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社团活动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2011-03-18戚忠
戚忠
(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 300040)
高中阶段社团活动与职业生涯教育结合的可行性
戚忠
(天津市耀华中学,天津 300040)
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高中阶段社团活动与职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能提升高中生的生存能力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中;社团活动;职业生涯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传统思维都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基础知识,为将来步入大学深造,进而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其实,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在关注并发出呼吁,请求学校、家庭和社会携手,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防止大量的人才浪费现象潜在损害学生的求知创造的积极性,减少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温室花朵”的出现,杜绝自我孤僻偏执甚至暴戾病态人格学生的产生。那么,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初步阶段的高中学生,利用学校社团组织作为知识学习之外的兴趣园地和锻炼自我社会能力的实验田,在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制造社会合格“产品”过程中是否能够有所作为呢?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也是学校、社会和家庭所期待的,学生日后要步入社会,这不仅需要他们有理论知识,同时需要有实践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培养的。但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亲身进入社会学习、实践是不可能的,而社团活动就是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初步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中社团活动对于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改进现在的高中社团组织,调整活动方式,提高社会重视程度,获得广泛深入的社会支持。我们都赞成这样的观点:最困难的就是认识自己,最幸福快乐的就是做回你自己!而学习是一种艰苦的求索,是毅力耐力的磨练。苦乐之间,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恐怕很多人都摇头不知,艰苦求索的东西是什么?知识本身吗?很多人又会茫然无解。中国学生不缺乏学习的方法和毅力,但很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设计,缺乏属于自己前途之路的灯塔和航道!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解释,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社会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依此也就是说,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导学生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规划转化为现实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具体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育,自我职业潜能分析能力培养,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核心素质的培养等。职业生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关系到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目前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发展很快,但职业生涯教育应该将重心放到基础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高中学生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不可能这么全面,但至少在学生兴趣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比较学生社团和职业生涯规划,会发觉相似点很多,兴趣爱好是共同的基点,发挥所长是一致的根本,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磨练,培养本领,增强与人交往能力,在爱好与学习、现实利益选择中学会恰当取舍,保证主要利益的现实思维与做法的养成等都相近相似。因为顺其自然、顺势而为正是选择的最高境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则是教育的最高法则。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的理论,这一理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这同样与社团建立的目的一致。
高中生逐渐具有了初步接触、认识社会的能力。尽管不成熟,但已经建立起一定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以之为指导认识社会。在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范围虽然是狭小的,但是已经能够以一定标准来衡量社会,这就是高中生进入社会所具有的前提。按照美国职业指导专家萨帕(Donald E.Super)的职业发展过程“五段论”,高中阶段已经由成长阶段(出生~14岁)的以幻想、兴趣为中心,对自己所理解的职业进行选择与评价过渡到探索阶段(15~24岁),逐步对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对职业的社会价值、就业机会进行考虑,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或开始从事某种职业。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不断摸索弄清自己的职业取向,发展符合现实社会的自我;增强社会交往协调能力,学习开创较多的机会。而我们职业生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高中生还缺乏“成长阶段”的幻想课,而单单依靠目前单薄的职业生涯师资力量和微薄的资源投入难以迅速扭转职业生涯教育的落后现状(甚至大多数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是空白的),因此要依靠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两者紧密结合必将迎来双赢的大好结果。
第一,通过广泛并更加开放的社团活动和更加细致化分工的社团组织建设来挖掘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将其作为职业生涯教育培养的切入点,通过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给多数人一个抒发自我想法、适当进行利益争辩的泄压缓解渠道,培养更加健康的人格;把社团从凤毛麟角才子佳女的学校装饰转变为广大学生的兴趣实践园地。如果在谷歌网上查询“中学生发明”字条,2009年10月5日获得大约833,000条查询结果,“中学生发明网”获得大约592,000条查询结果。简要查看,发现有12岁中学生发明的会走路说话垃圾桶,有发明小组发明的塔吊用遥控提抓手、早餐健胃腰带;永康一中高二学生胡瑜针对汶川地震,运用高中物理知识发明的地震报警逃生仪;还有学生发明的智能站牌、节能红绿灯;登封一中15岁女生张诏月因电脑线杂乱发明的世界上最细的电脑网线等。据网络报道,有的发明专利卖到了数百万元,有的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投入生产使用指日可待。可以想像,也许就是一个发明,把学生引入了职业设计的大门,就是一个发明的成功,让学生找到了实践学习的快乐。这样的兴趣学习是书本学习有益的补充,83万和59万不代表中学生发明的数量,但完全可以说明坚持兴趣的中学生不乏其人,获得成功的中学生比比皆是。
第二,将职业生涯教育课堂化演变分解为社团组织化,或者兴趣小组化,把学生的爱好兴趣进一步落实,具体化;实际上就是通过展示、围绕职业定位的课题研究、资料采集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老师适当指导让学生的职业目标基本定型,并摸索到自己的真实兴趣所在。这一阶段兴趣目标的个性化选择和协作支持会产生思想观点和利益选择的碰撞,是对协调一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需求资源支持能力等方面的考验,也是目前学生社团实践活动面临的最大挑战和发展的最大瓶颈。
第三,建立以指导老师为主,社团骨干为辅的社团活动成果评价机制,同时,实现社团活动常态化,对学生课题研究、兴趣发掘进行学生主导的“呼唤式”指导协助,对学生有关兴趣及职业取向模式思考研究进行系统化引导和个性化指导,这适合目前我国的激励引导习惯做法。历史和实践证明,兴趣的发现和职业的选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存在一个自己选择的过程,也有着一个引导的过程,职业生涯的选择往往与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著名教育家、革命家徐特立通过自己的教育引导培养了毛泽东等一批革命领袖,徐老的引导对于毛泽东等一批革命领袖职业选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采取社会资源共享配置方式,保证职业生涯教育和社团活动一定要突出兴趣和社会实践主题。脱离兴趣,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脱离社会实践性就无法起到锻炼启迪作用,就会成为“过家家”。遍尝美食知真味,不知不懂何谈喜爱?高中生缺乏动手能力,而社会、学校没有相关的工作、劳动对此技能进行培养,公道讲资源配置严重不足是一个主要问题,但可以采取资源共享调配的方式得到缓解。我们希望学校能组织一些贴近学生们实际生活的技能培养类的活动,和社会上一些有条件的单位合作,利用社团资源,真正提升学生们的生活能力,也为就业提供一个方向。比如学校可以与职专、技校这些技术型院校合作,在放假期间,这些学校的一些设备都空闲着,高中生正好能利用上,可以体验更真切的生活技能。对烹饪感兴趣的可以练习自己动手下厨做饭,对驾驶有兴趣的可以上汽车驾驶模拟器实战演练一番,对手工活儿有兴趣的可以练习制作小板凳、小茶几,对缝纫有兴趣的可以做衣服、裁裤子……我们能练习的技能有很多,都可以按照兴趣爱好加以培养,而且生活中的必需技能都是要过硬的,学生们在练习时是不能浅尝辄止的,这就需要学校在组织这些活动时不能像“过场子”似的,一年一次,一次就只有几十分钟,这样没有意义,学生们会感觉像游戏,不会真正用心去做。学校可以和一些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让学生们利用周末等时间,在学校组织下参与技能练习,让学生们可以常常得到练习。学校还可以利用社团活动,组织若干此类社团,让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在一起,让他们自己研究,共同学习,目标就是提升高中生的生存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中阶段社团活动与职业生涯教育应当紧密地结合起来,为高中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前景,使学生们能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发现自己,为自己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G635.5
A
1671-2277-(2011)05-0075-02
金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