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泛读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

2011-03-21徐艳秋

外语与翻译 2011年4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者大学

徐艳秋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特别强调了听说的重要性,彰显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为加强听说教学,读写的重要性虽然也被屡次提及,但显然已经退到了较之次要的地位。然而,“听说读写”的四项技能排序引来了很多外语专家的质疑。董亚芬(2003)明确提出中国英语教学应该以“读写”为本,“轻视读与写,听、说(尤其是说)只能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蔡基刚(2004)撰文提出质疑:“从长远目光看,把大学英语的教学重点放在听说训练上是否妥当?”肖礼全 (2006)分析了“听说为本论”和“读写为本论”两种观点后,为中国英语教学指出了“读听为本”的第三条道路。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几十年中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各高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教学硬件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英语,但其效果到底如何呢?蔡基刚(2010)对此进行了调查,“我们2009年对21所大学作了调查,学生在回答‘比较四年前刚入校时现在的英语水平如何’时,55.7%认为有提高和有些提高,44.4%认为基本没有提高和有些下降(认为有些下降占21.1%)”。社会上更是出现了对所聘用人员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的抱怨。“费时低效”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困扰着广大的师生。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对此种状况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授课方式在很多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显然这种方式仍处在探索和磨合的初级阶段,“教育技术仍被大学英语教师主要用来做直接教授知识的辅助工具”(丰久光,2010)。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模式,重点仍在教师对课文的逐字逐句的讲解和学生在下面大量的做笔记,做习题占有很大的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即使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仍然凸显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即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被忽视,导致英语各项技能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高费低效。

二、泛读的概念及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泛读”概念的提出

“泛读”这一概念在1917年由英国语言学家Palmer最先提出,意即以较快的速度阅读一本又一本的书,重点在于掌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而非逐字逐句的分析文章,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扩大阅读量。Palmer同时阐述了泛读的目的是获得愉悦和信息。对于第二语言的泛读来说,学习者意愿和阅读兴趣得到了更多的强调。Krashen(1993a)把二语泛读称为free voluntary reading,也就是“读者自愿选择、以阅读本身为目的的阅读”。

(二)大量可理解输入是提高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和保障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出的“输入假说”对二语习得有重要的贡献,同时给外语学习也带来了很大的启示。Krashen(1982)认为语言的掌握主要靠习得,而不是学得,而二语习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便是略高于习得者当前的语言能力的可理解输入,即i+1,而且这种输入要保证足够的量。在我国,由于并不存在说英语的双语社会,英语教学属于外语教学,要想获得大量的真实语言的输入,读和听是最根本的方法。而有科学实验表明,在向外界获取的信息量中,视觉成分约占总数的74% -80%(阎安,2003),而且阅读也是最方便实施和经济实惠的学习方式,因此基于阅读的大量输入是获得良好语言能力的第一保障。

(三)泛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方法

对于绝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量不足是英语学习的瓶颈,极大地限制了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除了有意识的学习外,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习得词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方法。阅读可提供生动的语言使用环境,上下文的联系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义以及词语的使用和搭配方法,同时,“随着阅读的深入,字、词、句的复现率就越多,学生的阅读速度就越快。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听力、写作和词汇等方面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作用”(Day&Bamford,2000)。吴古华(2002)认为,“从长远来看,大量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根本途径——大量阅读已上口的、地道的英语材料或书籍,是提高英语的根本途径”。

(四)泛读是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

语感是语言教学中经常被提到的一个词,即对语言的敏感度(language sensitivity),包括人们对语言的语意和情感色彩的感受程度等。大量的英语阅读会使学习者在潜移默化中拥有对英语的敏感和自如的运用能力,使学习者能够更准确和得体地使用英语。在目前的英语课堂上,教学时间以及课文篇幅的局限导致学生不能进行大量有效的英语阅读,而且课堂始终是一个人为的语言环境,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语言世界。因此大量的英语阅读在缺乏英语真实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是学生感受语言、使用语言的重要途径。

