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使用的消毒诊疗物品保存方法研究
2011-03-19李晓红杨俐尹俊辉雷新
李晓红 杨俐 尹俊辉 雷新
(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四川内江641000)
《消毒技术规范》对可重复使用消毒诊疗物品要求经浸泡消毒后干燥无菌保存,对具体保存方法和保存时限未做明确规定。笔者为了得到有效可靠的依据,明确保存方法的期限,保证临床使用安全,降低重复消毒的成本,将全院可重复使用的消毒诊疗物品纳入供应室集中消毒管理,对改进的包装方法和保存条件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A组包装材料采用普通食品袋,经低温等离子灭菌后,用来包装可重复使用的消毒诊疗物品。B组包装材料选用治疗盘外铺治疗巾。
1.2 方法
1.2.1 清洗消毒方法 (1)回收:各科使用后的湿化瓶、面罩、呼吸机螺纹管、吸氮器连接管等可重复使用的诊疗物品不作处理(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物品放于黄色塑料袋内,并做好标识),集中放于供应室回收箱内,由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集中收回;(2)清洗:将统一回收的诊疗物品放于1∶100多酶洗液中浸泡15min,浸泡时注意将管腔内注满水以达到充分的浸泡;(3)消毒:将清洗干净的诊疗物品放入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4)冲洗:消毒后的诊疗物品和管道用无菌蒸馏水反复冲洗,清除残余消毒液;(5)干燥:冲洗后的诊疗物品用专用方盘送包装间,放入低温干燥箱内烘干。
1.2.2 包装与保存方法 (1)A组: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双手后,戴无菌手套,用预先经低温等离子灭菌好的食品包装袋按诊疗物品使用需求进行包装,包装后随机编号,每个包外注明消毒日期。B组:将干燥后的诊疗物品放在铺好的治疗盘内,盘外注明消毒日期,存放在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内。保存时间为7d;(2)将A组包装后的诊疗物品随机分为A1、A2组。A1组存放在临床科室治疗室内,A2组存放在供应室无菌室内。保存时限为14d。
1.3 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接触黏膜的医疗用品规定,菌落数≤20cfu/ml,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为合格。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资料比较统计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2)
表1 消毒诊疗物品不同保存方法的细菌污染率
表2 消毒诊疗物品存放在不同地点的细菌污染率
3 讨论
3.1 本研究显示:消毒后的器具贮存在临床科室与供应室污染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与周小萍等[1]的研究结果相同。备用存放在供应室的消毒物品从第12天开始污染,污染率为5%,保存在临床科室的消毒物品在第8天污染3件,污染率为10.53%。其原因是供应室无菌存放条件较好,而临床科室治疗室进出人员多,存放条件次于供应室,医务人员触摸物品频率高。其次,由于食品包装袋属于塑料制品,较薄,容易破损,造成直接暴露的机会较多,导致细菌繁殖。因此建议,在包装完好的条件下备用存放在供应室的消毒物品保存有效期为10d,备用存放在临床科室的消毒物品保存有效期为7d。
3.2 本研究细菌谱分析结果显示:造成器具污染的细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恶臭假单胞菌、凝固酶葡萄球菌,这些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面罩、吸痰器连接管均为临床患者诊疗必不可少的器具,尤其是呼吸机螺纹管属中度危险物品,要求达到中高水平消毒[2]。呼吸机大多用于重症患者,患者抵抗力低下,一旦被污染,不仅容易导致医院感染,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工中应重视重复使用消毒物品的管理。
[1] 周小萍,张琳,林红.氧气湿化瓶与呼吸螺纹管保存方法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9):1270-1271.
[2] 何多多,陈明锐,杨燕,等.呼吸机的消毒与使用管理调查及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1):2897-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