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的现代主义叙事手法——戏剧化技巧在《梅茜所知道的》中的应用
2011-03-20王跃洪周莹莹
王跃洪 周莹莹
(上海理工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93)
一、引言
亨利·詹姆斯 (Henry James,1843-1916)是美国文学由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时期的重要作家,他在继承现实主义文学优良传统的同时,力图寻找新的创作方法来表现 19世纪末人们复杂的精神世界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对文学作品从题材内容到创作技巧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梅茜所知道的》就是詹姆斯对小说创作技巧进行大胆试验后创作出的一部长篇小说。国外学者从 20世纪中期就开始了对《梅茜所知道的》这部小说的研究。贝林杰[1]和沃西勒克[2]从道德的角度解读该小说,认为这是一个主题为纯洁受到玷污的小说;艾伦[3]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评论詹姆斯的女性观,认为这部作品体现了创作中期詹姆斯女性意识的变化;福斯[4]通过分析小说男主人公柯劳德先生的言行,则认为梅茜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她仍然被男权思想控制着,并认为詹姆斯并没有所谓的女权主义的意识。国内关于《梅茜所知道的》的研究尚不多见,陈榕[5]的《亨利·詹姆斯小说中儿童的物化现象》一书从儿童与成人的关系探讨了该小说,她认为詹姆斯作品中的儿童都经历了从成人附属物到独立个体的历程,《梅茜所知道的》中的小主人公梅茜也不例外。本文将《梅茜所知道的》放在詹姆斯小说创作转型期这一特殊背景下,来研究该作品的戏剧化技巧和现代主义倾向,探讨戏剧化表现手法在小说场景、人物视角以及人物意识中的应用。
二、《梅茜所知道的》中的场景戏剧化
现代叙事理论认为,通过叙述者讲故事和通过戏剧化的场景展示情节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著名学者约瑟夫·华伦·比奇[6]曾经这样区分过讲述和展示这两种叙事方式:传统的小说情节是作者来讲述的,叙述者的作用尤其重要尤其不能忽略,因为人物的背景和情节的发展是依靠叙述者告诉读者的;而展示故事是通过场景将情节戏剧化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感知去判断。
1.小说情节中的场景戏剧化
“场景”(scene)是指电影、戏剧或小说等中的一个场面或是一个片断,或是电影中的一个镜头[7],一般由背景、对话和行为三个要素构成。“戏剧化 (dramatize;dramatization;dramatic)就是戏剧性地表现或感情夸张地表现。”[8]笔者以为,如果一部小说戏剧化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就可以使读者像观看舞台剧一样直接观察小说中人物的行为举止。在欧美文学史上,詹姆斯是第一个提倡用戏剧手法 (scenic method)写作小说的作家,他希望小说能够像戏剧一样将事件直接展现给读者。我们将通过以下两个场景分析詹姆斯如何在《梅茜所知道的》中向读者戏剧化地展示情节。
(场景 1)
一天梅茜和继父柯劳德先生在金斯顿花园散步时,柯劳德先生感觉有一对肩靠着肩、手挽着手非常亲昵地走在一起的男女,从树林空地的那边朝着和他们相同的方向走来,身影渐渐清晰起来,
梅茜看着远处的身影,大叫:“天哪!那不是妈妈吗?”
柯劳德先生迟疑了一下,“是妈妈吗?可她在布鲁塞尔呀”。
梅茜又仔细盯着那个身影看了看,奇怪地问道:“在布鲁塞尔吗?”
“是的,她去比赛了。”
“打台球比赛吗?你没告诉我呀?”
“当然,还有很多事情我没有告诉你呢。她是星期三走的。”
前面的身影离他们更近了,梅茜仔细地盯着这熟悉的身影,说“那她又回来了,是吗?”
“就好像她从未离开过似的,”柯劳德说。
“她就是妈妈,”梅茜坚定地说。
“噢,真的是你啊!我可爱的妻子,”柯劳德先生终于大声地喊了出来。
柯劳德先生是笑着说的,但他的脸色已经变了。梅茜飞快地把目光从柯劳德先生的脸移开,并问道:“那和妈妈在一起的那个男人是谁呢?”
