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髋关节外伤的摄片和诊断的体会
2011-03-31成晓芳
成晓芳
(江苏省 南通市通州区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 226363)
髋关节骨折主要为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常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寿命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成年人发生骨折有两个基本因素,一是骨强度下降,二是老年人髋周肌群退变,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害应力。而青壮年髋部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所致。
拍摄患髋正侧位X线片一般能确诊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普通X线是髋关节骨折的首选方法,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保证X线照片的诊断质量,笔者在二十余年的放射工作中,总结髋关节外伤的摄片和诊断的心得体会。
1 摄片要点
1.1 髋关节正位
1.1.1 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被检侧髋关节放于台面中线,下肢伸直,足稍向内倾,使两足第一趾骨相接触。股骨头放于暗盒(采用数字成像的是lP板)中心,即髂前上棘——耻骨联合上缘联线的中点向下垂直2.5厘米片,两踝部放沙袋固定,不配合的病人由家属扶双踝固定。
1.1.2 中心线对准股骨头,与暗盒(IP扳)垂直
该位置显示髋关节、股骨头、股骨颈、股骨人小粗隆和股胃上端的前后位影像。值得一提的是下肢要放直,足要稍向内侧倾斜,股骨上端各部可完全显示。如向外侧倾斜,大粗隆则与股骨颈重叠。相反地,向内过度倾斜,小粗隆即被遮蔽。
1.2 髋关节侧位
常规体位髋部和膝部弯曲成直角,然后将被检侧下肢外转。这样的体位对于放射工作人员来说,方便,简易。如髋部骨折可疑时,采取这样的体位,其一,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其二,有可能致对位良好的骨折移位。
1.2.1 改良的体位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臀部用棉垫或枕头垫高,将髋部抬起,使与与暗盒(1P板)中线在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臀部用棉垫或枕头垫高,将髋部抬起,使与与暗盒(IP板)中线在等高平面。暗盒(IP板)在台面竖直,紧靠被检侧髋部外侧。上缘包括髂骨棘,下缘与躯干分开约成45度-55度角,使暗盒长轴与股骨颈平行,暗盒(IP板)背面用沙袋固定。对侧髋部患者用两手抱住大腿,或由家属协助,使人腿与躯干垂直,这样,X线不致被对侧下肢挡住。
1.2.2 中心线成水平方向,对准股骨颈,与暗盒(IP板)垂直。该位置显示股骨头、颈和大小粗隆的侧位形象。
1.3 摄影条件
如果是老年人,相对用高的KV和低的mA,因为老年人一般骨质疏松,为避免黑化度过高影响诊断,如果用数字化处理,曝光条件宽容度高些。
2 诊断要点
2.1 髋关节正侧位一般能确诊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观察X线片应注意股骨头的旋转及程度;外后方有无骨片,其大小、位置,髋关节有无病变,有无骨质疏松及其程度;X线侧位片上就注意有无骨折端错位、张开、碎片及骨皮质有无皱褶等情况。但有些无移位的骨折伤后立即拍片X线片并不能显示骨折线,2~3周后骨折端部分骨质吸收,骨折线才清楚地显示出来。因此,凡临床上怀疑股骨颈骨折,虽然患髋X线片上暂时未见骨折线者,仍应按骨折处理,卧床2-3周后拍片复查。主张初次拍片时加拍骨盆平片,以与健侧进行对比,可疑骨折最好行CT、MRl,一般不易漏诊。另一种容易漏诊的情况见于多发损伤,常发生于青壮年患者,由于股骨干骨折等一些明显损伤掩盖了股骨颈骨折的症状,因此对此类病人一定要注意髋部检查。
2.2 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大多数是外旋暴力所致的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随着受伤姿势,外力方向和程度不同,在X线投影上出现不同部位、角度和移位。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各种分型,与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关系。笔者在工作中认为以下的分型比较实用。
2.2.1 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外展,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两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
2.2.2 按颈部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颈部,此型较少见;头颈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过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颈内侧皮质,呈鸟嘴状,此型最多见;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转子间线。头下型、头颈型、均系囊内骨折,基底型系囊外骨折,因其血运好,愈合佳,与囊内骨折性质不同,与粗隆间骨折有相似之处。
2.3 一份完整的髋关节骨折X线诊断报告应注意股骨头的旋转及其程度,外后方有无骨片,其大小、位置,髋关节有无病变,以及具备常用的分型,如末见明显骨折线,仍应卧床2周~3周后拍片复查。主张初次拍片时加拍骨盆平片,以与健侧进行对比。在如今的法制时代,本着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出于对医务者的自我保护,出具诊断报告应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