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个案

2011-03-20周明圣

文教资料 2011年4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优质

周明圣

(成都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高校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个案

周明圣

(成都大学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有效开发和利用高校优质课程资源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途径之一。为此,绵阳师范学院展开了积极探索,主要的措施有:以选修课程为纽带,实现教师特长与学生兴趣的“共赢式”发展;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实现课程质量的“阶梯式”推进;以电脑网络为平台,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互动式”共享;以优秀师生为表率,实现师生素质的“连带式”提高。

高校优质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这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人们普遍意识到,在校大学生数量成倍增长与高校课程资源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是造成高校教育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虽然已有人对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但其对象主要是精品课程,对于其他的优质课程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则没有引起重视。为此,绵阳师范学院从精品课程、选修课程、电脑网络、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对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高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以选修课程为纽带,实现教师特长与学生兴趣的“共赢式”发展。

教师的专业特长是一种优质的课程资源,发挥教师的特长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学校开发和利用优质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绵阳师范学院在专业教育课程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实行“2+2”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即一二年级着重于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到了三四年级,依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兴趣,设立多个方向,多开选修课,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方向进行学习,实现基础打通,分流培养,有利于学生“一专多能”的养成。选修课尤其重视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实践教学环节贯穿于选修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形成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分层次—模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选修课程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进行申请,经过专家严格审查和评选后才能开设,课程内容往往是教师专业研究特长所在,而学生选修该门课程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自己对该课程很感兴趣。在这种条件下开设的选修课程有利于教师特长与学生兴趣的“共赢式”发展。绵阳师范学院选修课程的开设遵循“内容精、课时少、门类多”的原则。在教务处的统筹安排下,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每门课的课时量相对较少,以尽量增加选修课程的数量,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2004年以来,我校已经开设了58门校级公共选修课程、76门院(系)级公共选修课程。这些选修课程既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又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发挥。

二、以精品课程为龙头,实现课程质量的“阶梯式”推进。

精品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以此为龙头,可以实现课程质量的“阶梯式”推进。2004年,绵阳师范学院出台了《绵阳师范学院“精品课工程”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确立了资质课程、优质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建设层次。其中,资质课程重在审核,合格方能走上神圣的教学殿堂;优质课程从资质课程中推选,重在鼓励建设;精品课程从优质课程中选拔,重在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部的课程建设。在“三层次”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本科教学的需要,响应社会的质量呼声,确立了“阶梯式推进”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思路。首先通过学校立项,设立专项资金资助一批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出钱、出物,院系出人力、出智慧来共同建设精品课程,起到精品课程的模范作用,发挥课程建设的荣誉感,凸显课程建设的价值,营造崇尚质量的氛围,使质量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为巩固“教学立校”的办学思路、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然后以精品课程建设寻找支撑点,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辐射其他相近的一批课程。最后,使优质课程按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行建设,使资质课程按照优质课程的标准建设,使课程建设的三层次(资质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提升为两层次(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力争达到所有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精品化,其余课程建设优质化。从而,真正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走在四川省同类院校的前列。自2004年以来,绵阳师范学院已审核资质课程770门,评选优质课程138门,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精品课程62门。精品课程涵盖了10大学科、33个专业,占到本科必修课程总数的10%左右,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而带动的相近课程建设约150门,占到必修课总数的近20%,其辐射作用正逐步扩大。

三、以电脑网络为平台,实现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互动式”共享。

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其自身就是一种重要的优质资源,同时它能够呈现、传播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便捷的网络通道,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成为课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途径。2006年至今,我们建成了涉及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多方面的应用平台,积极利用校园网络的软硬件资源开展了邮件服务、教学与实验管理服务、数字图书服务等应用。目前,学校共建有二级部门网站46个、科研网站18个、网络资源网站5个,其他专业、专题网站7个,还链接了校外11大类246门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全校重点学科、名牌专业100%拥有专业资源库,重点课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100%拥有网络课程,主干课程80%以上拥有网络课程。通过网络系统使网络教材、电子教案、讲授教材、视频信息、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参考资料、课程测试、作业等模块便捷地在师生、学生之间传递,这些模块涵盖了网络课程资源类型的全部,包含了文本、图形(像)到音频、视频、动画等方方面面,是现代教学的新尝试。网络课程资源中有教学录像、教案、课件,资源有文献书目、图片、流媒体、站点资源、案例等。在进行网络资源开发时尤其考虑师生、生生之间同步、异步的互动交流,设计了多种互动形式,如论坛、网络答疑、留言簿、聊天室、blog,以及教师评学、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等,互动交流平台是师生、生生间沟通的空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和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便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真诚的沟通和对话,增加交流的频率和信息,明显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以优秀师生为表率,实现师生素质的“连带式”提高。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师生队伍“连带式”质量提高主要是指充分发挥高校优秀教师和学生的示范、指导、激励等作用来带动其他师生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的各种措施。它主要包括老中年教师帮扶青年教师制度、名师工程制度、青年优秀教师示范制度和博士副教授学术报告制度等。2004年来,学校从校党委书记、院长到教务处长均为青年教师举办了教学专题系列讲座。学校制定并实施了“一对一”帮扶制度,让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从而使得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得以传递,新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也避开了很多弯路。2004年,学校开始进行教学名师评选,其中一人后来进一步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名师。2007年和2008年,我校还专门组织了两次全校性的报告会和教学技能展示会,让教学名师介绍经验和展示教学风采。2005-2008年,学校连续举办了绵阳师范学院第四、五、六、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并组织青年教师现场观摩,事后让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给全校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和讲授教学方法。为发挥教授、副教授、博士等优质师资的作用,我校还出台了相关政策,规定拥有副教授或博士以上职称或学位的教师必须每年开展一次学术讲座,必须对本科生进行一定课时的教学。近两年,我校还精心组织了优秀教学团队的评选和建设活动,以此带动其他教学团队素质的提高。此外,我校还特别注重发挥优质学生资源的重要作用。校系两级近年来每年都举办学生课堂教学技能比赛、大学生才艺表演、上下届同学各种经验交流等活动。通过这些方式让高校的优质人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增强高校内部的造血功能,使高校教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

统工程。以上每个方面的改革与整个改革之间都是一种全息的关系,各方面改革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在高度重视每一方面改革的同时,必须将这些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是我们目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点,但课程资源内涵的丰富性还要求在教材、专业、教学设备、地方资源或社区资源、家长等其他方面展开积极的探索,这也正是我们今后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教学资源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浅析《Photoshop》精品课程开发及网站建设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