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哮病病名历史源流考*

2011-03-16严季澜

天津中医药 2011年1期
关键词:病名哮病医籍

姚 雯,严季澜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哮病病名历史源流考*

姚 雯,严季澜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100029)

哮病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中医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古代医学文献中关于哮病的病因、病机、治疗、预防等方面有诸多论述,但各时代对其称谓却不统一。因此,弄清哮病病名在历代的沿革情形,不仅有助于阅读古代医学文献,准确把握文献含义,还有助于有关哮病科研的开展。故主要从历史源流角度对哮病病名进行考证。

哮病;病名;历史沿革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难奈,甚至喘息不能平卧,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中医学对于哮病的称谓、含义,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因此,为了准确把握古代文献的内涵,了解哮病病名演变的历史是十分有必要的。

哮病之名首见于南宋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在此之前,虽无哮病之名,但对哮病的记载却早已有之。《周礼·天官》中记载:“冬时有嗽上气疾。”郑玄注:“嗽,咳也;上气,逆喘也。”[1]逆喘就是向上喘息,和哮病发作时的症状有一定相似,所以此处的上气病中应含有哮病,只是当时对于哮病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对哮病与上气区分不清,故记载于一处。

《内经》将哮病称之为“喘鸣”、“喘呼”、“喘喝”。如《素问·阴阳别论》云:“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素问·太阴阳明论》曰:“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则入六府,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府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灵枢·本神》中又有:“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在这里,喘指气喘,急速的呼吸。鸣、呼、喝均指喉间有声。喘鸣、喘呼、喘喝所描述的症状特点与哮病的发作特点类似,故可认为喘鸣、喘呼、喘喝为哮病最初的名称。晚清医家蒋宝素认为:“《内经》无哮喘之名,有肺痹、肺雍、息奔之旨。”但细察《内经》中关于肺痹、肺雍、息奔的记载,无论是肺痹之烦满喘而呕、咳上气,肺雍之喘而两胠满,还是息奔之胁急吐血,均与哮病主症有一定区别,故不宜将此三者归于哮病之列。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虽无直接对应哮病的病名,但也记载了关于哮病的内容。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中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其中“上气”即指喘息不能平卧,“水鸡声”指蛙叫声,在此形容喉间痰鸣声连连不绝,犹如水鸡之声。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哮病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并提出治疗可用射干麻黄汤。《伤寒论》中记载:“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这里的喘家除了指素有喘证的病患,还应包括素有哮病病史的患者。虽然张仲景书中还有些关于哮病症状、病因、病机、治疗方药的记载,但是张仲景并没有对哮病加以单独命名,只是将其归于“上气”之下。

西晋·王叔和《脉经》对哮病的称谓,则沿续了《内经》之名,将哮病称之为喘喝、喘鸣。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将哮病称为“上气鸣息”“上气咳嗽,呷呀息气”。

隋·巢元方除沿续上述医家将本病称为“上气鸣息”“上气喉中如水鸡鸣”外,还将本病称为“呷嗽”,并详述其病因病机。如“肺主于气,邪乘于肺则肺胀,胀则肺管不利,不利则气道涩,故气上喘逆,鸣息不通”“肺病令人上气,兼胸膈痰满,气行壅滞,喘息不调,致咽喉有声如水鸡之鸣也”“其胸膈痰饮多者,嗽则气动于痰,上搏喉咽之间,痰气相击,随嗽动息,呼呷有声,谓之呷嗽”[2]。

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用“水鸡声”和“吹管声”来描述哮病发作时喉中痰鸣。如“水咳逆上气,身体肿,短气胀满,昼夜倚壁不得卧,咽中作水鸡鸣”“胸中满,上气,喉中如吹管声,吸吸气上欲咳”“上气喉咽鸣,气逆”。王焘在《外台秘要》则用“喉里呀声”来描述喉中痰鸣的声音。

至此,纵观宋以前医籍可发现:虽然对于哮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与表述,但是均具备哮病发作时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有气喘的表现。二是具有喉间有声的特点。这为后世医家用哮字作为病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北宋时期,《圣济总录》中仍称哮病为“呷嗽”。许叔微在《普济本事方》中将哮病称为“呴嗽”,并提出“治多年肺气喘急,呴嗽,晨夕不得眠,紫金丹”[3]。

