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商务印书馆为推动国语运动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2011-03-20周婷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
关键词:赵元任白话文国语

周婷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历史背景

肇始于清末,历时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的国语运动,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或可归属到民众教育的范畴。它是我国近代知识教育界在开启明智、普及知识的历史使命下,积极开展起来的一种文化普及运动。国语运动主张“言文一致”和“国语统一”。所谓“言文一致”,是指书面语舍弃那种局限于少数知识分子使用的文言文,而改用普通老百姓能理解的白话文;所谓“国语统一”,是指动员方言不一、言语不通的各地民众,学习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北京话,定北京话为全国各地共同使用的国语。国语运动中影响较大的是白话文运动和“注音字母”运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国语运动,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应该说是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结果,其中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营出版机构在这场语文变革中扮演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

二、出版与国语运动相配合的国语教科书

在民间人士和学术团体的推动下,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1920年1月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改“国文”科为“国语”科,并修改原来的《国民学校令》,规定首先教授注音字母,改革教科书的文体和教学方法。商务在推行国语运动教育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它及时地出版了与国语运动相适应的先教授注音字母的白话文教科书,开启了近代使用白话文编辑中学教科书之先河。

商务出版的国语教育图书是最早的,晚清时期还编印了《国语教科书》,以“统一语言”,“通行官话”。[1]国语运动虽发轫于清末,但真正产生实质性影响却是在1919年以后。1920年1月颁布的修正后的《国民学校令》,对师范学校和中小学教师学习国音国语都有相应的要求。修正后的《国民学校令实施细则》更明确规定:“国语要旨,在使儿童学习普通文字,养成发表思想之能力,兼以启发其德智,首宜教授注音字母,正其发音。”“读本宜取普通语体文,避用土语,并注重语法之程序。”商务在这一时期开始大量出版的国语教科书,就是在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920年,在教育部训令全国各国民学校先将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之前,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8册;紧接着,7月间又出版《新法国语教科书》,该套教材在第一册前,按照教育部“先教注音字母”的规定,另编一首册,专门传授注音字母方面的知识。[2]同年,商务印书馆又出版了中等学校使用的 《白话文范》4册,“这书虽因急于出版,内容欠精(只审定作参考书),但总算是第一部纯采语体文,全用新式标点并提行分段的中学教科书了”。[3]

著名国语专家黎锦熙先生曾由衷地赞叹:“出版界是真能得风气之先的。”“议学制者尤坐而言,我馆即已起而行。”[4]超前的出版意识使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出版能够与时俱进,对促进近代国语教育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改“国文”为“国语”,是文学革命和国语运动合流的最大成果,同时也是确立白话文地位最关键的一环。白话文进入教材,等于承认了它的正式书写语言的资格。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上述中学国语教科书,不仅成为宣传国语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且为国语在民国社会的推广和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出版了一系列普及国音国语知识的书籍与配套的留声机片

黎锦熙在《何谓国语教育》一文中,将国语的范围定为三个大的部分:“国音”、“词类”和“语法”。[5]从商务印书馆推出的国语教育书籍来看,这三个方面都有涉及。其中尤以有关国音方面的出版物所占比例最大,大概国音不易被方言复杂的各地民众掌握,同时国音方面的知识又与民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而特别需要普及与推广。在这场浩浩荡荡的“革命”中,商务印书馆又持续性地隆重推出了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主编的一系列的有关国语教育的出版物,例如:(1)《国语留声机片课本》,1922年;(2)《中国国语留声机片课本》(编辑并灌制,供外国学生用);(3)《国语新诗韵》(附平水韵),1923年;(4)《国际音标国语正音字典》(赵元任正音,赵虎廷、孙珊馨编校),1926年;(5)《新国语留声片课本》(注音符号本、国语罗马字本两种),1934年。[6]

