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打造校企合作特色*
——“四级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1-03-21王丽娜王友云

外语与翻译 2011年4期
关键词:烟台市办学校企

王丽娜,王友云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打造校企合作特色*
——“四级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王丽娜,王友云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烟台264670)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特征,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在近十年的办学实践中,烟台职业学院与政府、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四级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体制创新

近几年,围绕《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发展阶段,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烟台职业学院是由烟台市政府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2001年由三所成人高校和四所省部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建校十年来,学院一方面抓资源整合、新校区建设,一方面抓教育教学改革,各方面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围绕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类型特征的核心内涵,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结合地方综合性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认真分析了目前开展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和制约因素,总结形成了“多方参与,双向互动,四级融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四级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形成背景

学院原有的院校在各自办学类别和层次中,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培养特色,曾经是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院校。为统一对高职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我们提出了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由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两个转变”,将学院的办学定位确定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新型实用人才”,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区域融合”的办学模式、“以岗定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和“校企共育”的素质教育模式成为特色。2003年学院就把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突破口,把校企关系的密切度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2004年,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作为全院性的协调组织机构,各系成立校企合作科,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校企合作的激励政策和考核机制。到目前为止,学院与212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烟台市、山东省的12个行业建立了定向合作关系,累计引进企业资金3000万元,在校内建立了6个生产性实习工厂,引进20多个课程合作项目。开展的合作项目主要有订单教育、建立顶岗实习基地、引进设备以及集人才培养、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课程开发等为一体的全方位合作等。

二、“四级融合”模式的内涵及主要表现形式

我院推行的“四级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学院吸纳各方资源,主动加强与地方经济社会综合职能部门以及行业组织、有关企业的联系,根据教学需要和各方合作意愿,互利共赢,建立点、线、面立体化的合作关系。在面上与政府进行全方位合作,实施政府推动式合作;在线上与行业组织开展对接式合作;在点上与企业开展校企联姻式合作或与企业某一个业务领域开展项目嵌入式合作。形成逐级递进,相互融合的校企合作体系。

(一)政府推动式

利用地方院校与政府联系广泛的优势,全面落实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专业结构与烟台市重点建设的机械、电子、食品、黄金等支柱产业相适应,建立专业与产业联动的专业建设动态机制。制定并实施《烟台职业学院服务烟台行动计划》,近几年先后与工商企业聚集度比较高、用人需求量大的开发区、福山区、高新区签定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组建了学院改革与发展顾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联席会议,建立常态化的校企交流平台。根据烟台市产业结构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需求,学院被确立为山东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山东船舶制造业人才培养基地,每个项目省财政投入40万元的专项经费,市政府按1∶1配套,用于教学设备的投入和教学项目建设。两个基地,每年不仅输送近千名毕业学生,还承担一定的企业培训任务,由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产业链条的重要因素,使校企合作始终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盘子,保持校企合作的持续稳定性。

(二)行业对接式

与行业的合作是基于行业组织涵盖的企业多、专业性强的优势,发挥行业组织等众多企业联系纽带作用。目前已有一批比较成熟的合作项目。与烟台市建设局共建的烟台市建筑业特种作业培训基地,采用“校企共建,以校为主”的运营模式,学院在实践教学区划出地块,由烟建集团公司投资350万元,建成面向全市建筑行业开展12个特殊工种的培训考核的基地,70%的培训项目由校内教师承担,同时可满足5个教学实训项目的要求,每年完成1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与烟台市安监局合作建立的烟台市电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基地,安监局投入30万元建立电工操作车间,承担中级维修电工等3个培训鉴定项目,已累计完成3000人的培训任务;加入由烟台市发改委牵头,100多家物流企业参加的物流协会,学院为副会长单位,经济管理系主任担任副秘书长,物流教研室主任担任发展培训部部长,同时承担会刊《现代物流》的编辑工作,通过参与协会活动,建立了与区域内众多物流企业联系,合作关系稳固。担任烟台市机电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与机电行业在人才供求、职业标准认定、技术服务、顶岗实习、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该项目获得烟台市2008年创新成就奖。

