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模因论的角度解读流行语“被 XX”

2011-03-20熊永红

外国语文 2011年2期
关键词:模因宿主结构

熊永红 曾 蓉

(1.湖南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外语系,湖南 娄底 417000)

近年来,“被 XX”结构在中国互联网上异常活跃,被中国网民大力推崇,掀起了一股“被 XX”的热潮。“被”字甚至被评为 2009年中国年度汉字①《南方都市报》,2009-12-30,A16版:【网络语文 2009】,并荣幸地入选由国家语委编著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9》②《法制晚报》,2010-10-16,见网页 http://news.sohu. com/20101016/n275801509.shtml,其火爆程度可想而知。本文将从流行语“被 XX”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运用模因论分析“被 XX”结构被广泛复制、传播的过程,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语言内在与外在原因。

1.流行语“被 XX”产生的背景

“被 XX”首现于“被自杀”。安徽省阜阳人李国福这位多次进京举报该市颍泉区原区委书记张治安非法占用耕地、修建豪华办公楼“白宫”等问题的举报人,在监狱医院中蹊跷死亡后,其家属坚决不认可检察机关作出的“自杀”结论,因为争议一时无法达成一致,于是,有网民说,李是“被自杀”的。随后,一篇题为《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注水的就业率!》的文章于 2009年 7月 12日发表在天涯论坛上,作者“酱里合酱”说道:“我就业啦,就业啦,太兴奋了,而且是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就业的!”“被就业”一词应运而生。“被”字句式近日再次扩容,席卷了各大网络报刊。请看如下例证:

(1)教育乱收费的最高境界是被自愿 (扬子晚报,2009-05-29)

(2)新语流行:工资被增长水壶男杠杆女成为新潮流 (南都周刊,2009-08-07)

(3)被快乐:“被时代”的应对之策 (南方网, 2009-08-20)

(4)一场“被健康”的游戏规则 (中国经营报, 2010-05-15)

(5)商家收费藏于暗处市民屡屡“被服务”(福州晚报,2010-08-31)

(6)记者观察:中国“被 G2③G2是 Group 2的简写形式,是仿 G8而造的一个词,意指由美国和中国组成的两国集团。G2概念的始作俑者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在伯格斯滕看来,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方向确实在朝着 G2迈进。但他也承认,中美两国都不可能承认 G2。他澄清说,在构建 G2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原则,一是非正式的、私下的关系;二是不以 G2去取代现有国际组织,而是使这些国际组织更好地运转,中证网,2009-8-11,见网页http://www.cs.com.cn/xwzx/04/200908/t20090811_2177499.htm”了吗?(中国证券报,2009-08-11)

按照传统语法的观点,“被”字句的成立要满足诸多的条件,例如:“被”字后必须紧跟一个动词,而且必须是及物动词等。但在以上例证中,“被 ××”结构似乎与传统语法的要求格格不入,“被”字后面既可接不及物动词,如例(1)中的“被自愿”,例 (2)中的“被增长”;也可接形容词,如例 (3)中的“被快乐”,例(4)中的“被健康”;还可接名词,如例 (5)中的“被服务”;甚至还可以接外来词,如例 (6)中的“被 G2”等。“被XX”结构挣脱传统语法的束缚,一时间似乎成了一种万能句式。似乎举凡在人们不知情或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动从事的活动或产生的状态,都可用“被 ××”来概括。

2.模因论概说

模因论自何自然(2003)引进国内以来,受到语言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出现了与隐喻、翻译、外语教学等的结合研究。模因的核心是模仿,它靠宿主的复制、传播得以生存,也正是因为语言的模仿和复制产生了不同时期内层出不穷的流行语。因此,模因论能为流行语的流传与变异研究提供一个较好的理论框架。

模因论 (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新进化主义的观点对文化传承进化现象和规律进行解释的新理论。模因论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模因这一概念起源于社会生物学,最早是由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所创。道金斯在其 1976年所著的畅销书 The Selfish Gene (《自私的基因中》)的末章中首次提到了模因(Meme)。Meme源自于希腊语,意为“被模仿的东西”,该术语是模仿基因 (gene)一词仿造而来。何自然(2007:130-131)认为模因定义的形成分两个阶段:前期被认为是文化模仿单位,其表现形式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后期的模因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而今,“Meme”一词已被广泛接受与传播,并被收录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根据《牛津英语词典》,“meme”被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何自然把 meme译为“模因”,在音义上都恰到好处,既体现了模因与基因的相似性,又表明了模仿是它的核心。模因可以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也可以像病毒那样传播,换句话说,它既可以像基因一样纵向地在代际之间传播,也可以横向地在同一代人之间传播。根据Blackmore(1999:56)的观点,判断“模因”的基本依据是“模仿”,任何一个信息,只要能够通过广义的“模仿”得以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模因可以依照传播的范围、时间和能产性,分为两大类: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强势模因是指那些生命力强、能产性高、传播范围广的模因,此类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激烈竞争中往往取胜,从而在一定的时期内得到广泛的传播;相反,有些模因如昙花一现,随时间的推移或社会的变迁,逐渐退出大众的视线乃至消失,成为弱势模因。

