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祛风通络解痉法治疗紧张性头痛 38例

2011-03-17李金伟

中医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紧张性天麻通络

曹 玮,李金伟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 450008;2.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3)

紧张性头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 40%。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心身健康与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人们的思维能力与社会功能。现代医学治疗紧张性头痛主要采用血管扩张剂、抗焦虑剂、抗抑郁剂、解热镇痛剂、肌肉松弛剂等药物,但疗效较差,且不良反应较多[1]。2005年 8月—2009年 12月,笔者采用祛风通络解痉法治疗紧张性头痛 38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紧张性头痛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8例,其中男 18例,女 20例;年龄平均(36.08±12.50)岁;病程平均(8.00±2.30)年。对照组 38例,其中男 14例,女 24例;年龄平均(35.60±12.21)岁;病程平均(8.00±2.24)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国际头痛协会 2004年制订的紧张性头痛诊断标准[2]。(1)至少有 10次反复发作头痛,每月发作天数<1 d(偶发性紧张性头痛);或≥1 d但<15 d,至少已 3个月(频发性紧张性头痛);或≥15 d,已3个月(慢性紧张性头痛)。(2)每次头痛持续30 min~7 d。(3)每次疼痛至少具有以下特征中的2个:①性质为压迫性和/或紧缩感(非搏动性);②程度为轻或中度(不影响日常生活);③位于双侧;④不因行走或上楼梯等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4)具有以下症状中任 1项:①无恶心和/或呕吐(可以厌食);②通常无畏光和畏声,或出现其中之一。(5)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头痛。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祛风通络解痉法治疗,药物组成:天麻12 g,菊花10 g,钩藤15 g,石决明18 g,柴胡6 g,黄芩10 g,川芎15 g,赤芍、白芍各20 g,丹参15 g,石菖蒲10 g,茯苓12 g,全蝎10 g,僵蚕15 g,甘草6 g。1剂/d,水煎,取药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对照组给予盐酸阿米替林片(由常州四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200510101,25 mg/片),初始剂量25 mg/d,于晚饭前口服;每隔 3 d剂量增加12.5 mg/d,逐渐加至患者主观感觉(嗜睡、口渴等)能耐受为止;最大剂量为100mg/d,2~3次/d。

2组均以 15 d为 1个疗程,治疗 2个疗程。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标准。痊愈:头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 6个月无复发。显效:头痛及其他症状基本消失,停药 6个月内有复发,但发作频率减少 2/3。有效:头痛及其他症状减轻,停药 6个月内有复发,但发作频率减少 1/3。无效:头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

5 结 果

见表1。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0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对比

6 病案举例

患者,男,38岁,会计,2006年 12月 1日初诊。主诉:间断性头痛、头昏1年余,加重5 d。患者平素嗜好烟酒及肥甘厚味,近1年多常因工作劳累或情绪紧张出现头痛,以头两侧及/或后项部为主,多呈钝痛,头部有紧箍感,伴头昏、心烦、失眠等症状,头颅CT及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5 d前头痛加重,遂前来就诊。现症:头痛头昏,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紧,血压 120/88 mm Hg (1mm Hg=0.133 kPa)。西医诊断:紧张性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证属肝经风热挟痰挟瘀上扰清窍。治以祛风通络解痉为主,清肝平肝为辅。处方:天麻12 g,菊花 10 g,钩藤 15 g,川芎 15 g,赤、白芍各20 g,丹参15 g,石菖蒲10 g,茯苓15 g,全蝎10 g,僵蚕15 g,柴胡10 g,黄芩10 g,石决明15 g,甘草6 g。每日 1剂,水煎,分 2次口服。服药 10剂,头痛头昏明显减轻,心烦易怒及失眠多梦亦有缓解。继服7剂,诸症消失,随诊半年未见复发。

按 本例患者乃肝经阳热亢盛化风并挟痰挟瘀上扰清窍,痹阻脑脉,故而头痛头昏;肝阳亢盛,则急躁易怒;热扰心神,则心烦失眠。治以祛风通络解痉,同时配合清肝平肝。风熄热清,痰瘀得祛,脑络疏通,筋脉舒展,则头痛诸症皆止。

7 讨 论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与心理、躯体和社会应激等因素密切相关,多由于长期的焦虑、抑郁、环境应激、工作疲劳、过度紧张等,引起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颈肩部肌肉痉挛、血管收缩,头部血液循环障碍,乳酸、5-羟色胺、缓缴肽等致痛物质局部积聚,导致颅周肌筋膜组织痛觉阈值降低,引起颅周肌肉及肌筋膜结构疼痛。西医常采用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剂及抗抑郁药等治疗该病,尤其抗抑郁药的应用越来越多,这是因为抗抑郁药物一方面可以减轻紧张性头痛伴有的抑郁、焦虑症状,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的躯体感觉和痛觉阈值,减轻疼痛症状,消除紧张性头痛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从而起到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和程度的作用[4]。有大量的临床报道认为,阿米替林片是治疗紧张性头痛的首选药物,但该药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不适合长期服用[5]。

紧张性头痛属中医学“头痛”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发病多责之于风、痰、瘀等邪气,若情志不遂,则影响肝疏泄功能,肝木失和,不仅气郁化火生风,且会横克脾土,酿生痰湿,肝经风火挟痰湿上扰清空,痹阻脑窍,不通则痛。笔者基于以上理论,以祛风通络解痉法为基本原则,辨证选药治疗该病。方中天麻、钩藤、菊花、石决明平肝潜阳,柴胡、黄芩疏肝清热,川芎、赤芍、白芍、丹参活血化瘀,石菖蒲、云苓化痰开窍,全蝎、僵蚕搜风解痉,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能够增加心、脑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提高动物耐缺氧能力[6],其主要成分天麻素、天麻苷元、琥珀酸对羟基甲醛、维生素类物质皆具有镇静镇痛和抗惊厥的作用[7];全蝎具有很强的中枢镇痛作用[8];川芎中的挥发油、维生素 A、生物碱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动脉、增加脑血流量、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9];白芍中芍药总苷、芍药内酯苷等具有中枢性镇痛的作用[10]。诸药合用,配伍精当,共奏祛风除湿、化痰逐瘀、通络解痉之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1]凌方明.紧张性头痛研究现状与治疗新思路[J].中医药学刊,2006,12(24):2226.

[2]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headache disorders,cranial neuralgias,and facial pain[J]. Second Edition Cephalalgia,2004,24(Supp l 1):1.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

[4]黄永刚,邓小明.抗抑郁治疗与疼痛控制[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l):36.

[5]李洪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紧张性头痛 43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7):26.

[6]凌一揆.中药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431,589.

[7]李广勋.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12.

[8]李宁,吕欣然,韩惠蓉,等.蝎毒与吗啡中枢镇痛作用比较[J].中草药,1998,29(11):750-752.

[9]官伟星.川芎嗪心血管药理的研究[J].中国医药学杂志,1999,10(11):511.

[10]沈丕安.中药药理与临床运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54-757.

猜你喜欢

紧张性天麻通络
神奇的天麻
中医汤药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强宝全针药并用治疗紧张性头痛验案1则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紧张性头痛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