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1例因注射引起的医疗纠纷的思考

2011-03-31监利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监利4333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29期
关键词:康复科三角肌跛行

(监利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 监利433300)

1 案例介绍

2010年,我科发生了一起因注射引起的医疗纠纷。2010年5月10日,2岁患儿李某,因急性荨麻疹在我科肌注地塞米松1.5mg,5d后患儿出现左下肢跛行。5月18日,家属来到我院,认为患儿左下肢跛行是因为注射所致,要求院方负责。院方立即请儿科、骨科、康复科会诊,儿科主任认为应该不是注射引起,因为注射引起的坐骨神经损伤一般在48h就会出现症状,而这个患儿5d后才出现症状,可能是病毒性神经炎引起。康复科医生说:“要明确引起患儿左下肢跛行原因,可以到上级医院去做肌电图,不过要等到损伤后20d才显现出来,可以先到康复科做2个星期的理疗。”家属听后,表示理解。经过2个星期的理疗后,患儿左下肢的运动有所好转。接着儿科主任陪同患儿及家属到上级医院做了肌电图,肌电图结果正常,康复科教授认为引起患儿左下肢跛行的原因有两方面:可能是注射药物后浸润神经引起,也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引起。但患儿左下肢的问题经过适当的功能锻炼是可以康复的,也许3个月就可康复,也许要等到1年后。

一年后,家属及患儿再次来到了医院,认为患儿未完全恢复,要求赔付。因家属不愿走法律程序,最后以补偿2万元妥善解决。

2 思 考

事情虽已解决,但留给我们一些思考,肌注方法、部位都正确,而患儿却出现了此种情况,确实难以预料。由此,现阶段以注射及输液为主的基层医院的急诊科,该怎么来避免相关因注射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呢?

首先,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注射前应认真评估。选择注射部位要远离神经、血管,不可在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针。如选择臀部注射,能行走的患儿最好在注射前后各走几步,以便更好的评估患儿的相关情况,上述案例中的患儿有可能自身走路就存在问题,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

其次,对于小儿肌肉注射的部位选择,笔者有以下想法。

1)2岁以下的患儿应尽可能避免肌肉注射,如只能采取肌注治疗,最好采取三角肌的注射方法。自从发生上述这起纠纷后,对于行肌肉注射5岁以下患儿,我科一律采取三角肌的注射方法。半年来,在我科行三角肌注射的患儿共有100多例,无1例出现不适症状或不良后果。

2)三角肌注射的部位最好在上部,因三角肌上部无大血管、神经通过,中部临近腋神经和桡神经,有损伤之虑,下部后方有腋神经和桡神经及血管通过。有研究证明,三角肌上部是安全、方便、可行的注射部位,疼痛反应轻,中部和下部是注射的危险区,疼痛反应重,应避免在此注射[1]。

3)掌握三角肌进针的方法。三角肌注射要求皮肤与针头倾斜70~90°,进针角度过小,药物未达肌肉注射,药物停留在皮下或皮内吸收,疼痛感增大。进针的深度适宜(针梗的2/3是安全的),不可将针梗全部刺入,入针过急过深易插入骨膜损伤血管、神经引起出血和肿块。对于三角肌较薄的患儿可将其捏起后注射[2]。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护理人员在行肌肉注射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评估,并选择合适的部位。对于5岁以下的患儿在行肌肉注射时最好选择三角肌进行注射,这样可以降低风险,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1]杨晓青.三角肌注射部位的选择和安全性探讨 [J].护理研究,2008,22(3B):723-724.

[2]余春英.三角肌不同方法注射的对比研究 [J].护理研究,2010,24(1B):221.

猜你喜欢

康复科三角肌跛行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康复科和护理部的区别
优质护理应用于康复科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3.0 T高场强MRI特征分析
黑龙江东部某牛场泌乳牛跛行调查及其与产奶量、胎次和干物质采食量的关系研究
护理评估单在康复科管理中的应用
不同位置皮下给予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老年康复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