“我要是知道就好了,“柯劳德先生说,
……
“我才不在乎是谁呢。”[9]88-89
场景 1的背景是公园,人物是梅茜和她的继父柯劳德先生,对话发生在梅茜和继父之间,行为是在公园散步,这时有一对男女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当读到梅茜大叫“那不是妈妈吗?”时,读者仿佛看到梅茜脸上的惊讶和兴奋;当读到“梅茜仔细地盯着这熟悉的身影”,奇怪地问道:“在布鲁塞尔?”时,读者好像从梅茜的眼睛里看到迷惘和惊讶;当梅茜问她母亲的同伴是谁时,读者可以感到她的困惑和不解。从柯劳德对梅茜的回答中读者可以感到柯劳德先生对梅茜的关心和耐心,也可以感到柯劳德对他妻子艾达及其情人的漠视以及柯劳德先生内心的情感纠结。艾达与情人的突然出现,使情节突发激变,情境的戏剧化顷刻间形成,故事的发展达到了爆发冲突的临界点……
(场景 2)
“你和我女儿一起干什么?”艾达质问她丈夫柯劳德先生,柯劳德没有回答艾达的质问,却反问道:“你手里拽着的那个人到底是谁?”
“乖孩子,去那个叔叔身边去。我已经让他陪你一会儿。他很有魅力的。我有些话要对这个家伙说。”
梅茜感到柯劳德先生立刻拉紧了她的手,“不,谢谢。她是我的孩子。”
“你的孩子?”对梅茜来说,非常清楚地听到她母亲说“你的孩子?”好像她以前从没听说过柯劳德先生一样,让她感到迷惑。
“是我的,你已经放弃她了。你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关于她的任何事情,我还是从她父亲那里把她接过来的。”柯劳德先生的话显然让艾达感到震惊。[9]90-91
场景 2的背景与场景 1的相同,人物增至四人,艾达无理的质问、让梅茜感到迷茫的反问“你的孩子?”以及柯劳德“你已经放弃她了”那让艾达震惊的话语,突出地展现了梅茜母亲与现任丈夫的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从两个连续场景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艾达不顾自己的亲生女儿和丈夫,欺骗家人和情人约会,没想到会遇到自己的女儿和丈夫,她毫无愧疚、毫无廉耻地先发制人地质问丈夫柯劳德先生以掩盖自己的尴尬。
在场景 2中,读者似乎听到了柯劳德与妻子艾达激烈的争吵,可以感到艾达的无耻和对女儿的无情以及对丈夫的蔑视。意想不到的相遇、针锋相对的话语、不断加剧的冲突使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戏剧性特征,体现了詹姆斯强烈的戏剧意识。詹姆斯说:“小说的中心事物就是我的场景,就是我的主题本身……我常常沉湎于场景的奇想中,这种场景是独立的,是一种真实而又完美无缺的细节。”[10]詹姆斯通过一连串的场景给读者展示故事情节、揭示人物性格,让读者参与其中了解他们想要知道的一切,这就是詹姆斯戏剧化的表现手法在展示情节中的应用。
2.梅茜思想意识中的场景戏剧化
詹姆斯是较早关注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作家,人物的意识成了詹姆斯小说主题的中心。[11]正是由于他在小说中对人物内心意识的细致刻画使得他的小说区别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使得他成为现代小说的开拓者。
在《梅茜所知道的》中,最能触动读者的部分就是对梅茜内心世界的描写,从梅茜最初的模糊意识,到后来她对周围成人世界的了解,都是这部作品中所描写的重点。为了给读者真实地、直接地呈现梅茜的内心世界,詹姆斯从戏剧舞台的表演获得灵感,创造了把舞台场景搭建在人物脑海里的创作手法,从而完成梅茜内心世界的戏剧化展示。以下通过两个片断分析詹姆斯如何通过场景来戏剧化地展示梅茜的内心意识。在梅茜生父贝欧的情人伯爵夫人家里,贝欧问梅茜是否知道她母亲的近况,梅茜心里充满了矛盾。
梅茜知道她若是能多说一些母亲的情况,父亲就不会多问她继父母的事情了。她一直希望在为继父母保密的能力消耗殆尽之前,伯爵夫人能尽快赶过来。现在她和她的父亲离得这么近,脑海里忽然闪现这样的想法,她马上脱口而出,她告诉她父亲在公园里遇到她母亲和一个男士在一起的事情……[9]114-115
在这一场景中,梅茜犹如置身戏剧舞台上的人物,其内心活动都被戏剧化地展示给读者。从一开始,梅茜就知道她的父亲想让她记恨亲生母亲艾达,想让她说出艾达的种种劣迹。在这里,梅茜的心理活动是通过搭建在她脑海里的场景动态地、直观地展示给读者的,读者可以感受到梅茜的不安,可见她内心的焦虑和痛苦。梅茜的心理活动在贝欧弃妻儿于不顾要和情人伯爵夫人去美国时的那段也有所展现,走之前他问梅茜:“是否愿意和他同往?”[9]114此时的梅茜已不再是故事开始时那么简单了:
她非常强烈地意识到如果她流露出一丝迹象表明她已清楚地知道父亲此刻的真正意图,他会不会推翻桌子令她难堪?转而又承认什么是最适合她的书,做些好事哄哄她之后,美其名曰地说安排好她的生活,最后完全给她自由,从而抛弃她?她的那张小脸就不能再取悦父亲,这当然是她所不希望的。她又开始紧张了,一个念头忽然闪过:这次见面将是他们父女的分离,永远的分离,父亲之所以费尽心机把她带到这儿来,就是因为这次面谈对他非常重要,他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机会了。而对她来说,若没有给他如愿的回应,那她就弄糟了这次机会,这会使父亲有理由去埋怨她。一时间,她不知如何是好,是告诉父亲自己同意他的意思还是假装粘着他不放让他恼怒不已呢?[9]116
这一场景是通过梅茜内心的表白展现给读者的。梅茜看出了父亲要抛弃她的意图,她先是怕父亲发火推翻桌子,后又猜父亲发脾气后会买书哄哄自己。梅茜内心的痛苦、挣扎和矛盾通过搭建在梅茜内心世界的舞台非常生动地、充分地展现出来,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小女孩此时内心的焦虑。虽然梅茜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但她成熟了许多,她决定通过装傻保护自己。梅茜内心世界的变化展现了她的成长过程,同时也揭露了梅茜父母的无情与残忍、梅茜继父母的无德和虚伪,从而把故事中的人物塑造成与他们自我评价完全不同的形象。
在以上两个场景中,詹姆斯将梅茜外在表现与内心世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的心理画面,达到了戏剧化效果,也使读者看清了梅茜父母的卑劣行径,看清了梅茜成长的环境是多么纷繁复杂。