自模因论问世以来,对模因论的研究很快就被引入到哲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其中,语言与模因的关系尤为密切。模因是文化基因,被寓于语言之中,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另一方面,模因的复制、传播又有利于语言的发展。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更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 (何自然,2005:55)。

3.语言模因“被 XX”的复制与传播

从“被自杀”、“被就业”、“被自愿”、到“被健康”,“被 XX”结构正呈铺天盖地之势席卷着中国互联网。试举几例新闻标题:

(7)传一记者在山西采访时“被失踪”(人民网,2008-12-14)

(8)“被海归”,敢问路在何方?(潍坊新闻网2009-08-08)

(9)王俊生:足球的本质是“被看球”(南方都市报,2009-08-22)

(10)女大学毕业生莫名“被上网”(江海晚报, 2010-02-28)

(11)超市商品乱贴价格标签 牛奶“被涨价”(扬子晚报,2010-09-16)

从以上的例证可以看出:“被 XX”结构深受网络、报刊等大众传媒的青睐,传播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能产性,符合语言模因的基本特征。因此可以说:“被 XX”是一个语言模因,而且还是一个典型的强势语言模因。

模因是一种可传染的信息模式,可以感染人的大脑,被模因感染的人被称为宿主。模因是一种在宿主之间传递的认知或行为模式,靠宿主间的复制和传递而生存,它被新的宿主选择并传递需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根据 Heylighen(1998)的观点,模因的生命可以分为四个周期:1)同化,是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注意”是指模因载体足够地显著而引起宿主的关注,“理解”意味着宿主能将该呈现的模因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宿主会下意识地滤掉与已积累起来的传统文化不同或相斥的模因,选择性地接受与已存在的认知体系相适应的模因。2)记忆,模因必须在宿主的记忆中停留,否则他们就不能称之为模因。记忆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只有被宿主记忆的模因,才有被表达的可能。3)表达,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表达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4)传输,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光碟等。在传输阶段,模因从一个宿主被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传输的过程也叫复制。

模因“被 XX”的复制与传播同样也经历了上述四个周期。“被 XX”结构在“被自杀”首次出现引起网民的注意后,很快就有高校毕业生发帖仿制出“被就业”,用来调侃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签订就业协议书后的委屈与无奈心理。“被”字结构形式简洁,又是传统语法里人们熟悉的内容,容易被大众理解、接受。模因“被 XX”结构得以轻松地完成了它生命周期的同化阶段。

虽然从语法或语义的角度看,当前风行的“被XX”结构似乎有悖常规,不合逻辑,如“自杀”只能是施动者主动发出的行为,与“被”字搭配显然自我矛盾。然而,当“被”字一反常理地与“自杀”搭配使用时,似乎暗含着一种某人并非真正自杀,却被认定为自杀的特殊含义。一个简单的“被”字在无奈中蕴含了个人话语获得解放的快感,这种快感,正是克服个体在大众媒介面前无力孱弱体验的有效方式。传统语法对“被”字句式的严格要求不容忽视,然而,当今社会人们不愿意对公共权力提出公然挑衅而造成对权威的公开冒犯,同时又不甘沉默,因此试图以一种“息事宁人”的方式道出心底的质疑、愤怒、指责和委屈。“被自愿”、“被自杀”中的“被”字的使用恰到好处,出现类似的错误搭配并盛行似乎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被”字特殊的社会语用意义使它超越了传统语法的禁锢,受到大众的普遍接受,从而纳入宿主的认知体系。“被XX”结构的简练性及其深刻的寓意在广大网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根植于宿主记忆中的“被XX”结构得以完成了它的记忆阶段。

在网络传媒力量的推动下,“被 XX”结构不断被传输,被“被自杀”、“被就业”结构感染的宿主继续对此结构进行重新编码和传播,自“被自杀”后,“被就业”、“被捐款”、“被开心”、“被小康”、“被增长”、“被全勤”和“被劳模”等多种“被 XX”模因变体纷至沓来,模因“被 XX”结构完成了它的表达与传播阶段,即模因周期的最后两个阶段。