(三)企业联姻式

与企业合作的重点转向了拓展合作内容,密切合作关系,实现联姻式合作。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建立校企战略同盟。有代表性的是学校与世界500强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合作。富士康在烟台投资建设的鸿富泰电子有限公司用工规模达到10万人,2006年,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企业投入380万元,建设了SMT生产线,设立SMT班,实施订单培养,成立由校企双方参与的教学管理机构共同组织教学,企业先后为学校培训岗位课程教师12位,企业2位工程师常驻学校。三年来,累计为企业输送人才1090人,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担任项目工程师,就业层次较高。其中50多人已成部门主管和业务骨干,企业每年向学生发放奖学金90多万元。目前,学院成为富士康重要的人才资源后备基地。二是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工厂。学院提供场地,企业将生产设备和技术人才引入学校,围绕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双方共同制定生产组织方案,不仅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条件,而且师生还可参与产品和技术研发。目前,包括烟台特晶电子公司、烟台礼智电子公司和正宜革制品及服装生产车间等6个工厂运行良好。三是以校企双向兼职为纽带建立紧密性校企合作关系。学院制定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到合作单位担任技术管理职务,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兼任系副主任或教研室副主任,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课程开发、课题合作、职业培训等,实现在教学、科研、技术服务方面的深度合作,目前通过双向兼职建立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28个。

(四)项目嵌入式

这种方式是将企业比较成熟的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引入校内,将培训内容和课程嫁接转换到课程体系中,以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岗位针对性。汽车工程系T—TEP项目是一个成功实例。T—TEP系“丰田汽车技术教育课程”,丰田汽车公司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先进的教学设备,经过丰田公司的培训认证,5名专业教师获得T—TEP培训讲师资格,教学按照企业标准进行,实行“组班—教学—就业”一体化的模式,每年举行一届丰田招聘会,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已毕业的三届学生中,30%的学生已获得高薪岗位。

学院在认真总结近几年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又出台了《关于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即一个原则:双赢原则;二种治理模式:法人治理模式和非法人治理模式;三个层次:政府、学院、系部;四种类型:教学、培训、研发、生产),并就加强对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组织和领导制定了相关措施。

三、校企深度合作的思考与设想

1.高职院校应根据办学类型和专业不同,探索适合人才培养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要以高质量的毕业生和高水平的教师为“两个驱动力”,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作为校企合作的落脚点,不断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取得联系,争取广泛的支持,采取灵活的政策,借鉴原有的校办产业(企业)、行业(企业)办学、校企股份合作等成功模式,研究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如董事会、理事会等运行模式和机制。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宗旨,配合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根据双方的利益诉求确定校企深度合作的目标,灵活改变校企合作的模式;要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制度,使校企双方真正实现全面接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2.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要以优化校企合作的政策环境和加强校企合作制度建设为“两个保障力”,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参与方均要有相应的政策安排,政府、学校都要有专项投入。高职院校应发挥优势,有所作为,实现良性互动。要有由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社会有关团体等多方参与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专职负责校企合作的运行;要制定合作章程,明确各方在校企合作机构中的权利与义务,校企合作运行中的作为与不作为,以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完善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深化政府职教管理体制改革,发挥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参与的体制优势,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学。理顺教育部门与劳动部门、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的关系,明确各自的管理责任与分工。

3.政府应尽快对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补充、完善,制定出与法律法规配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法律执行和法制监督工作力度,从而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运行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政策导向,在财政、税收、人事、招生、教学组织等方面引导和激励校企合作,有效调动企业资源为学校教学服务。应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制度,要根据不同区域发展需求适当提高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明确企业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严格执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的规定,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来推动校企合作教育,如对承担了校企合作教育任务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和特殊的财政资助,加大培训经费提取的力度等,调动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

[1]俞位增.基于“四个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3).

[2]程方启.高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

2011-11-08

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科学研究课题

王丽娜(1965-),女,山东荣成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烟台市办学校企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灌木丛篁图》
烟台市苹果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教育中的探索——以烟台市博物馆为例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