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手机新闻英译策略

2011-03-31姚丽文

关键词:译语新闻报道译者

姚丽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205)

变译理论视角下的手机新闻英译策略

姚丽文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205)

随着手机媒体的兴起,双语新闻在信息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手机新闻文本所具有的真实性、精细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决定了其翻译方法应区别于一般的文本翻译。变译理论为手机新闻的英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其变译策略包括摘译、编译、改译和参译等。变译的目的是使译文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真正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变译;手机新闻;英译;策略

手机报是以手机为终端通过无线技术平台将新闻信息发送到手机上供手机用户阅读,或是通过手机访问WAP网站浏览信息的一种媒体形式。默多克曾预言:“未来将是手机媒体的天下”。手机报作为传统报业继创办网站之后跻身电子媒体的又一新的媒体形式,受到特定社会人群的追捧和青睐。2008年2月26日,由中国日报社和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共同打造的我国第一份中英文双语手机报——“手机报-China Daily”正式开通。这份手机报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中英文双语资讯以彩信的方式送达用户手机。手机报——China Daily主要目标用户群为各国驻华使馆工作人员、驻华商会代表、外企管理人员等外籍人士,以及白领阶层、政府公务员、高校学生等群体[1]。手机报的开通,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变革。本文基于变译理论分析视角就手机新闻英译策略作一分析。

一、手机新闻的特点

手机新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被看成是继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一种新媒体,又称第5媒体。它具有如下特点:(1)从文风上看,实现了新闻传播的量身定制,能够满足个性化的信息需求;(2)使新闻传播具有高度的便捷性、实时性和动态性;(3)具有极强的交互性;(4)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和通俗化。

手机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从文本上看,它具备新闻报道文本的一切特征:(1)从文风上看,它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内容实用,文风朴实;(2)从功能上看,它具有社会价值,是传递信息的载体;(3)从语言结构上看,其句式关系分明,结构安排精细;(4)从文本内容上看,其叙事结构简单;(5)从语言表述上看,它用语朴实简明。侯维瑞(1998)认为,新闻报道的职能是传播信息,即迅速及时地报道时事新闻,以最快的速度正确地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真实性、客观性和及时性是新闻报道的要则。[2]“新闻报道的语言特色是确切、简朴、生动。”[3]新闻报道语言准确是第一位的,因为它必须准确无误地表现真人真事,必须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必须确切。其次,新闻报道的语言简炼朴实,言简意丰。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中说:“文以辩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清朝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中也提到:“意则期多,言唯求少”,都是说明语言要做到简洁明白,以最少的词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二、手机新闻翻译的“变译”理据

真实性是新闻的最大特点,也是新闻的命脉所在。手机新闻翻译的目的,在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于源语受众和目的语受众来说,最重要的都是获取新闻事实。因此,手机新闻翻译之第一任务,就是以“信”为前提,尽可能将信息真实、快捷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不管对于源语,还是目的语,作为以传达“真实性”内容为核心的手机新闻都属于信息型文本。为了充分再现原文的信息,务必充分发挥译语优势,在译文文体的选择、语言结构的选择及语言表达上,都应做到符合目的语文化的用语规范。“信息文本的译者的目的在于精确而有效地传递信息……在信息文本的翻译中,艺术的考虑就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表达得清晰、恰当并符合语法和惯用法的要求。”[4]131-132然而,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民族文化的差异往往成为翻译的障碍,不同程度地限制了语言转换过程中原文信息被有效传递的程度。笔者认为,黄忠廉先生的“变译”理论正好可以解决新闻报道翻译的这一困境。何谓变译?“变译是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转换成译语文化信息以满足读者特定需求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它“是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5]78-96在手机新闻翻译中,特定读者是指“目的语新闻受众”,他们的特殊需求就是获取瞬息万变的新闻事实,而特定条件是指目的语新闻受众在社会性质、文化、教育背景等方面与源语新闻受众的趋异性。因此,在手机新闻翻译的过程中,为了使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最大化,译者有意识地对原文本进行合理的“增、删、改、并、凝”是十分必要的。“如果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社会、文化、教育等方面出现差异,翻译时可以视情况在语言的使用、内容增删上照顾读者需求。”[6]29

