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战2012,国民党的三张王牌

2011-03-18杨昆福

统一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祖国大陆马英九两岸关系

■ 杨昆福

决战2012,国民党的三张王牌

■ 杨昆福

2008年大选,国民党推出的“马萧配”大胜民进党“长昌配”220多万票,终结了民进党在台湾长达八年的执政,成功夺回台湾最高领导人之位。加上先前在第七届立法机构取得超过四分之三的席次,国民党在台湾政坛奠定了“完全执政”的地位,可谓气势磅礴如日中天。然而国民党好景不常在,曾被学者预言二十年内难以翻身的民进党触底反弹绝地反攻,从2009年3月苗栗民意代表补选迄今,12席民意代表补选一举拿下9席,在县市长以及“五都”市长选举中,得票数大幅成长超过百万以上,民进党气势慢慢回升并呈上涨趋势,相形之下,国民党却屡战屡败节节败退,坊间普遍认为台湾政治生态逐渐呈现出“蓝消绿长”的态势。由此可见,大环境对国民党不利,然而,我们能因此得出2012年大选民进党必胜、国民党必败的结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两党仍有各自努力的空间,输赢乃是未定之天。总体而言,2012年两党决战的议题不外有三个层次,亦即:岛内、两岸以及国际。而在这三个层次的议题中,尽管民进党攻势凌厉,但是国民党仍然有着前者难以企及的优势所在。那么国民党在因应民进党发起的攻势中有哪几张王牌呢?

第一张王牌——两岸关系牌

民进党当政八年政绩乏善可陈。为了掩饰执政无能、经济严重衰退景象以及寻租贪腐行为,转移民众对当局的不满情绪,民进党大肆进行意识形态操作,常以泛政治化的口号和议题来激发民粹,操弄族群斗争和省籍纠纷,分化和撕裂台湾社会,严重恶化两岸关系。陈水扁政治操作不断,无所不用其极,提出所谓“一边一国”主张、鼓噪“正名制宪”、推行“去中国化”政策、推动所谓“防御性公投”等等。诸如此类的“台独”冒险活动,严重破坏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将台湾海峡推向战争的临界点,两岸关系降到冰点,彼此间的互信荡然无存,成为严重威胁东亚区域安全和稳定的引信。马英九上台后,对民进党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进行拨乱反正,积极调整大陆政策,站稳承认“九二共识”的立场,两岸互信在热络良性互动中慢慢培养和累积,台海告别战争“燃点”,和平曙光重现。近三年来,在两岸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海协、海基两会恢复制度性协商、两岸实现“三通”、台湾开放陆客赴台旅游、签署了15项协议等等。两岸关系的新局面,得到了岛内民众的支持和认可。马英九的两岸政策较为成功并得到台湾民众的肯定,而这是民进党当政时期无法达成的。

当政时期的民进党推行的两岸政策不得人心。再次成为在野党后的民进党,鉴于两岸大交流大和解的大局已宣告成型,继续逆潮流而动将陷入被动,为与国民党分享乃至争夺两岸交流话语权,在选战中最大限度地将得票数最大化,赢得更多中间选民的支持,选举策略经历了一个由延续民进党一贯的“逢中必反”的大陆政策到分议题性应对和选择性抗争的策略调整过程,以期向台湾民众证明将来民进党如果上台后也有能力处理好两岸关系,从而扩大社会支持基础。为此,2010年以来,民进党为塑造务实转型的形象进行了一些策略性的政策调整。从陈云林首次赴台遭民进党主席蔡英文领军围攻制造流血冲突,到陈云林跨过浊水溪深入深绿大本营而抗争层级和火力大为降低;从民进党祭出党纪处分因“登陆”参加“国共论坛”的党籍元老,以及对党员下达禁足令不许其参加被民进党视为所谓有统战性质的会议及活动等,到民进党县市首长纷纷“登陆”推介农产品和表态不反对两岸交流;从民进党极力否定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成立智库欲加强与祖国大陆“直接交往的能量”,以及蔡英文表示将来上台后会“延续前朝政策”不会“横柴入灶”等等,可见看出民进党依据形势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变通。