南宋·王执中在《针灸资生经》中记载:“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疼,皆为谬刺肺俞,令灸而愈。”“因此与人治哮喘,只谬肺俞,不谬他穴”[4]。这是哮、哮喘作为独立病名首次见于现存的医籍中,而且根据记载,还可看出此时医家有可能已经认识到哮与喘是两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疾病。同期医籍《医说》将哮病称为“齁喘”,有“因食盐虾过多,遂得齁喘之疾”。金元时期,《丹溪心法》和《丹溪治法心要》中均把“哮喘”或“哮”作为独立病名成篇,并在《丹溪治法心要》中将喘与哮分别论述于两个篇章之中,从内容、形式上均加以区分。由此可以看出,哮病病名出于宋金元时期,且在哮病病名出现之始,医家就已认识到哮病是一种与喘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疾病。

至明代,大部分医学著作,已将哮与喘分别论述。如龚信纂辑、龚廷贤续编,王肯堂订补《古今医鉴·哮吼》、龚廷贤《寿世保元·哮吼》、王肯堂《证治准绳·哮》、秦景明《症因脉治·哮病论》、张介宾《景岳全书·哮证治》、陈文治《诸症提纲·哮证》、孙一奎《赤水玄珠·哮门》等。这一时期,各医家对哮与喘鉴别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如虞抟在《医学正传》中进一步对哮与喘加以区别:“大抵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属不能以息者,谓之喘。”[5]《医学入门》中亦说:“呼吸急促者,谓之喘;喉中有响声者,谓之哮。”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更是详述哮与喘之不同:“喘者,促促气急,喝喝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与喘相类,但不似喘开口出气之多……以胸中多痰,结于喉间,与气相系,随其呼吸,呀呷于喉中作声。呷者口开,呀者口闭,乃开口闭口尽有其声。”另外,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哮病的新的异名——齁鼻合和齁鼻叚,分别见于《证治准绳》与《普济方》中。

至此,哮病作为一个独立的病名已被众医家接受与认可。后世医家鉴于哮必兼喘,故一般称为哮喘;有时为了与喘证相区别,又称为哮、哮证或哮病;又根据哮病不同病因,称为寒哮、热哮、冷哮、痰哮、风痰哮、水哮、盐哮、酒哮、糖哮等,或根据哮病不同性质,称为实哮、虚哮、久哮、幼稚天哮等。

综上所述,哮病名称,宋以前多称为喘鸣、喘呼、喘喝、呷嗽或直接描述其症状,其记载多散落于喘、上气等篇章中。直至南宋《针灸资生经》首载“哮”字作为病名,元代《丹溪心法》和《丹溪治法心要》将哮病独立分篇记载,关于哮病的记载才渐渐从喘、上气等篇章中分离出来。明代以后,大部分医籍已经将哮单独立篇,并对哮与喘进行鉴别。虽然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将本病病名统一为哮病,但是在古代,哮病异名的使用还是有相当长时期的,了解哮病病名的历史沿革,对于研究哮病的古代文献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 阮 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667-667.

[2] 丁光迪.诸病源候论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395,396,432.

[3] 许叔微.普济本事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23-24.

[4] 南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3-194.

[5] 虞 抟.医学正传[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2:115-116.

Sour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tles of asthma

YAO Wen,YAN Ji-lan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sthma was a very common disease and could be effectively treated with Chinese medicine.There were many ancient records about asthma,including the cause,the symptom,the diagnosis,the treatment and the prevention.But the titles of asthma in different dynasties were not the same.It was extremely necessary to make clear about how the titles of asthma had changed.It wa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the ancient records,but also good for the research of asthma.This paper made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titles of asthma from its historical source and development.

asthma;the titles;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R256.12

A

1672-1519(2011)01-0042-02

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资助项目(XK100260561)。

姚 雯(1983-),女,2008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文献研究。

严季澜。

2010-09-24)

猜你喜欢

病名哮病医籍
从“肺系膜”论哮病伏痰犯膜的病机特点与分型分期论治规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疗效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经验
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
治哮病从痰论药
3种医籍考对比
支气管哮喘瑶医证候病名的整理与研究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肺心病中医病名的规范化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
医籍整理“群体事件”现象、由来及避免其再次酿发的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