(五)泛读是积累文化知识、开阔眼界的必由之路

Day&Bamford(1998)指出,二语和外语学习者要想具有丰富的语言、世界和时事方面的知识,就必须具备实际的阅读经历,只有这样,他们的阅读和语言能力才能有真正的提高。现在很多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都较为狭窄,在大学学习期间,教材和参考书成为他们唯一接触的阅读材料,英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完成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教学任务,总的阅读量太小,英语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意识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和领会,这使得很多学生认为英语是一门非常枯燥和乏味的语言。

三、“泛读为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想

针对现在“听说领先,读写并重”的提法以及“高费低效”的现状,笔者认为应改变目前的教学方式,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大力增强阅读、同时注重其他语言技能训练的做法来奠定学生坚实的语言基础,获取语言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明确教师的角色

英语教师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者,而且应该熟知语言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现在很多大学英语教师仍然抱有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就是教授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形式,以及对学生进行考试和评估。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熟悉并掌握与之相关的语言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理论和知识应该成为大学老师必备的素质。如何真正遵循外语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来克服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应该成为广大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具体的教学措施上,可弱化课堂上单词、语法和课文逐句的讲解,将该部分内容放在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阶段完成,而且练习部分的技能操练以及测试等都可以在网上完成。课堂上的时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对文章进行难句的讲解和语篇分析,剖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和推断的能力,同时进行寻找主题句和关键词、寻读和略读等基本阅读技巧的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可列出较为广泛的阅读书目,布置阅读任务,由任务引领学生在课外自己读,同时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比如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作有关阅读材料的口头报告等。平时的读书报告和对阅读材料的测试成绩等可计入期末总成绩,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该模式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确立阅读任务和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监督和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1.泛读材料的选择

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大量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材料是掌握第二语言的关键。英语阅读材料的选用对阅读能力的提高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材料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阅读内容的时效性,一篇内容滞后,且与学生的生活和所学的专业毫不相关的文章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不起他们的阅读动机;2)生词率,如果一篇文章中的生词超过了4%,那么阅读的速度和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阅读者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挫伤;3)句子的复杂性和长度,Burmeister(1978)指出,阅读材料的可读性受到单词长短和句子长度的影响,而根据Alderson&Urquhart(1992)的观点则可推出,适合本科生的阅读材料应该是由13—16个单词左右的句子组成的。基于这些观点,教师可指导学生挑选适合自己并且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2.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如何让学生在课外真正进行积极有效的阅读是成功进行阅读教学的关键,也是较难实施的部分。这就需要指导学生正确运用学习策略,学会学习。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是学习策略的一种,即通过对学习的计划和管理、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估等手段来确保学习活动成功的行为。对元认知策略的培养可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学目标包括学习策略的培养。在英语泛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强化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计划、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和运用。在计划阶段,教师可指导学生首先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等选择阅读材料,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步骤。在管理和效果评定阶段,可让学生写阅读心得、梳理情绪和体会、监督阅读进度以及写读书报告等。

四、结语

大量的语言知识积累是学好外语的必备条件,课堂上的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而泛读则提供了重要的语言输入环境,为切实提高学习效率,综合发展各项语言技能打下牢固的基础。针对目前大学英语“高费低效”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基于泛读的教学模式构想。要指出的是,强调泛读,绝非置语言学习的其他方面于不顾,而是在同步发展各项技能的同时,充分重视大量可理解性阅读的输入,使学习者真正受益无穷。

[1]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史上的两个新的突破[J].中国外语,2004,(9).

[2]董亚芬.我国英语教学应始终以读写为本[J].外语界,2003,(1).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Alderson J C,Urquhart A H.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2.

[5]Burmeister L E.Reading strategies for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M].Reading Mass:Addison Welsley,1978.

[6]Day R R,Bamford J.Reaching Reluctant Readers[J].Forum,2000,(3).

[7] Krashen S.The case for free voluntary reading[J].Th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3,(1).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