在《梅茜所知道的》中,詹姆斯戏剧性地展现了一位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梅茜从困惑到逐渐明了事情缘由的心历路程。詹姆斯用梅茜在不同环境中的意识活动建立了一个互为关联的“场景系统”,并使每一个场景都服务于人物意识的变化,成为小说的行动[12],从而将 19世纪那个复杂而又混乱的伦敦上层社会展现在读者面前。詹姆斯认为,《梅茜所知道的》的成功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他在小说中建立的“场景系统”[10],他说:“场景系统是我唯一可以依靠的方法,因为我总想集中展现一个行动的发展过程。”[12]场景系统使詹姆斯意义上的故事在场景的转换与推进中像戏剧一样富有张力。[13]詹姆斯认为,艺术的真实性必须通过艺术内部有序的结构以及展示过程的直接性得以实现,他将作为完整有序的“有机体”[14]的小说直接呈现给读者,使得阅读过程与观看戏剧一样具有直接的戏剧效果,因为当读者在读一部戏剧化的小说时,他就好像观看一部舞台剧一样能够直接看到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言行举止。
三、有限视角戏剧化在展示小说人物中的应用
1.视角与有限视角
视角是指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情节、背景和事件等要素而建立的一种叙事模式[15],叙事视角对揭示人物、促进故事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视角的选择决定了叙事风格。
一般说来,视角分为两种: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在全知视角的叙事方式中,叙述者像上帝一样无所不知,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安排之中。有限视角又分为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和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是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叙述事件的,叙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感情色彩,常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往往采用故事中某一主要人物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读者是通过小说中某个人物的视角来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与全知视角和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的叙事方式相比,“叙述者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但仅限于故事中某一个人物的所见所闻”[15]。第三人称有限视角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感觉到故事更加客观,更加真实可信。《梅茜所知道的》就是亨利·詹姆斯从梅茜的角度出发,应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创作的。
2.小说人物中的梅茜视角戏剧化
詹姆斯对选择什么样的人物作为自己最合适的叙事视角是十分严格的。他认为所选人物的视角必须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看到生活中的现实,“只有选择一个对生活非常敏感又善于观察生活的人才能帮助读者体验小说的真实性”[16]。詹姆斯选择幼小的、成长中的梅茜作为有限叙事视角,主要原因正像他在《梅茜所知道的》前言中所讲到那样:“小孩子对事物虽然语言表达不够丰富即时创造的词汇有点牵强,但他们更加敏感有更多的感知力,他们的视角更加敏锐,感受力更强。”[9]詹姆斯不只一次地强调梅茜在叙事中作为观察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我要让我好奇的女主人公梅茜不可避免地看到一些事情,她或许大部分的事情不明白,或许会误解一些事情,但是只有通过她的视角去展现她身边的状况,去展现那些只有她注意到的并且感兴趣的画面,我才能够很好地完成我创作这部小说的任务。”[9]从下一段中可以看出詹姆斯是如何通过梅茜的有限视角戏剧化地展现小说的。
柯劳德先生有好几天没来敲父亲的门了,若是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事情发生以增加点儿不同,时间就会暗淡地消磨过去。唯一大的变化是贝欧夫人的态度——即使父亲不在家,她也带柯劳德先生到家里来。一天梅茜独自一人坐马车回家正好贝欧夫人也回来了,贝欧夫人更有技巧地从梅茜那儿问出关于她母亲情人大尉先生的详情……突然,贝欧夫人奇怪地大哭起来,她自己曾说过她不是一个爱哭的人,就梅茜所知,从她作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家庭教师时起,她都不曾哭过,但是这次她显得很激动,还大声说这都是为梅茜好。[9]100
这一场景是从梅茜的视角叙述的。梅茜是个单纯的孩子,她的视角有限,理解力更有限,她不知道父亲不在时柯劳德与贝欧夫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也猜不出贝欧夫人原本不是一个爱哭的人为何在她面前痛哭。但通过梅茜的视角,读者可以看出柯劳德先生和贝欧夫人之间的暧昧关系,可以识破贝欧夫人贼喊捉贼的卑鄙伎俩。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也被称为隐退技巧,通过这种技巧,作者隐藏在人物身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小说,这样就为解读作品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使读者可以自由地形成自己的判断,因而使作品呈现出不确定性。詹姆斯在《梅茜所知道的》中采用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即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叙事,通过梅茜有限的所见所闻,巧妙地再现这些能够引发主人公心理反映的契机。小说中伦敦上层社会成人世界错综复杂、肮脏繁乱的人际关系,通过梅茜的有限视角戏剧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增加了其讽刺效果。“詹姆斯的叙事技巧的价值都取决于视角的选择”[17],他创造性地开始了从全知视角向有限视角转变的尝试,创造的隐退技巧使得小说充满了不确定性,“正是詹姆斯通过引退技巧使小说写作脱离了现实主义的中心,而这种技巧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征”[18]。
