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云过津门
2011-03-20王爱英
●文 王爱英
百年风云过津门
●文 王爱英
郁子与立民合著的《天子门户》(2010年、2011年《小说月报·原创长篇小说专号》)是一部约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全书以长芦盐商的命运为基本线索,从迫使天津开埠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写起,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展现了晚清→民国→新中国近百年的风云变幻,以及近现代史背后的津门众生相。
天津乃天子渡口之意,近代中国被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又称天子门户。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得这座有着九国租界的年轻城市,在近、现代史上别具一格,是为历史文化的特殊标本,故有“百年中国看天津”之说。《天子门户》用小说的形式激活这个“标本”的记忆,无疑是繁杂的工程;以盐商的轨迹穿梭于百年风云之中,又是具有开拓性的题材。这样一部沉浸在难以回避的重大历史事件、纠结于中西文化碰撞的长篇小说,必然考验着作者的智慧和功力。
《天子门户》是写盐商的,题材的开拓性是这部作品的第一印象。以前涉及天津这一段历史的文学创作,盐商是个空白,人们对近代天津的印象一般是租界、小站、三不管、大沽口等等,没有多少人了解天津盐商的历史,更不知道盐税在国家财政的重要位置,盐商和盐税这些名词,蕴含着怎样的历史内容,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小小的盐粒不可轻觑,这种看上去很普通的结晶体却事关国计民生,起着载舟覆舟的作用,哪朝哪代都不敢掉以轻心。汉朝就有一场著名的《盐铁论》,争论的焦点便是官营还是民营;唐朝的王仙芝、黄巢乃至钱缪诸人,都是私盐贩子,这些人最终颠覆了大唐江山,可见盐的问题有多重要。到了清朝,盐税成为清政府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加之晚清多事之秋,战败赔款多从盐税里挤压,这就更加重了盐商和盐民的负担,而天津的盐商和盐场,理所当然地成为影响清政府经济命脉的重要因素。小说中有一个情节很值得玩味:已经占据政治制高点的袁世凯小站练兵,为扩充新军实力,背着朝廷私下购买德国军火,但为了中饱私囊,居然要靠天津盐商的银子来运作方可成功。这个情节从一个方面显示了盐商的财力,更为重要的是,展现了当时天津地面上错综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这是一个西洋、东洋和土著汇聚的大码头,国与国、朝与野、官与商,各种生意就是这么做成的。清王朝风雨飘摇,身处乱世的盐商,能够在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生存,证明了其存在的能力和意义。天津盐商在近代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天子门户》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基点,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在题材的开拓性方面,无疑有着令人欣喜的突破。
一部长篇小说,人物形象能否立起来是成败的关键。盐商盛洪来是四卷本《天子门户》贯穿始终的人物,他的出场很有传奇色彩,竟是被洪水冲来的,故名洪来。这个传奇似乎蕴含着津门盐商多为外来户之意,其实这恰也暗合了天津本来就是个移民城市的历史事实。盛洪来是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形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类形象在现当代文学中一直属于稀有动物(如《子夜》中的吴荪甫),或者作为被批判的角色才偶尔出现。盛洪来却不然,他是作品着力打造的正面艺术形象,是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人物。盛洪来及其家族的命运,体现着中国民族产业(盐业)发展史的脉络。作家试图以盛洪来这一脉络穿针引线,描画津门市井的风土民情,揭示天津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稀有动物,盛洪来这个形象必然有其独特性,他既非被批判的角色,又不是红色资本家。作品没有把这个盐商描画得无所不能,他有着普通人的共性和弱点,也犯过错,亦有一筹莫展之时。但盛洪来具有坚忍不拔的品格,机敏、智慧、正义和超人的胆魄是其特点:他选好时机做麻袋赚钱,扩大生产规模后麻袋被歹人烧毁也不气馁;他运筹帷幄告御状,获得跟慈禧对话的机会;他利用日俄矛盾,将大批定瓷赝品卖给他所憎恶的日商,然后再让俄罗斯海盗半路打劫,将这出戏导演得天衣无缝;他从斗都统衙门到抵制洋货、修铁路、收回山东盐场等一系列爱国义举;为了生存他斡旋于朝廷与洋人之间,并深陷婚姻、家庭危机,被人暗算难免牢狱之灾等等。这些情节设置刻画了盛洪来的成长历程,使这个人物形象由浅而深地立体起来。作品还牵涉到诸多历史名人,如溥仪、慈禧、李鸿章、袁世凯、僧格林沁、载沣,以及化工实业家范旭东、教育家张伯苓、书法家华世奎等等。作品中的人物,上有帝王将相、寓公贵族,下有拳众帮伙、妓女草民,可以说三教九流,无所不包。这些人物形象不是简单的道具和政治符号,他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网和社会生态。朝廷、洋人及各种政治势力对盛洪来都有制约,他始终处于一种复杂特殊的历史环境,周旋于纠结与矛盾之中,而这个人物形象正是由此而生,山高人为峰,险恶的环境恰好凸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大众化叙事策略是这部作品的文本特征,它以一种大众文学的形式,糅合了民间文学与通俗小说的写法,结构并不复杂,采取的是交叉叙事,几条线索交相并进。语言浅白,并力图用具有天津味的方言,传导天津的地域文化、民风民情,呈现出自己的语言特色。
小说中很多人物多以绰号命名:吴不知、笑面胡、碎催、张罗、能耐耿、汪酸梅、屁屁蛋、狗烂儿、范神叨、大茶壶、万样娇、催命鬼等等,这些类乎民间故事里的名字,以其职业特征或性格特点对号入座。人物姓名符号化,除了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意义之外,阅读时也会加深印象。这在民间文学中最为常见。
小说在叙事中很注意传达历史文化信息,如第二部开头对1895年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前广场的描写,在很短的篇幅中就展示出颇具时代特色的巴拿马草帽、圆边墨镜和地图报纸,同时也让风筝、风车、面人、糖人、泥娃娃、蒙葫芦这些民俗工艺品逐一亮相,当然还有包子、锅贴、炸糕、麻花、煎饼、卷圈、臭豆腐等各种地域特色的吃食。这些信息说明,墨镜、地图和报纸在那个时候已经与面人、麻花、泥娃娃共同构成了一道中西合璧的风景线,而某些所谓历史题材的小说,明显缺乏这种文化氛围的描写。
这部小说善于从野史、传说中汲取民间文化的元素广为我用。作揖拜年是中国人交往的传统礼节,但却被洋鬼子当作是义和团练功,于是抓起来便杀——只是这样蕴含着文化意味的小说细节不多。联军攻入天津,到处杀人放火,棺材铺行情见涨,木桅厂纷纷改行经营棺材,这个情节远比直接写杀人场面更为小说化。还有像津门武林与俄罗斯海盗比武打擂那一章,表面看是传奇故事或武侠小说的套式,比较陈旧;然而,这背后却是盐商盛洪来的精心设计,前因后果铺排有序,皆因盛洪来的人物塑造隐含在里面。
从小说的内容看,这是一部主旋律作品。显然,主旋律作品并非紧贴政治、图解意识形态的应景之作,那是一种误读。《天子门户》提供了这样一个主旋律的文本,还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有何不足,洋洋百万字的长篇,稍感冗长,第四卷与第一、二卷相较,节奏又略嫌仓促。如何拿捏艺术虚构与历史现实的关系,也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