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波西米亚人》的都市书写

2011-03-31成振鹏

关键词:西米亚市井都市

成振鹏

(上海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

《我是波西米亚人》的都市书写

成振鹏

(上海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部,上海 200083)

《我是波西米亚人》运用简洁的文字,通过对女孩小培成长经历的叙述,细致真实地描摹了居住在上海这个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揭开了上海浮华与虚幻的面纱。小说的表现范围虽然有限,却透露出实实在在的有关这个都市,有关这个都市的人的信息。

都市;生存空间;市井生活;女性

作为现代中国最重要的都市,上海一直是众多作家热衷书写的对象。纵观百年来对上海的文学书写,大多倾向对其城市外在场景的表现,而且掺杂了不少目的性的想象与虚构的成分。真正开始关注上海的内在场景并赋予上海一种真实的,要从张爱玲开始,她在弄堂或公寓里的世俗生活中讲述了一段段现代市民的传奇。60年后,徐敏霞循着张爱玲的足迹,创作了小说《我是波西米亚人》,通过小培这个上海女孩的成长经历,“写出了上海实的生活和上海人实的人生”[1](P5)。

一、都市市井生活的鲜活展示

都市市井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屋”的追寻。小说讲述了小培母女在上海被迫四处搬迁的不幸境遇,记录了她们在物质与精神困境之中顽强挣扎的实况。小培和妈妈的搬迁经历,其实就是她们对属于自己的“屋”的追寻过程。从小说的叙述中可以看到,男性始终在“屋”的占有上具备优势,都市中的女性如果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远远要多于男性。小培的妈妈虽然在经济上也能够独立,但与小说中的那些男性相比,她仍然处在弱势地位。她带着女儿为了能找到一个居留之所被迫与一个个男性共享着生存空间,屡次陷于尴尬、苦恼甚至屈辱的境地。现实生活使她最终明白,依附于男性难以实现自己对“屋”的梦想。最后她花尽积蓄买了套一居室,屋子虽小,但是在这里她却能找到自己做人的尊严与生活的勇气。

在上海,市井生活的依附是弄堂。“这些弄堂虽然行距狭窄,阴暗潮湿,然而却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这一百多年来上海都市人生存栖息的一块重要的天地”,“同时也是孕育上海市民文化和市民风情的主要策源地”。[2](P88)

小说对市井生活的展示始于小培寄居到外婆家。小培原本对弄堂里市民的生活状态未曾留心过,当随妈妈寄居到外婆家后,她的意识中才开始有了对弄堂里市井生活的记录。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的低矮亭子间,腐朽湿滑高低不一的木楼梯,在这里有谋求生计的艰辛、婆媳之间的较量、邻里之间的流言、小市民的势利,还有暗生的情愫,人情的冷暖与世态的炎凉。作者运用了不少上海本地方言,将上海的地域文化特色鲜活凸显,透露出上海底层市民那浓厚而又独特的生活气息。张新颖评价道:“《我是波西米亚人》中的上海市民生活写得平实、鲜活,满溢出来的弄堂风情完全像是由一个敏感的、有点百无聊赖的17岁女孩,抓着架摄像机不为人注意之时拍摄下来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从生活的点滴入手,以朴实而又细腻的镜头语言较为真实地还原了上海底层市民的生活状态,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流动的上海市井生活图景。

二、都市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描摹都市女性生存状态和精神面目,已成了近些年来很多作家书写都市文学的落脚点。”[3](P295)上海既给女性施展自己能力与才华的机会,也使女性独立自主的理想有了实现的可能。小说重点描写了生活在上海的三代女性,她们代表了女人一生中的三种角色。她们面对相同事件时迥异的态度与处理方法,反映出现代都市女性对自身价值认识的差异。

[1]张新颖.我是波西米亚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2]肖佩华.中国现代小说的市井叙事[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

[3]杨宏海.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都市文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I207.42

A

1673-1395(2011)05-0006-02

2011-03-10

成振鹏(1977-),男,江苏淮安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小培的外婆出身于大户人家,因家庭破落跌入底层,她对自己曾经的身份始终念念不忘。在丈夫过早离世后,她坚强而独立地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含辛茹苦地将一儿两女拉扯成人。几十年艰辛生活的历炼,使她在任何事情面前都能较为冷静地应对,给家人留下了严厉、坚决和深藏不露的印象。她识字不多,话也不多,但说出口的话都经过人生经验的锤打,流露出对世事与人生的洞晓。对待窘境中的小培母女,她的态度冷淡甚至有些冷酷,这使小培的妈妈无奈下只好嫁给了老李,导致了又一次婚姻的失败。小培外婆的头脑中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即家庭应以男性为中心,传宗接代才是家庭存在价值的真正体现,因此她的人生一直围绕着以男性为中心的价值体系进行着奉献,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现代都市,她仍然肯定这种价值趋向,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接受这种认知,并为这种家庭价值的实现做出应有的牺牲。

飞速流转的现代都市,一方面为女性的生存与独立带来了极大的可能和空间,她们好似跳出了封建规范和禁锢的牢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但另一方面,她们在向纷繁生活迈进时,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更多的考验与困惑。小培的妈妈正是身处这种考验与困惑之中的一位中年女性。她这一代的女性开始能够在物质与精神上保持相对的独立,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去挑选结婚的对象,主宰婚姻的结局。作为现代都市的女性,她已经不完全需要以男性为中心来展开自己的人生。当然,她是经历两次婚姻失败后才意识到这一点的。在小培外婆传统思想的熏染之下,她懂得了婚姻与家庭对于女性的重要。在她看来,婚姻是一种生存的手段,因而她的生活一开始也是围绕着男性的。在男性面前她曾一味妥协忍让,在婚姻与家庭的羁绊中迷失了自我。两次婚姻的失败,使她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清楚地认识到,婚姻绝非女性唯一的生存出路,女性自身的幸福与归宿并不一定非得通过男性的接纳和理解而获得。她摆脱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家庭观念的束缚,并依靠自身的努力,在上海这个现代都市中坚强而独立地生活。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小培小小年纪便跟随妈妈在城市中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饱受种种苦恼、伤痛甚至屈辱。作为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女,她既有着活力与理想,也有着反叛与苦闷。她既天真固执,又什么都明白。家庭的烦恼和青春期的骚动同时降临,虽然她偶尔有些忧伤与茫然,但却能始终保持着乐观与勇敢,从未对自己与生活失去信心。在小培的身上,既可以看到外婆与妈妈坚决与坚定的影子,更可以看到她们所没有的自信的光芒。小说的着眼点放在了小培如何看待爱情与婚姻在女人一生中的意义上。坎坷的人生使小培内心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比妈妈要早得多,妈妈的婚姻经历使她对成人世界的爱情与婚姻有了较为感性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固执和标准”。她懂得了一个现代女性该如何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如何去认识自身的价值。她处理自己情感的方法比妈妈要冷静与理性得多。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的支撑下,她与妈妈鼓足勇气,相互扶持,勇敢地跨过生活中的沟沟坎坎,独立而顽强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独立坚强而自信的小培,是上海这个都市青春活力的代表,是都市蓬勃发展的希望所在。

猜你喜欢

西米亚市井都市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清明上河图》:市井千秋一幅画
波西米亚夏日住宅
波西米亚狂想曲
穿越水上都市
WARMING IN THE U.S.A
威尼斯:水上都市
市井人语
市井人语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