四、结语
小说和戏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将小说以戏剧化方式呈现给读者是传统小说家不可想像的,詹姆斯把戏剧的叙事技巧融入小说创作中,成功创作出《梅茜所知道的》这一戏剧化小说的范例。在《梅茜所知道的》中戏剧场景和梅茜的有限视角紧密结合实现了小说的戏剧化,将人物意识、故事情节等通过一系列的场景系统展示给读者。詹姆斯的戏剧化手法不仅可以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也使作品具有可想像性,因而在给读者带来直观性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空间,使小说的人物、情节和主题等都表现出某种不确定性,使得小说具有了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是詹姆斯“让我们从完美的古典小说跨越到现代小说——20世纪小说”[19],是詹姆斯在戏剧与文学那万丈深渊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1]Bellinger,AkanW.Henry James[Z].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sLtd.1988:282.
[2]Wasiolek,Edward.Maisie:Pure or Corrupt[C].College EnglishXXII,1960:167.
[3]Allen,E.A W om en’s Place in the Novels of Henry Jam es [M].London:Macmillan,1984.
[4]Foss,Chris.Female Innocence of Other inThe Portrait of Lady and W hatM aisie Knew:Reassessing the Fem inistRecuperation of Henry James[J].Literature,1995(2):253 -268.
[5]陈榕.亨利·詹姆斯小说中儿童的物化现象[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6]Beach,Joseph Warren.Am erican Fiction:1920-1940 [M].New York:Macmillan Company,1941:54.
[7]Hornby,Albert Sydney.Oxford Advanced Learners’D ictionary[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1779.
[8]Pickett,Joseph P.TheAm erican Heritage CollegeD ictiona
ry[C].Boston:HoughtonMifflin Company,2007:427. [9]James,Henry.W hat M aisie Knew[Z]. Hertfordshire: Wordsworth EditionsLimited,2000.
[10]James,Henry. The A rt of the Novel:Critical Prefaces [C].Bost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1984:110, 158.
[11]Stevenson,Randall.M odernistic Fiction:An Introduction [M].New York:HawesterWheutsheaf,1992:20.
[12]James,Henry.London Notes[C]//James E.Miller,Jr. Theory of Fiction:Henry James,Lincoln and London:U-niversity ofNebraska,1972:180.
[13]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9.
[14]James,Henry.The Art of Fiction[C]//James Harry Smith&Edd W infield Parks.The Great Critics:An Anthology of L iterary Criticism.New York:Norton,1967: 651-670.
[15]Abrams,M.H.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 m 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2004: 231-233.
[16]Miller,James Edwin Jr.Theory of Fiction:Henry Jam es [C].Nebraska: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72: 235.
[17]Cox,C.B.&A.E.Dyson.The Twentieth-Century M ind:History,Ideas and Literature in B ritain[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416.
[18]Vargish,Thomas&Delo E.Mook.Inside M odernism: Relativity Theory,Cubism,Narrative[M].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9:43.
[19]Fogel,DannielMark.Covert Relations:Jam es Joyce,V irginia W oolf,and Henry James[M].Charlottesville:University ofVirginia,19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