然而,民进党不承认被视为两岸关系基石的“九二共识”,正如马英九所言“两岸关系将陷于不确定状态,没有这个东西,两岸关系要和平发展,是很大的问号”。前段时间,民进党内台面人物纷纷提出所谓“两岸论述”,如吕秀莲的“九六共识”、谢长廷的“宪法共识”和苏贞昌的“台湾共识”以及蔡英文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等,但是并未突破民进党既有的政治框架,难以说服岛内民众,同时也不易得到祖国大陆的认同以及国际社会的认可,其效用可想而知。民进党似乎忽略了要保持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维护来之不易的成果,除了在台湾凝聚所谓的岛内共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取得两岸间的共识,其所提出的诸多两岸论述左支右绌深具意识形态色彩,摆脱不了“台独”阴霾,因此注定难有成效和大作为。如是,在2012年大选中,当两党就两岸关系议题进行交锋与攻防中,国民党处于有利的地位将可以预见。

第二张王牌——经济振兴牌

与无力处理好两岸关系相仿,民进党当政八年可谓“小孩玩大车”,同样无法驾驭和领航台湾经济的走向与发展,“拼经济”往往沦为政策宣示和选举口号,成为政治操作的附加议题。八年中,台湾经济不但没有起色反而持续衰退每况愈下,让岛内民众引以为傲的“台湾钱淹脚目”的荣景和光辉越发显得遥远和难以企及,台湾从“四小龙”之首沦为“四小龙”之尾。民进党当政八年财政赤字惊人,负债近四万亿新台币。可见,民进党当政时期,不仅把握不好经济发展的大势,且经济决策力与执行力也严重不足,社会各项综合指标难孚众望,在经济复苏方面又提不出差强人意的政策措施,造成的社会观感自然不会很好。

相比之下,国民党在振兴台湾经济方面可圈可点之处俯拾皆是。马英九上台后,“打破民进党执政八年的封锁困境、开创台湾经济新局”,改弦易辙调整民进党当政时期一切以“政治挂帅”的政策措施,实行“松绑与开放”的策略,采取“先经后政,先易后难”的方针,逐步推动两岸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加快推进融入区域整合的步伐,与祖国大陆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从而有效地避免台湾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中陷入边缘化的境地,并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包括新加坡等东盟国家在内,以及美日等国就签订贸易协议进行筹商与研议。在两岸交流交往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的大趋势下,民进党也无法否定和规避,在强力反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随着选举的来临,态度逐步转变。由此可见,国民党与祖国大陆签订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将给台湾带来的诸项利益得到了民众的肯定并具备一定的民意基础,民进党基于选票考量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调整。另外,在经历金融风暴肆虐后,马英九当局引领台湾重整旗鼓,经济逐渐复苏并呈现新气象。2010年1月,台湾当局将2010年全年经济增长率调至10.47%,创1988年以来新高。另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2010年世界竞争力年鉴显示,2010年台湾的竞争力排名从2009年的第23名跃居到第8名,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从2012年到2015年,台湾经济成长率将可望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此外,在降低失业率方面,马英九当局也颇有建树,2011年2月失业率已降低至4.69%。并且可以预期,两岸“两会”签署的15项协议的成果在不久的将来将逐渐显现,因而可以乐见台湾经济将在稳中提升。