至此,模因“被 XX”结构完成了它生命的四个周期。模因“被 XX”结构继续感染新宿主,进行自我复制,带我们走进“被时代”。

4.“被 XX”成为强势模因的原因

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数量并不是很多,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大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大脑,从人的大脑被拷贝到印刷品,或是从人的声音被拷贝到光盘上。(Blackmore,1999:38)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被 XX”结构打破了传统语法的束缚,成为一个在报刊、网络等传播媒介上广泛传播的强势模因,既有语言外的原因,也有语言内的原因。

4.1 语言外的原因

4.1.1 大众传媒的推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快捷的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便捷,使事物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成为了可能。在网络上,语言的变化与更新让人目不暇接。凡是被大众同化的模因往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开来。

4.1.2 人们的心理变迁

新词语的出现和旧词语的逐渐消失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它折射着社会的发展,折射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变迁(李慧,2008)。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人们愈来愈趋于接受新鲜事物,竞相追赶最新潮的东西,以保持与时代的同步,获得被社会认同的心理满足感。

另一方面,“被 XX”结构的流行极大地满足了当下人们求新、猎奇的心理需求。此结构能帮助人们表达出在强权面前无奈和反抗的心理。人们试图在原有的表达前加上一个“被”字来道出心中的委屈与不满。

4.2 语言内的原因

4.2.1 “被 XX”结构的简洁性

由于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的有限性,经济性原则被人们奉为至上准则,人们总是趋于提高单位信息含量,以最经济的形式表达较为复杂的语义。“被 XX”结构形式简洁,易于理解,很容易被新宿主同化,进入宿主的记忆,便于广泛传播。一个看似简单的“被”字可以表达出一种略带狡黠的嘲讽与追问,体现出了人们容忍达观的冷幽默。

4.2.2 “被 XX”结构深刻的语义内涵

流行语的出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社会的精炼缩写或者描摹,“被 XX”结构亦不例外。“被XX”表义功能较强,可以简单生动地表达比较复杂的语义。

(13)网友描述:“被富裕”的生活,处处暗礁(新华网,2009-09-03)

(14)陈松伶失踪五大猜想:情变官司决裂失衡还是“被失踪”?(搜狐网,2009-11-09)

在以上新闻标题中,“被”字挣脱传统语法的束缚,与“富裕”、“失踪”一起出现,映照着现实中种种荒谬现象:某人并非真正富裕,却被认定“富裕”;某人并非失踪,却被宣布为“失踪”。“被 XX”的一方,总是弱势的一方,他们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正当权利被“合法”侵犯。网民们只能加上一个“被”字,一方面以戏谑性的方式对强权进行个人抵抗,显示出无权弱势群体寻求权力感的欲望;另一方面又暗示着一种对某些强权举措的梳理、隔膜和无奈。“被富裕”、“被失踪”等“被 XX”结构巧妙地表达出公众对个人权利的诉求,具有较为深刻的语义内涵。

4.2.3 语言类推机制的作用

语言类推机制是指通过类推作用产生新词,即利用原有语素和规则来创造词语。它是推动新词出现的不可忽视的力量。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表达需要对已有的模因进行重复使用,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类推出新模因。重复与类推是模因复制与传播的重要机制,由“被自杀”迅速类推出“被就业”、“被自愿”、“被小康”、“被全勤”、“被代表”、“被开心”等一系列“被”结构,语言类推机制的作用可窥见一斑。

“被 XX”结构形式简单,表义功能强,且能极大地满足人们求新、猎奇、尚异的社会心理和面对强权的无奈心理。公众借以调侃自嘲的“被 XX”结构,其实暗含公共精神,折射着世道人心,是弱者表达个人权利诉求的有利工具。这些语言内和语言外的因素促使“被 XX”逐渐演化为模因,并不断复制和传播,成为强势模因。虽然模因“被 XX”结构的简洁性、时代性使它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会继续盛行,但超越传统语法束缚的模因“被XX”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异我们不得而知,不宜过早定论。在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制约和自我调节下,模因会有着什么样的命运,待我们静观其变。

[1]Blackmore,S.The M em e M achine[M].Oxford:OUP, 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Heyligh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C]// Proceedings of the15th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Association Internat.de Cybernétique,Namur).1998: 418-423.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 (2):201-209.

[5]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6]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30-131.

[7]李慧.语言模因与 PK的流行 [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11).

猜你喜欢

模因宿主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
论结构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论《日出》的结构
表现为扁平苔藓样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一例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