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观误区探析

2011-03-20顾晓明范贤聪

文教资料 2011年10期
关键词:就业观宜宾误区

顾晓明范贤聪

(1宜宾学院学生工作部;2宜宾学院法学系,四川宜宾644000)

大学生就业观误区探析

顾晓明1范贤聪2

(1宜宾学院学生工作部;2宜宾学院法学系,四川宜宾644000)

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就业观上存在的误区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当前大学生走出就业观误区有一定指导意义。

大学生就业观 误区 引导措施

随着高校招生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应当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我们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来看,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各专业不同程度地存在毕业生供求失衡的问题,总的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私有企业虽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用人单位要求高。近年来,很多用人单位不断提高用人门槛,要求的学历越来越高,至少硕士毕业,甚至现在有的单位要求必须是“海归”硕士,根本不要应届大学毕业生。这是应届大学生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有的单位招不到人,有的大学生却有业不就。

(三)用人单位追逐名牌效应。目前,名牌大学学生就业相当容易,地方高校学生受冷落。因此,不同学校的相同专业需求状况差别很大。其实,地方高校学生的专业水平并不比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差。

(四)高校办学专业趋同。近年来,一些大专院校都瞄准热门专业,导致热门专业供过于求,加之大多数同学自身认为热门专业好找工作盲目报考,这样造成有的专业学生供不应求,有的专业学生一职难求。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观上存在的误区

大学生就业思想和观念有误,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追求大都市。许多大学生对大都市充满着向往和希冀,他们总是信奉“人往高处走”,认为大都市到处是机会,于是纷纷奔向大都市,大都市的大学生求职者人满为患,形成了没有方向感的“新盲流”,而最需要人才的地方恰恰却无人问津。

(二)诚实信用的缺失。当今社会的诚信危机影响到大学校园,目前,部分大学生不守道德、缺乏诚实信用,如大学生贷款后还款信誉较差;在求职过程中自我拔高,盲目签约、随意毁约等,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用人单位初步信任,这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也造成一定的损害。

(三)存在职业歧视。在不少大学生的眼中,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他们只选择他们认为高贵的职业,而对其他一些他们不喜欢,自认为低等的专业避而不学,避而不选。一些大学生们普遍自定身价都很高,不怎么样的工作瞧不上,好的工作用人单位又不想选他们。虽然现在大学生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大部分毕业生仍希望一毕业就找到收入高的工作,所以很多毕业生嫌弃工资低的工作,宁缺毋滥,宁等不干。

三、引导大学生走出就业观误区的措施

(一)相关政策框架体系的完善

目前,围绕推动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政策保障和工作保障。例如,在自主择业方面,破除了一切部门限制和地区限制,毕业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在自主创业方面,免除了创办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并可提供小额贷款资助;在鼓励下基层方面,除给予一定的生活保障外,在落户、职称、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在就业服务方面,不仅学校有周到的指导和服务,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也提供多种公益性服务;在择业期限方面,不仅毕业前可以找,而且毕业后两年内仍可双向选择;在困难救助方面,毕业后可以登记失业,享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特别困难的还可以申请临时救助,可以得到比如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的支持。可以说,现有政策涵盖了毕业生就业的各个方面,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

(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高校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革,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我国现有的高校培养教育模式实质上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仍然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在这样的模式培养下,学生没学到什么东西,而到了人才输出时,却遵循市场经济模式,完全由毕业生自主择业就业。这种情况下,就业当然困难,而不是所谓的“大学生过剩”。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高校应当结合地方、结合市场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培养技能型、生产型人才,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

2.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学校的就业工作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本”,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面对有增无减的就业压力,要把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18号文件(《关于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精神作为核心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三)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

1.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应做好从单纯的学生到进入社会自立生活的心理准备,要冷静思考,正确认识自我。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这就更需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就业前如何选择职业,要根据自身的个性特征来决定,要主动推销自己,要有先就业再择业的准备。

2.面向基层就业。

大学生们不要好高骛远,要甘心做最基层、最艰苦的工作,应当认识到,职业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关键是要看清自己身处的形势,端正自己的态度,摆好自己的位置,注重干事业的兴趣和心灵的愉悦。在人生价值实现上,不是依靠和别人的比较来证实自己的价值,也不需要通过其他人的肯定来获得满足,哪怕是最渺小的工作,只要能体现个人特性和自我价值,这样的平和人生就最有价值。因此,大学生应当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和城市社区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契机,到西部就业,到中小城市和社区就业,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应当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要端正学习态度,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培养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另外,还要注重培养自己待人处事的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是金子在哪里都能发光”,只要练好了“内功”,只要自己有能力,不愁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1]破解就业难题之策:理性分析毕业生就业形势.中国教育报,2006-3-24.

[2]张向前.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问题与对策分析.

[3]周辉.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报告.

[4]李丽芳.浅谈大学生就业.

[5]朱晓文.浅谈大学生就业新模式的构建.人民网(人民论坛),2009-11-24.

[6]王亮.大学生就业形式分析报告.

[7]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中人网.

猜你喜欢

就业观宜宾误区
疫情后,青年农民工就业观变了
The New Trends in Graphic Notation After 194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宜宾面塑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探讨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宜宾(外四首)
宜宾豆腐乳毛霉分离及应用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