持久性及教育过程无逆反性等优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发挥隐性载体的教育作用。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应用现状

(一)校园环境

恩格斯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产生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5]。校园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学校核心精神和教育理念的物化,蕴藏着丰富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因素。在高校各具特色的建筑和设施,无声胜有声的名人雕塑,每一面会“说话”的墙,教室内的名人画像等不仅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而且对学生起到了无声的教育作用。

第二,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化体现了学校核心精神和教育理念。校园精神文化环境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几方面来体现。

校风是一个学校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从体现形式来看,校风一方面表现在学校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工作学习状态上,另一方面,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等是校风的物化象征。教风是教师道德品质、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风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所形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综合体现。

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对学生有独特的感染力。一个学校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如果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认同,就会成为学校鼓舞精神、凝聚力量的重要媒介,是培养学生的爱校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有效途径;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师德为学生学会做人提供无声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和熏陶作用是持久的、有效的;良好的学风则更像春雨润物,让学生浸淫其中而浑然不觉。

第三,校园制度环境。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制度的育人作用,完善的、合理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不仅可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质、规则意识、公民意识的养成。

第四,校园信息环境。信息化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如网络、互联网、手机短信、博客、电子邮件、大众传媒等。利用信息环境的优势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但是,当前的信息环境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生是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等的最主要的使用者,他们通过新型信息媒介,能够迅速、便捷、直接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的信息资源,并做出他们的判断与反应。互联网也可能成为传播不良信息的渠道。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新型信息媒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在新型媒介之中,同时也要积极应对新型信息媒介带来的问题。

(二)社会实践活动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实践是以学生亲身参与为主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是教育环节的必要补充。

我国高校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社会实践活动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顶岗实习、支教、社会调查、社区服务活动等。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情,体验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心理咨询与辅导

近年来我国高校陆续设立心理咨询机构,针对大学生学习、日常生活、人际关系、求职就业等方面进行咨询辅导,指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对大学生认知水平与认知能力的提高,健康人格的培养等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可以把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间接、有效的教育渠道[6]。

(四)社会公共环境

社会公共环境一是指社会环境中那些能够起到教育作用的公共场所,如纪念场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等。它们主要是通过史实验证、情境体验、情感渗透作用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这些公共环境体现了民族和国家精神,也把抽象的理论蕴藏在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减少了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能够对教育对象的认知行为产生具有一定深度的影响力。但是,目前有的场馆过高的收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公共环境的教育作用的发掘利用。社会公共环境还包括生活环境建设,如社区环境、城市环境,其中同样蕴含着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乃至爱国主义的教育资源,同样值得发掘利用。

三、进一步利用隐性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方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因此要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协调两者的关系,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显性教育的主导作用,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政治观等。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强调的正是理论灌输法的现代价值[7]。另一方面利用各种隐性载体,构建高校隐性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以强化显性教育的效果,弥补其不足。

隐性载体教育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支优秀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依赖于良好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方向性、实践性、实效性原则,充分认识和发挥隐性载体的优势,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途径的改革。

(一)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资源,拓展教育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只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在理论、宣传、媒体等方面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利用节日庆典、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和名人故居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各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职业道德感。家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传统的基本单位,可以再对子女进行爱国主义、责任心和勤俭节约教育,培养生活能力等方面起到作用。

学校、社会、家庭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各高校要树立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机关、各个单位的教育作用,构建集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使之形成一个相互协调、自觉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二)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完善校园管理

高校应该积极开发利用自身资源,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物质文化方面,加大经费投资,美化校园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遍布校园每个角落,助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一臂之力。在校园精神文化方面,加强校风的宣传活动及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和文明集体创建活动,用高雅的文化熏陶学生。在教师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及稳定性。在校园制度环境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使校园制度更加完善。

(三)充分利用新型信息媒介,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

信息环境为隐性教育构筑了广阔的互动平台。比如在网上开展关于国家重大事件的专题讨论,教师、专家可以通过网络释疑解惑,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些高校专门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有的教师开设了个人博客、微博等,成为与学生平等对话的途径。信息环境不仅扩大了隐性载体的覆盖面,而且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大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高扬主旋律,将富有趣味性、教育意义的知识和信息融入其中,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加强对信息的引导、监控和管理。

(四)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更持续深入地开展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避免自发性活动带来的各种问题,如不能持续、形式较为单一、形式大于内容、经费得不到保障等等,坚持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持续性地开展各种社会实践。要借鉴和推广近年来在各种重大活动中积累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模式和经验,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国家的各项建设事业中去,奉献社会。同时,也要引导大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关注社会、关心百姓生活,从小事做起,助人为乐、服务群众,成为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促进力量。

(五)发展心理咨询事业,发挥其教育作用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发展迅速,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咨询工作者人数偏少,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普遍存在。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咨询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高校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咨询队伍,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原因及表现等,以便采用有效咨询形式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并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体来看,我国隐性载体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要不断开发、完善、优化隐性载体,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1]许泓.浅析美国道德教育及其启示[J].嘉兴高等教育专科学校学报,2000,(4):33-35.

[2]罗丽娜.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0.

[3]赖井洋.思想政治教育效度弱化的原因管窥[J].中山大学学报从,2006,26(1):93-9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3.

[5]苏赫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12.

[6]周治中,周海燕.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理论研究,2011,2(1):23-27.

[7]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60-161.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Recessive Carrier in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O Xuan-ni,HUANG Li-shan
(Political Institute of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Due to its advantage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cessive carrier(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cessive carrier)is widely used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new era.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of recessive carrier such as campus environment,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social public environment etc.And it points out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erfect and optimize the existing recessive carrier and develop new recessive carrier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 ideal education effect.

colleg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cessive carrier

G64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0539(2011)06-109-04

2011-08-11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委托项目“榜样教育: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SC10W233)

郭绚妮(198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黄丽珊(1962-),女,福建仙游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韩冬苗

猜你喜欢

隐性载体校园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