两岸间的热络交流交往,让台湾受益不少,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也没有出现所谓的“木马屠城”。民进党为掩盖当政时期的执政无能而恐吓选民相当不道德,在两岸良性互动的新局以及马英九当局亮丽的经济成绩单面前,民进党先前的言说不攻自破沦为笑柄。不难预见,随着两岸持续良性互动,台湾经济逐渐复苏并强劲上涨,台湾民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与明显,国民党在2012年经济议题的攻防方面将处于越加主动地位。相比之下,回看民进党当政八年,经济低迷复苏乏力而又提不出有效的对策,当政时期经济无能的刻板印象短期内在民众心目中难以抹去,其上台后能否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将受到质疑。民进党有意角逐2012年的候选人苏贞昌以及蔡英文,在各自的初选声明中批判当下诉求未来,为民众“擘画”出的经济大饼以及端出将来的政策牛肉,其效力尚待检验。毕竟,民众并非全会随政客起舞而照单全收,必然会对民进党候选人的说辞进行认真检视,从而投出手中的选票。故而,只要台湾经济不出现类似马英九上台初因碰上金融海啸而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振兴经济这张牌将是马英九在2012年与民进党候选人决一雌雄的有利武器。

第三张王牌——国际空间牌

民进党当政时期,基于政治算计和转移民众关注焦点考量,实行挑衅冲撞的所谓“烽火外交”政策,与祖国大陆高调争夺所谓的“邦交国”,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试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各类国际组织。此外,大打擦边球,经常利用出访“友邦”之机大搞所谓“过境外交”,并且以密访或“度假”等公开或半公开名义出访非“邦交国”等等。八年中,台湾当局为了维持住与太平洋岛国以及中南美洲等地的小国所谓的“邦交”,拆东墙补西墙,挥霍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对“邦交国”几乎达到予取予求的地步,俨然成为后者的“提款机”。如2000年支援布基纳法索3000万美元;2004年巴拉圭向台湾索要高达1.25亿美元的援助;2005年台湾当局宣布实行“荣邦项目”,决议提供支持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总额2.5亿美元的基金,以及2007年支持洪都拉斯3亿美元等等。然而这种建立在对外大量“金援”基础上的凯子式“外交”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推行上述冲撞挑衅式的策略也常常是自取其辱。台湾所谓的“邦交国”数目不升反降,失去了将近十个;试图加入各类型国际组织常常无功而返;所谓的“过境外交”也常常被限制在机场和饭店等场所,并且常常被“邦交国”以“断交”要挟勒索。另外,“外交掮客”也经常从中渔利骗取巨款让台湾蒙受损失。此外,陈水扁当局这种试图挑战祖国大陆底线的举动,严重恶化了两岸关系也危及到区域的安全与稳定,试图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冒险行为也让美国等西方国家颇为恼怒,台湾被称为“麻烦制造者”,美国表示,不管台湾还是“中华民国”都不是主权国家。民进党当政时期这种“烽火外交”策略让台湾陷入十分被动的地位,国际能见度与国际空间也随之降低和逐渐缩小。

马英九上台后,实行“活路外交”策略,推行“外交休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两岸互信的逐渐累积,台湾维持住了2008年的对外交往基本盘,且所谓“邦交国”也丧失了向台湾要挟勒索的支点和空间。为此,台湾节省了大量的财政资源,尊严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维护。由于两岸的和解休兵,台湾的国际空间也相应提升和拓展。在祖国大陆的帮助下,台湾在2009年成为世界卫生大会(WHA)的观察员,这是经过12年叩关后,38年来第一次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此外,连战曾经多次代表台湾当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领袖高峰会,为台湾先前与会的最高层级。2011年3月,随着马来西亚宣布给予台湾免签证待遇后,台湾免签国家达到一百个。并且由于马英九推行不同于民进党当政时期的涉外政策,台湾国际形象大为提升。事实证明,马英九当下推行的“涉外”政策对台湾来说利远大于弊,而由于民进党和祖国大陆存在结构性互信问题,其两岸政策无法超越民进党既有的政治架构,在国际空间问题方面自然也难以取得突破。因此,当国民两党就本议题进行攻防时,民进党除了强调所谓“主权”、“尊严”以及“对等”外,并无其他利器。

猜你喜欢

祖国大陆马英九两岸关系
浅析“台湾网红”的网络传播现象
卖水果
不够用
对台湾青年在陆交流与融入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两岸成人教育学学科专业培养比较研究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祖国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发展走势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