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语民族文化心理看外来词的翻译*

2011-03-21周志军

外语与翻译 2011年4期
关键词:外来词汉语民族

周志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外来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因为任何一种语言系统都不可能自给自足,都需要借用一些其他民族的语言词汇。几千年来,汉语一直在吸收与借用其他民族语词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与提高自己。大多数学者认为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是决定外来词翻译方法的主要因素。语言和文化关系错综复杂,密不可分,翻译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的翻译,因此外来词的翻译也必然体现着两种文化间的碰撞、异化、归化或融合。

一、外来词翻译过程中体现汉语民族文化心理现象

文化心理,是指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以及行为准则。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外来词相应增多,汉语变得更加生动、丰富。汉语中吸收的外来词其翻译充分地体现出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

(一)外来词的翻译体现汉民族讲究吉利的心理

在中国,无论是地名、人名、街坊名、山水名、庭院名还是品牌名,中国人都喜欢把所有能想得出的表示“吉利”的意思都倾注在小小的名称之中,使之成为一种价值或意愿的寄托方式。因此在外来词的翻译中就出现了有很多音意俱佳的词,迎合了中国人的这种心理。例如:“Benz”,最初在引进中国的时候被译成“奔死”,很不吉利,后被译成“奔驰”,让人一看到这个品牌,就会联想到这种品牌的车速度一定很不错;“TOFEL”,是美国一种外国学生英语水平的考试,被中国人译为“托福”,希望托天时地利人和的福,考生可以顺利通过考试。“Pizza Hut”被译为“必胜客”,据说是因为当时其经营的店铺和世界驰名的澳门葡京赌场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店主抓住了赌客进赌场渴望赢钱的心理,特意把“Pizza Hut”译为“必胜客”,取个好彩头,以吸引赌客来就餐。其他如Konka康佳、Cannon佳能,Jetta捷达、Gold Lion金利来等等,这都是和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中的讲究吉祥喜庆,注重押韵顺的听觉享受,忌讳文化积淀中形成的贬义词、晦气词、不吉词的文化心理紧密相连的。

(二)外来词的翻译体现汉语民族讲究柔美的心理

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中深刻地体现了汉民族人的美学追求。外来词中所蕴含的美,不仅体现为表达得体、表述优美,而且还可以创造美的形象、意境,使人产生美的联想,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在吸收外来词的过程当中,为了引起人们美好的遐想,外来词的翻译在选择用词的时候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洗发水shampoo音译为“香波”,意指人洗完头发后,头发散发着阵阵清香,充分地体现了这种产品给人带来的舒爽的感觉;miniskirt用音译加汉语词素法译为“迷你裙”,显得媚态,且充满了生活情趣。男性的服装品牌“Yougor”,译为“雅戈尔”,男士穿上这种品牌的服装就变成了雅士。

在引进的许多女性用品类词汇时,为了突出其柔性美,大都带有“兰”、“婷”、“芳”、“玉”、“丝”、“莲”、“宝”等字眼,如“Estee Lauder”译成“雅诗兰黛”、“Pantene”译成“潘婷”、“Avon”译成“雅芳”、“Olay”译成“玉兰油”、“Tampax”译成“丹碧丝”、“Maybelline”译成“美宝莲”、人名、“Whisper”译成“护舒宝”等等,这些译法都使得译文的音和意都具有女性的柔美特点,能够充分地引发人们对于女性化妆品方面的美的联想。

(三)外来词的翻译体现汉语民族讲究长久的心理

中国人凡事都希望长长久久。“长命百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希望人能够活得长久;“持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好合”是希望爱情能够长久;同样,在物品的使用中,中国人的观念也是希望能够经久耐用。因此,一些商品名的翻译就明显地体现着这个特点。如:“Citizen”译为“西铁城”,在中国,“铁”被认为是非常坚固的东西,“城”,城池是固若金汤,“西铁城”的手表将是质量可靠、坚固耐用的产品,更容易吸引消费者来购买。“Nike”译为“耐克”使其既包括了耐穿耐用的商品信息,迎合了中国大众的文化心理和消费心理。

(四)外来词的翻译体现汉语民族追求语言经济,不喜欢罗嗦的心理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用简练的信息符号准确地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内容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使得人们追求语言经济的文化心理表现得较为突出。外来词对语言经济化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量字母外来词的直接借用,如 DNA,IQ,IT,GDP,APEC(亚太经合会)和 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直接借用英语外来词或缩略语,可以跨越疆界,在传达信息中具有高度简捷的特点。

在文字表达上,中国人不喜欢罗嗦,讲究言简意赅。因而在外来词翻译中,对汉字的选择和使用也一直遵循简洁的原则。如:America最初译为“阿美利加”,现在已经被简短的音意兼译词“美洲”所代替;Rolls-Royce,最初译为“罗而斯·罗伊斯”,后被译为“劳斯莱斯”,更加简短有力而逐渐取代“罗而斯·罗伊斯”。而international、inspiration以及proletariat最初用纯音译法译成“英特纳雄耐尔”、“烟士披里纯”、“普罗列大利亚”,这些纯音译词冗长拖拉,而且词不达意,现在已经被淘汰,而用“国际”、“灵感”、“无产阶级”这些更加简洁、易记的词取而代之。