三、新闻报道翻译中所采用的变译策略

以下将结合实例分别讨论几种常用的手机新闻变译策略。

(一)摘译

“摘译”是译者根据特定需求摘取一些传达了重要信息的读、者感兴趣的段落或译文部分内容进行翻译的变译活动。手机新闻的翻译不同于—般的文学翻译,鉴于新闻的特点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篇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翻译传递的信息就应该具有选择性:要么是概要的,要么是部分的传递。译者要选取—些认为重要的,或者传达重要信息的段落或内容作为翻译对象进行翻译,亦即摘译。诺德曾说过,“原文在翻译活动中只是‘提供信息,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选择他认为有趣或者有用的信息。”[7]25-26“新闻报道的翻译特点众多,首推摘译。”[8]25摘译方法一般有“篇中摘段译”或“段中摘句译”。手机报的内容短小精悍,远远小于报纸的篇幅。因为手机容量小、屏幕窄,其更强调信息的浓缩精炼。手机新闻传播的往往是一两句新闻的要点,所以一般采取“段中摘句译”的方法。如:

社交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几家新创企业正试图借机开发企业级社交网络工具。Bridgescale Partners公司联合创始人马修·科万(Matthew Cowan)表示:不让企业员工享受社交网络之便利,就如同10年前强迫他们用电报进行内部交流一样。

To deny enterprise workers the benefit of social networking is equivalent to,10 years ago,forcing them to communicate with colleagues by telegraph.[9]

这是一个典型的摘译例子。原文要传递的信息重点是马修·科万讲话的内容,其他信息对于读者来说均不重要,读者也不会对它们感兴趣。因此,译文仅仅摘取了讲话的内容,保留了该条报道的实质性信息,言简意赅,既节省了版面,节约了读者阅读时间,又满足了读者的兴趣和要求,便于消息的快速传递,凸显了新闻报道的价值。

(二)编译

编译是指编辑和翻译,是夹杂着编辑的翻译活动,是先编后译的过程,是根据翻译对象的特殊要求对原作加工整理后再进行翻译的编译活动。编译者对原文进行改造,删减一些次要信息,改变原语形式以适合译语读者的需要。尽管编译在形式上对原作进行了较大的修正乃至“背叛”,但作为一种实用的翻译手段或翻译方法,在译界正赢得广泛的认同。如科勒(Koller,1992)认为:“在翻译过程中,一些起特殊作用的编译应该被认为是文本构建的要素。为了使译文为读者所接受,即从语用对等的角度看,编译也许是合适的,或者是不可避免的”[10]10刘其中认为:“新闻编译是通过翻译和编辑的手段,将以原语语言写成的新闻进行翻译、加工、综合,使之成为用译语语言表达出来的新闻的翻译方法”。[11]6

由于英语文本和汉语文本的受众在文化环境、生存环境、言语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且手机新闻的重点也在于突出信息,所以译者不应该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句子结构,而要以传递信息为目的,翻译时有必要对源语结构进行重新梳理,采取合并概括等方式理顺词句,使语意连贯合乎事物发展顺序,并按照译语读者喜闻乐见的顺序来重组语序。奈达和泰伯曾说过:“翻译必须主要以‘再现信息’为宗旨……但要再现信息必须对原文做诸多语法及词法上的调整。”[12]12

例如:

宝岗体育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宝岗大道,赛时将举办田径和足球项目比赛。体育场建于上世纪50年代,经海珠区政府多次投资重修后,目前场内可容纳2000多名观众,铺设有大型人造草坪足球场,6条400米塑胶跑道,可全天候向公众提供多项健身活动。

其英译文:

Baogang stadium will host soccer games and track and field events during this year’s Asian Games.Located on Baogang Avenue,in Haizhu district,the stadium has a history of 60 years.The government has invested a great deal of time and effort in innovation projects and now the stadium has a capacity of more than 2,000 people with a large soccer field of artificial grass and 6 running tracks of 400 meters.A number of sporting areas ar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day and night.[13]

在此译例中,译者首先调整了语序,将重要信息“举办比赛”置于句首,突出了新闻报道的信息性内容居首位的特点;其次,将“……建于上世纪50年代”译为“has a history of 60 years”并将其与“地理位置”整合成为一个句子,语意连贯,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第三,“多次投资重修”转换成“has invested a great deal of time and effort in innovation projects”使其要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因为多次投资意味着既要花钱又要花时间精力,所以译文中的“effort”指的是人力、物力、财力上所作的努力,笔者认为用在此处非常确切。另外,原文中的“塑胶”是指修建跑道的材料,这对于译语读者来说显然不是重要的信息,因此并没有译出。经过编译方法处理后的译文显得十分凝炼紧凑,有一气呵成之势。

(三)改译

“改译”是译者根据特定要求改造原作的一种变译活动,它包括内容的改变、形式的改变和风格的改变。即改掉原作中的内容或形式,换成适合于译语读者的内容或形式;采用另一种体裁重写原作的内容,以求译作适合新的要求等。其译文应力求结构简单、通俗易懂。由于文化心理、思维模式、风土人清、价值观、语言风格的不同,手机新闻译文必须选择易于为译语读者理解的语言,以求最大程度地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受篇幅所限,仅简单举例说明。例如:

据新华社报道,从今年起,深圳所有参与招聘的公务员将不再“入阁为官”,而是与入职企业一样,通过签订3年的劳动合同成为政府的打工仔。为了探索如何推进国家公务员制度改革,下个月,深圳将派50名人事干部去香港“取经”,为内地聘任制公务员制度试水。

英译文:

Shenzhen is leading a bold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China by signing all this year’s new government officers to a 3-year labor contract,transferring them from de facto life-long employment to company-style limited employment,Xinhua reported.In September,50 local personnel officers will go to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to study the government pensions system there,aiming to make Shenzhen the spearhead in advancing the mainland’s Civil Servant System Reform.[4]

由于文化差异,中国的“入阁为官,打工仔,取经,试水”等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词如采用全译方法逐字直译,其结果会令英语读者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因此有必要将内容进行调整。改译后的“De facto life-long employment”从字面理解是“事实上终生就职”,De facto是拉丁语,意思指“事实上”或者“执行上”,因为英语与拉丁语同属印欧语系,且英语中超过一半的词汇来源于拉丁语,因此对于印欧语系使用者来说,英语中夹杂拉丁语是一种非常自然的表达方式;“打工仔”是中国社会转型后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指“受聘制工作人员”,即聘用后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定时间的劳务合同而从事相关工作,区别于终身制职业人员。因此将其译成“companystyle limited employment”就很好地传达了其本质意义;“取经”一词源于《西游记》中“西天取经”,后演变成“学习别人的经验”,译为“study the government pensions system”符合上下文语境;make Shenzhen the spearhead的字面意思是使深圳成为……的先锋,从语言结构及内容的改变上均适合英语读者的思维习惯,易于理解。更多的译例如:政策上不搞“一刀切”可译为“We should not impose uniformity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ies”;“豆腐渣”工程译作“project that is too poor in quality to last long”等。

另外,在手机新闻翻译过程中,英语词汇和汉语词汇并非一一对应关系,如汉语的成语,是古人的遗训或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之约定俗成的语言。成语作为汉语的独特特色,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词(如上例中的“入阁为官”),即使是煞费苦心找到了,对于普通的英文读者来说,也未免诘屈聱牙,不利于新闻信息的传递。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改变表达形式,力求用语简炼,选择合适的目的语表达方式,一般只需译出其比喻意义即可。

又如:

一项尼尔森调查显示,美国13—17岁青少年每月平均收发短信3339条,美国成人的短信使用次数也在增加,但仍不可与青少年同日而语。

The average 13-to-17-year-old in the US sends and receives a whopping 3,339 text messages a month and adults’use of text messaging is starting to climb—although it is still nowhere near the levels of American teenagers,a Nielsen study says.[15]

译语中将“不可与……同日而语”译为“it is still nowhere near the levels”,对源语进行了信息“重组”,“nowhere”原本有“远远地落在后面”之意,用于新闻报道中,简洁明了,符合英语语言结构,易于为大众接受。

(四)参译

参译是指直接摄取原作主要内容或部分内容以供参考的变译活动。用于手机新闻翻译中一般多见于“Highlights(要闻)标题”。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全文的缩写,因而手机标题也要直接揭示内容。同纸质媒体一样,手机新闻标题最首要的功能和“任务”是吸引受众,并引导受众进一步阅读。但手机报有限的版面要求新闻标题直接反映新闻的具体内容。与报纸新闻不同的是,手机新闻标题更着意于制造悬念以突出“卖点”。表述空间的限制使它必须用短短的十来个甚至几个字把最有“卖点”的新闻准确、生动地展示出来。因此,手机新闻标题往往重在突出一点而不求全面概括新闻的“中心思想”,要素式标题比较多。为了吸引读者,译者则可以运用间接参译方法。译者可以大胆运用编、述、缩等变通手段,突出新闻“最刺激、最新奇”的部分以吸引读者眼球。

再如:

球迷吃“国足臭豆腐”解气——Tofu stall attracts soccer fans

以上这个例子将“国足臭豆腐”译成“Tofu stall”(字面意思为豆腐摊),“国足”两个字却并未译出。“豆腐摊吸引了足球迷”这样的标题无疑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好奇心,引导其探个究竟。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手机新闻翻译中对原作进行结构重组、语式转换、内容整合,这种变通的手段虽有悖于原文但却是对原作价值的“凸显”,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体现新闻传递的功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因此在此种意义上讲,变译理论对于新闻报道翻译的指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1]廖恒.中国首份中英文双语手机报正式开通[EB/OL].(2008-02-26)[2011-08-15].http://news.sohu.com/20080226/n255375280.shtml.

[2]侯维瑞.英语语体[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桑义燐.新闻报道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

[4]刘重德.西方译论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5]黄忠廉.变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6]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7]Nord,Christiane.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FunctiomlistAproachesEx plain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俞建村.论新闻报道的翻译特点[J].上海科技翻译,2001,(3):25.

[9]百度文库.China Daily中英对照科技新闻2[EB/OL].(2010-11-22)[2011-08-15].http://wenku.baidu.com/view/83f8662f453610661ed9f4d9.html.

[10]克里斯蒂安·诺德.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张美芳,王克非,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1]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2]Nide,Eugene A,and Charles R.Taber.TheTheoryand PracticeofTransl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13]豆丁网.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中英对照新闻[EB/OL].(2010-10-16)[2011-08-15].http://www.docin.com/p-99419292.html.

[14]马丽玮,手机报的传播特点及发展前景——以中国移动彩信手机报业务为例[J].中州学刊,2009,(6):249-252.

[15]叶俊,手机报新闻标题的特色[J].新闻爱好者,2010,(5):7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Mobile News:A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YAO Li-w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Hun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Economics,Changshang 410205,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ell media,bilingual news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role i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Texts on mobile news takes authenticity,precision,terseness as its features which decide that the translation of such texts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texts.Translation variation theory is a new means to guid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bile news.The appropriate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deletion,edition,remodeling and reduction.The purpose of adaptating is to make translated versions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readers and realize news’effective transmission.

mobile news;translation variation;English translation;strategies

H315.9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0539(2011)06-097-04

2011-09-23

姚丽文(1973-),女,湖南沅江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刘玉邦

猜你喜欢

译语新闻报道译者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