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福平、利福喷丁峰值浓度测定分析及护理配合
2011-03-19邢维梅刘丽君李静
邢维梅 刘丽君 李静
(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300350)
抗结核药物在抗痨治疗中,常常出现肝功能异常及肝功能损害,导致治疗失败。如何预防其发生,是抗结核治疗的关键。利福平(RFP)、利福喷丁(RFT)的药代动力学检测因经费昂贵,很难在临床实施。RFP、RFT的峰值浓度测定方法简便,对预防肝损害和如期完成疗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为我科住院病人,诊断为肺结核,耐药试验对RFP敏感者,需继续服用RFP或RFT治疗的患者89例。其中男38例,女49例。年龄18~80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为5组:成年组、老年组、有肝炎病史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组及酗酒组。RFP峰值浓度测定共52例:其中成年人14例,老年人8例,肝炎病史11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史9例,酗酒10例。RFT峰值浓度测定共37例:其中成年人10例,老年人5例,肝炎病史9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7例,酗酒6例。
1.2 方法
1.2.1 服药方法 在医护人员的面视监督下空腹服药RFP 450mg qd,RFT 450mg Bid。
1.2.2 采样方法 监督服药2周后,测其峰值浓度。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编号并写在化验单上,根据序号监督服药并注明服药时间,RFP峰值浓度取服药后2h血清检测。RFT峰值浓度取服药后6h血清检测。饮食无特定要求。
1.2.3 在无菌操作下静脉采血3.5ml加入含有促凝剂和分离胶的试管中,立即颠倒混匀5~6次,离心取血清化验。穿刺时确保顺利,避免过度震荡引发溶血。
1.2.4 根据RFP、RFT峰值浓度测定的数值在每组的分布情况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
1.2.5 护理配合 (1)根据各组患者特点进行心理指导,讲明检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避免因经济原因拒绝检测;使患者了解抗结核药物易致肝功能损害,特别是伴有HBsAg阳性的结核病患者和老年结核病患者,其肝功能损害程度更加严重[1-2];从而影响治疗的进行;(2)在监督服药前使患者了解由于药物的代谢而产生尿液颜色的改变,避免产生恐惧和担忧,服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并让患者了解肝损害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上腹部不适、纳差、乏力并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如有不适嘱其注意休息,进食清淡,报告医生并协助进行肝功能监测。但对老年入主要表现为ALB下降,ALT一般为轻度升高,可能与老年人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下降有关;(3)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各项治疗的耐受力,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4)对每位患者做到直接面视下的监督服药并做好时间记录,确保药物疗效和检测的准确性;(5)协助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检测痰菌并做好结果登记;(6)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方法进行采血。
2 结果
2.1 RFP、RFT峰值浓度测定在各组分布情况(表1)
表1 RFP、RFT峰值浓度测定在各组的分布情况
2.2 化疗方案完成率(指全疗程方案均含RFP、RFT)情况比较(表2)
表2 RFP、RFT两组药物浓度监测下化疗方案完成率情况比较n(%)
2.3 临床转归。在监测峰值浓度的89例患者中,75例吸收好转占84.3%,14例无变化或恶化占15.7%。
3 讨论
3.1 RFP、RFT在抗结核中因其副作用,尤其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导致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肝受损,影响治疗的进行,甚至使化疗中断,影响预后,并易使结核杆菌产生耐药性。本组患者均完成了RFP、RFT峰值浓度测定,80%以上均能全疗程完成化疗方案,同时监测肝功能、肺内病变好转情况和痰检情况,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且没有出现严重的肝损害。
3.2 在个体化治疗当中,最令人们担忧的是,药物减量使用后是否影响化疗效果,根据以上统计看,尤其在老年人、肝炎病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酗酒等患者,参照峰值浓度测的结果,给予适量的药物治疗,既能达到理想的疗效,也能减少肝损害的发生。
3.3 RFT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利福霉素类抗生素,与RFP相比,具有高效、长效和低毒三大特点。对于RFP胃肠道反应严重,肝损害较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通过临床观察,化疗的完成率、病变好转情况和痰菌控制情况,与RFP组接近,根据监测情况给临床医生选择药物治疗提供了良好途径。
[1] 阎明.药物性肝病的发病机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4):240.
[2] 汤武生.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72例临床分析[J].实用肝脏杂志,2006,10(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