二、汉语民族文化心理发展变化对外来词翻译方法的影响

(一)经济和国力的变化使汉语民族队外来词的态度发生变化

汉代产生了一些以“胡”字冠首的词,“胡”字东汉以后始指北方边地和西域的民族。“胡”字冠首的词是称东汉以后来源于西北民族的事物,如《后汉书·五行志》载:”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空侯、胡笛、胡舞。”此类词还有胡茄、胡琴、胡鼓、胡饼、胡旋舞(唐代由西域传入)、胡豆(蚕豆或豌豆)、胡麻(芝麻)、胡菜(油菜)、胡萝卜。

“番”字唐代常指藏族,如《唐番会盟碑》,其中“番”字即指西藏。宋代以降始指西南少数民族,后来也泛指一切外国。如番户(清代指西南少数民族编入汉户籍者)、番僧(明代指康藏喇嘛)。现代汉语中以番字冠首的词多见于吴、闽语方言,如番人、番女、番钿、番姜、番椒、番薯、番人芋。“西”字在明代耶苏会士人华后指欧美,如西点、西餐、西装、西红柿、西学、西药、西历等。

“洋”字近代以后多指欧美,也泛指外国,如洋白菜、洋蜡烛、洋灰(水泥)、洋碱(肥皂)、洋铁、洋装等。

以上“胡、番、西、洋”等字冠首的词,体现了汉民族对待外来词的不同心理变化。两汉和唐代时期属中国国力相对强大时期,“胡、番”冠首,有汉民族大国的优越感;近代以来,经济相对落后时,“西、洋”冠首,反应对外来强国物品的崇媚之心,觉得外来品都是好的,洋气的。

(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观念的改变使外来词的翻译出现趋新、求雅、尚异的趋势

自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文化、意识、观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大、中、小城市,甚至在一向比较封闭的农村很容易看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痕迹。中国社会的社会文化心理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大量新概念、新产品连同表述它们的外来词涌入汉语,表明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在异文化移植的冲击下由封闭性、半封闭性转向开放性,从而强烈地刺激着人们的趋新、求雅、尚异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的支配下,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总是不满足于旧的模式,而是追求语言表达的陌生化效应,即新词带来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尤其是青年,他们善于追求新事物、接纳并积极使用带有异国风情的新潮词语,如泊车、小case、泡吧、蹦的、AA制、发烧友等。

三、汉民族文化心理变化对翻译外来词的启示

(一)顺应汉民族文化来翻译外来词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产生于历史悠久的文化,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反映和折射,代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化心理和思维方式,即广大中国人的世界观。中国人喜欢本族语中寻找适应新的需要的词根和词汇。中国译名中的来语所代表的都是汉语本来缺乏的概念的名称,无法从固词汇中找到可以指代这些概念的词汇。外来词的传入是西方科技及思想进入中国的一个标识,文化的顺应对外来词翻译产生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反映在外来词翻译过程中的汉语词选择上。

翻译英语外来词时,按照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维方式,采取音意兼译的方式翻译,用接近或相似英文外来发音的谐音译词的方式翻译外来词,并且带上实际的汉语素意义。外来词翻译的汉语词的选择大多数是中国人闻乐见的、可以表达吉祥的字眼的、表达好的概念的、并极力避免非吉祥词、中国人忌讳的词、贬义词等等。这都是和中华民族文化心理中的讲究吉祥喜庆,注重押韵顺耳的听觉享受,忌讳文化积淀中形成的贬义词、晦气词、不吉词的文化心理紧密相连的。只有符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才可以被广为接受和使用。

(二)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来翻译外来词

虽然在外来词的翻译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翻译方法,时代在进步,文化不断融合,人们的文化心理发展变化着,这将直接影响到外来词的翻译方法。没有哪种语言的翻译方法可以一直受用或够用,我们应该适应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适时改进对外来词的翻译技巧,做到外来词的翻译始终适应当下人们的文化心理,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四、结语

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必然产生语言文化的融合,外来新词以不同方式不断进入汉语。这些外来词能在汉语中保持稳固的地位,则要受到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制约。我们可以从当代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方式和领域去发掘沉积在汉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深层内蕴。对于外来词,我们应加深理解,正确把握其内涵,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其语体和语用尺度,才能达到正常沟通、交际的目的。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始终存在,他族语言想在本族中找到对应的词永远也无法实现,但是,人们在引进外来词的时候,会逐渐将其汉化,使之符合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需求。因此,为了更准确的传递原文作者的信息,译者应该尽可能地学好两种语言,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历史、风俗习惯、经济基础、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技成就、政治生活和社会组织等等。只有打好了扎实的双语语言文化基础,译者才能译出符合大众审美情趣、新颖独特、传神达意的外来译词。这些外来词也才能在汉语语言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融入汉语言文字,永久地保存下来。

[1]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欣.文化语境顺应对言语交际的阐释力[J].外语学刊,2008,(4):103-105.

[3]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廖开洪,李锦.文化语境顺应对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制约[J].山东外语教学,2005,(5):9--95.

猜你喜欢

外来词汉语民族
学汉语
我们的民族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追剧宅女教汉语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