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永久性膀胱造瘘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相关性研究
2011-03-19王瑞瑛王震陈一芬李红艳吴蓉韦敏陶凤
王瑞瑛 王震 陈一芬 李红艳 吴蓉 韦敏 陶凤
(江苏省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2)
永久性膀胱造瘘是因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尿道肿瘤等因排尿障碍不得已而施行的尿流改道手术,老年患者由于生理防御功能衰退,基础疾病多,长期带管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如因护理不当易引起并发症。有研究发现[1],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尿培养检测示膀胱内均有不同类别的定植菌生长,而长期带管引流失败常见的原因中,感染因素占21%[2],带管期间频繁地更换集尿袋会破坏尿路系统的密闭性而增加感染机会,而更换间隔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尿液性状改变。目前对永久性膀胱造瘘老年患者集尿袋更换方法的研究不尽相同,笔者对我科行膀胱造瘘出院并终身带管的老年患者进行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并提出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行膀胱造瘘出院并终身带管的老年患者共80例,造瘘原因为前列腺增生66例、尿道狭窄2例、前列腺恶性肿瘤6例、膀胱恶性肿瘤1例、神经源性膀胱4例、膀胱颈肥大1例。其中,男77例,女3例,年龄64~92岁,平均年龄77岁;置管时间最短30d,最长8年,平均610d;造瘘管更换时间为1~2个月,尿袋更换时间为3~10d,造瘘管为F14~20号双腔单气囊导尿管及F20~24号蕈状导尿管,集尿袋为普通无菌一次性密闭引流袋。
1.2 方法
1.2.1 分组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20例,排除全身其他部位感染,进行尿培养监测,结果阴性者进入研究组(阳性者给予敏感抗生素对症治疗,抗生素停药3d后取尿培养,结果呈阴性者进入研究组)。A组集尿袋每3d更换一次;B组集尿袋每5d更换一次;C组集尿袋每7d更换一次;D组集尿袋每10d更换一次。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标本采集与检测 各组病例自研究开始第15天在无菌操作下经造瘘口处的造瘘管管壁抽取尿液5ml做细菌培养。80例患者在引流系统的三个不同部位分别取样:(1)膀胱内(即80例患者尿培养结果);(2)造瘘管与集尿袋接口处;(3)集尿袋下端排放尿液处。各80份标本,作细菌学检测。
1.2.3 护理干预措施
1.2.3.1 认知干预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需终身带管的必要性,积极采取预防尿路感染的措施,提高对永久性膀胱造瘘正确自我护理的认知程度。
1.2.3.2 心理干预 患者因长期带管可因生活上的不便而产生悲观、忧郁、烦躁等不良心理,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鼓励乐观面对,说明减少尿路感染易感性因素的重要性。
1.2.3.3 行为干预 指导做好手卫生;每天用安多福消毒造瘘口2次;注意引流管的位置,防止尿液返流导致感染;集尿袋下端不可触及地面;引流管与尿袋接口处、尿袋下端在每次操作密闭性被破坏后及时用安多福涂擦;定期检查尿常规和尿培养;有尿路感染时遵医嘱应用敏感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1)造瘘患者集尿袋更换天数与尿液细菌学检查情况;(2)引流系统不同部位细菌检出情况;(3)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集尿袋更换天数与尿液细菌检出情况见(表1)
表1 造瘘患者集尿袋更换天数与尿液细菌检出情况
2.2 造瘘患者引流系统不同部位细菌检出情况(表2)
表2 造瘘患者不同部位细菌检出情况(n=80)
2.3 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减少了尿路感染、引流管堵塞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了经济及心理负担,也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 讨论
永久性膀胱造瘘的患者需终身带管,如果没有有效的护理措施,容易引起造瘘管口和膀胱感染、导尿管口堵塞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而尿路感染是引流失败的主要原因之—。因老年人抗感染能力下降,黏膜粘附力增加,膀胱内环境更适宜细菌生长,使膀胱具备了细菌定植的条件[1]。因此,必须加强预防感染的措施,减少膀胱内感染的可能性。
3.1 通过对造瘘患者集尿袋更换天数与尿液细菌检出研究发现,集尿袋更换间隔时间为3d、5d、7d时,尿液细菌检出率分别为35%、45%、55%,更换间隔时间为10d时则尿液细菌检出率为100%。因此,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综合经济因素、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庭因素,提示永久性膀胱造瘘集尿袋每周更换1次是目前较适宜、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3.2 根据尿引流系统不同部位细菌检出结果提示,排放尿液和引流管与集尿袋衔接处操作不当成为细菌上行感染的可能因素,而膀胱内感染的3株粪产碱杆菌在尿袋下端及尿管与尿袋接口处均未检出,提示有其他感染途径存在。但若忽视造瘘口皮肤护理,仍会加重造瘘口感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因免疫功能的减退,使导尿管腔外逆行感染成为细菌侵入尿路的主要方式[3]。膀胱内检出3株铜绿假单胞菌,提示在实施外科插管等损伤性操作,以及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由其他部位转移到泌尿道[1]。
3.3 造瘘管更换不当是老年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膀胱内感染的可能途径。因膀胱造瘘属侵袭性操作,如果更换造瘘管时无菌观念不强,操作不正规,也可将细菌带入膀胱[4]。若工作人员不落实手卫生规范,在为不同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操作时未及时彻底洗手或手消毒,可导致感染菌株在不同患者间交叉传播。而男性尿路感染的细菌大多通过交叉感染引起[5]。造瘘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长期住院,一旦发生尿液性状改变常常会盲目服用抗生素,有时在无症状的情况下也会预防性使用,而长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真菌性尿路感染增多[6]。因此,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尿路感染与医疗操作不当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有关。
3.4 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家庭护理管理机构,对患者实施的健康教育和行为指导还主要依赖于医院护士的延伸服务。我们采用直观的教育方式进行操作示范,教会其膀胱造瘘引流管道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对患者在自我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带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1] 蔡兰萍,唐丽君,李金梅.膀胱造瘘术永久性置管膀胱内定植菌检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5):541-542.
[2] 朱炜.实施老年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家庭护理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8):609.
[3] 韦咏坊.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06-208.
[4] 姚美文.老年科男性尿路感染的易患因素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38-539.
[5] 申正义,田德英.医院感染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993-994.
[6] 徐敏,徐榕,张优琴,等.留置导尿管与医院泌尿系感染的关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5):368-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