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师资配置均衡的对策探寻

2011-03-18董玲玲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资源配置师资

董玲玲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 40003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师资配置均衡的对策探寻

董玲玲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重庆 400039)

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对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非均衡的问题,可以从强化政府在政策保障实施方面的责任,增加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强对义务教育师资的管理、调控和监督力度;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师资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构建标准化学校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和优化现有教师资源;完善区域内教师资源互动与共同发展机制,建立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合作与轮岗制度;构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评价指标,完善教师交流与合作的激励制度六个方面来探寻解决的对策。

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

教师资源是义务教育的支柱,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直接决定着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实现公平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的程度。从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责任承担者出发,力求增强措施的可行性,探寻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政府在相关政策保障实施方面的责任,增加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部门,只有进一步强化和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职责,才能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1]

首先,改进现行的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资的比例,增强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投入力度。目前,我国实行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和管理体制尚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和不足,并不能切实满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求。这些不足表现为义务教育投入的总量不足和区域内义务教育投资的分配不均衡,促使义务教育师资分布呈现出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分布不均衡的态势。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现县级政府的义务教育投入同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给予补偿相结合的义务教育投入原则。其中,省一级政府更应成为义务教育投入的主要承担者。[2]

其次,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以及薄弱学校的教师提供补助。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教师的收入水平存在着差距。[3]政府应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要将增加的教育投入尽可能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的学校倾斜。实现教师的工资、福利等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才能真正解决教师收入水平的差距问题。

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工资收入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建立教师工资以及福利待遇的财政保障机制。为经济落后地区教师、农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创设良好的福利条件,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的工资福利的有效发放。给予经济落后地区学校、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一定的福利补助和津贴,为这些学校的教师专门设立优秀教师专项奖励资金,从而吸引优秀的教师从教、乐教,防止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资源的流失。

二、教育行政部门应明确职责,加强对义务教育师资的管理、调控和监督力度

缩小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差距,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任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对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管理、调控和监督三个层面来实现。

首先,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创造条件,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管理和调控,缩小本地区区域内义务师资配置的差距。在规划教师资源配置时,在调配上构建有利于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体系。

其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推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管理理念,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质量监督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的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监督体系。对区域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定期进行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教师资源配置情况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寻求适合本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解决措施。

三、努力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师资需要,加强师资培训

政府部门应统筹教师的编制和资源,完善贫困地区、边远地区教师的聘任、调配和流动机制,积极解决这些地区教师资源不足、教师质量不高、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资源流失等问题。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地区的教师资源,对本地区教师实行余缺互补的政策。确定本地区的教师数量,调控学校的岗位编制,监督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要按编制聘用教师,使超出编制的教师到缺少教师的学校任教。[4]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对贫困地区和偏远农村地区制定教师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和优秀师范毕业生到这些学校从教。由于这些学校在地理位置偏远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应对这些地区的教师,按辛苦程度提高福利津贴补助标准,其基本医疗和教师的养老保险等费用,要积极纳入财政预算给予支持。尤其是在调控教师编制时,应尽量增加这些学校的教师编制,缓解因教师资源稀缺,而导致的教师负担课程过多的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教师培训政策,提高对农村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操作性。[5]尤其要把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师资培训经费充分纳入义务教育的财政预算,特别是参加培训所需要的交通、生活等费用要及时给予补偿,增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制定专门的农村教师培训政策,通过安排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在职教师参加专门的脱产学习和在职进修,并同相关师范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结成对子,通过在高校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素质。

四、调整学校布局,构建标准化学校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和优化现有教师资源

实现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均衡,有必要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等级评估,推行中小学校标准化体系建设。杜绝一些“示范学校”、“窗口学校”、“实验学校”等中小学校,追求资源配给上的优势,而拉大学校之间师资配置的差距。[6]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化学校体系建设,可以促进每一所中小学,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而能够基本平等、公正地分配到教育资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设有利的前提条件。

全面提高教师的质量,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师资的差距。首先,严格规定教师入职标准,认真贯彻教师资格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从业素质进行严格的考核,并积极吸引优秀的人才从教,保证进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从教教师的质量。[7]其次,调控本地区优质的教师资源,充分利用本地区优质的教师资源,通过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优质师资去相对落后、薄弱的学校任教,均衡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的分布。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城乡远程教育体系,使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走进农村学校、走进薄弱学校的教室,让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可以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充分实现优秀教师资源的有效利用。

五、完善区域内教师资源互动与共同发展机制,建立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合作与轮岗制度

进一步打破优质、劣质教师资源过度集中的状态,促进师资均衡配置,需要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定期的交流合作与轮岗制度,为实现本区域内部的学校之间优秀校长和优秀骨干教师的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首先,实行区域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去贫困地区学校、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任教、交流等方法,促进这些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建立和完善优秀师资流动的优化机制,防止义务教育阶段的优质师资的浪费,从政策和制度上促进区域内部优秀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

其次,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促进教育师资共享。教育行政部门要实现优秀师资遍布每一所中小学,规划和分配固定比例和适当年龄的优秀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实行从城镇到农村再到城镇学校的轮岗任教。制定优惠政策,对于教师轮岗期间的任教年限和工资待遇要制定明确的标准,而且教师在轮岗期间的职称评定、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等要给予奖励和补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和校长轮岗制度,可以促进各个学校先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为落后的学校带去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成熟的教育管理经验。

六、构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评价指标,完善教师交流与合作的激励制度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的指标体系建设,对于帮助政府即时发现和检测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基本状况,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的评价指标, 最重要的是选取的评价指标要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便于理解、掌握和判断。

从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师资配置均衡化的评价指标。主要体现为:第一,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数量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是否能实现大致的平衡。第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的质量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是否能体现相对的均衡。第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的结构是否基本趋于合理。着眼于本地区的教师资源配置的数量、质量、结构的合理均衡,将有利于客观地判断师资配置的实际。

从教师资源配置情况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三个层面来评价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是否均衡,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教师资源配置情况评价的科学性,从而对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均衡化的评判趋向全面和精确。

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完善、落实教师交流与合作制度。结合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和完善教师交流与合作机制,激励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去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任教,积极为其所帮扶的学校和教师服务,保障教师交流与合作制度顺利有效实施。通过制定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人事制度与奖励制度的具体措施,从制度上对于教师在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奖励给予保证。积极拓展教师交流与合作的有效路径,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整体设施,提高教师交流与合作的奖励标准,增强教师对城乡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吸引力。

另外,要依靠市场配置和整体调控相结合的教师资源配置机制,来满足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教师资源供给。增加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经费投入,积极增加参加交流合作的教师的收入与福利,对于积极参加教师交流与合作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职业晋升等方面创设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完善教师交流与合作的激励制度落到实处。

[1]文东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政策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28-30.

[2]曾天山.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思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J].教育研究,2002(2):16-18.

[3]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J].教育研究,2002(2):8-10.

[4]李小红,邓友超.论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J].教育科学,2003(1):9-11.

[5]宁本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第三条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4(9):21-23.

[6]杨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自美国的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4(11):10-14.

[7]杨军.关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思考[J].民族教育研究,2005(3):74-82.

G521

A

1671-2277-(2011)05-0069-02

刘升芳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资源配置师资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优秀教师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优秀教师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