赵元任灌制的国语唱片课本因为利用了新技术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并且凭借商务印书馆庞大的分销网络而迅速在海内外广泛传播。陈塵若在《赵元任与商务印书馆》一文中谈到缅甸华侨学校教学情况时指出:“三十年代,家父陈孝奇先生从缅甸东部到仰光,应聘到三山会馆主办的国民小学执教……华商商会秘书陈汉中 (字伟义)建议突出国语教学以吸引学生……这当然是好注意。可是几位教员,官话懂得有限,怎么办?事有凑巧,商务印书馆的国语留声机片课本推销到仰光来了。据家父回忆,学校当即兴冲冲购来,教师们头天晚上围拢来听唱片先学,第二天早晨再教给学生,现学现教。当时留声机很时髦,有的教员上课干脆把留声机提上讲台放唱,学生们立即掀起学习热潮。这么一来,国语教学不但试教成功,而且稳定下来,又在社会上获得好评,入学学生激增,……华侨社会因国语普及而大大增强了团结。……赵元任这套课本的确‘打破了教科书的传统的沉闷’,教师丝毫不感觉‘教发音是最枯燥无趣的事’,也深深打动了当时我们这些小学生幼稚好奇的心灵。”[7]

由上述可知,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轰轰烈烈的国语运动中,商馆利用当时先进的录音技术,约请专家灌制留声机片,不仅为国内学校,而且为国外的华侨学校提供了一个相对标准的国音国语范本;既促进了国内国语运动的持续、深入的发展,又为推广海外的汉语教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借用留声机教授国语,其教学功效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可以辅助人工传习,指正发音,矫正语调,而且留声机以其相对准确的发音和强大的反复播放功能,给广大语言学习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任何其他纸质教学媒介所无法与之相媲美的。并且,留声机片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播放、跟读和自修,在当时独特的历史背景下,它的语言教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更为重要的是,留声机片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兴趣,调动了其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有力地改变了国人自学国语的语言环境,从而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之效能。

四、开办以培养国语教员为目的的国语学校

为了保证国语运动能够深入、有效地持续开展,并为国语运动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商务印书馆特意于1921年4月创办了一所附属国语学校,命名为国语讲习所,先设师范班,后设暑期讲习班。前者学员60人,3个月毕业;后者学员502人,6个星期毕业。[8]1924年3月,商务印书馆又创办上海国语师范学校,聘吴稚晖为校长,方叔远为主任,李梦明、吴研因、沈雁冰、郑振铎、周越然等为讲师,[9]普通科第一期学员50人,第二期54人,第三期89人,补习班52人,暑期讲习科102人。[10]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一波又一波的学员在毕业后奔赴于各地任教之际,也同时把国语知识的种子撒播到了全国的四面八方。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以异常敏锐的历史嗅觉,凭借其雄厚的出版实力,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出版资源,秉承“以辅助教育为己任”的出版教育理念,全方位、多层面地开展了持续数十年的国语教育实践活动,大力传播国音国语知识,努力促进国人运用国语之技能,为推动国语运动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国语运动史上大大地涂写了浓重的一笔。早在半个世纪以前,这场声势浩大的国语运动已经步入了历史殿堂,但商务印书馆在这场运动中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将永远熠熠闪光。

[1]周振鹤编.晚清印业书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278.

[2]黎锦熙.改学校国文科为国语科.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6-30.

[3]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商务印书馆,1924.12:118.

[4]王云五.本馆与近三十年中国文化之关系.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1992:284.

[5]黎锦熙.何谓国语运动.黎锦熙语文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0.

[6]商务印书馆编.商务印书馆图书目录(1897-1947).商务印书馆,2007.

[7]陈塵若.赵元任和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九十年.商务印书馆,1987:604.

[8]本馆四十年大事记.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1992:689.

[9]申报,1924-2-20.

[10]本馆四十年大事记.商务印书馆九十五年.商务印书馆,1992:693.

猜你喜欢

赵元任白话文国语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赵元任早期琴曲的“选(编、创)曲配伴奏”思维分析
店员嘲笑赵元任
美籍华人学者赵元任的多彩婚姻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胡适妙解白话
胡适巧推白话文
胡适妙解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