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非线性方程的一种新的全局快速算法
2011-03-15马昌凤
倪 健, 马昌凤
(1.南京荣飞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09;2.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3.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工程实际与科学计算中都遇到大量求解非线性方程f(x)=0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常常不能用解析方法求其精确解,而只能利用数值方法求其近似解。有关学者已提出求解非线性方程的许多数值方法[1-5],牛顿法是最流行的一种解法[6]。但对于某些非线性方程,用牛顿法进行迭代求根需迭代多次。本文提出了解非线性方程的一种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一些参数的选取,不仅比牛顿法收敛更快,而且具有全局收敛性。
1 解非线性方程新算法的描述
1.1 收敛性分析
设非线性方程为f(x)=0,其中f(x)为连续
其中,y=x-αf(x)/f′(x),0<α≤1。
假设函数 f:R→R存在零点x*,且初始点x0在U(x*)内。欲使该迭代函数收敛,则需满足|Ψ′(x)|<1,因此,本文首先计算Ψ′(x),即可微的非线性函数。
考虑迭代函数:
易知f(x*)=0,则有以下极限存在:
由此可得:
综上所述,可得:利用拉格朗日定理得:
即Ψ(a)-Ψ(b)=Ψ′(ξ)(a-b),ξ∈(a,b)。所以|。
1.2 收敛效率分析
为简单起见,假设 f(x)>0,f′(z)>0,f″(z)>0,z∈U(x*)。要使该方法的收敛速度优于牛顿法,则需在假设情况下,此方法一步收敛结果比牛顿法一步收敛结果更接近零点,即
x*≤Ψ(x)≤x-f(x)/f′(x)。
考虑:
当x→x*时,对两边取极限,有。考虑:
当x→x*时,对两边取极限,则有:
综上所述,(β-1+α)-1=α-1⇔β=1,代入(2)式有:
由此可得迭代函数:
其中,y=x-αf(x)/f′(x),0<α≤1。所以此迭代函数较牛顿法有更快收敛速度。
2 全局参数描述
其中,y=x-αf(x)/f′(x),0<α≤1。
假设f(x)>0,f′(z)>0,f″(z)>0,z∈U(x*),在类似的情况下,其它情况同理可得。
为了使γ满足x*≤Ψ(x)≤y,考虑
上述迭代函数不满足全局收敛。为了得到一个全局收敛的迭代函数,本文考虑以下迭代格式:
考虑:
当x→x*时,对右边取极限,则有:
当γ=-1时,所考虑的迭代函数即为(1)式所示函数。
如果x0∉U(x*),可以考虑
若f′(y)≈[f(y)-f(x)]/(y-x),则有:
实际上,常用
总结上述结果得到满足全局收敛的迭代格式为:
当|f(xk)|≤η,γ=-1。
3 算 法
(4)计算 xk+1=xk+(yk-xk)f(xk)]/ [f(xk)+γf(yk)]。
(5)如果k>n,停止;如果|f(xk)|<ε,停止。
(6)k→k+1,返回步骤(2)。
根据上述论证,可得本文算法步骤如下:
(1)选取初始值x0∈R,α∈(0,1],ε>0,η>0,n∈N,令k=0。
(2)计算yk=xk-αf(xk)/f′(xk)。
(3)如果|f(xk)|>η,则
4 数值实验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本文选取比较典型的代数方程和超越方程,在Matlab环境下进行数值模拟。
先将本文算法与牛顿法作比较,验证本文算法较牛顿法有更快收敛速度。实验方程如下:
例1 f(x)=(x-6)5-10(x-6)4+38(x-
6)3-68(x-6)2-57(x-6)-8=0;
例2 f(x)=1-exp(x2-3x-4);
例3 f(x)=x2-sin x;
例4 f(x)=exp(-x2)-ln(x+1)。
为了便于处理,设定参数分别为:容许误差ε=1.0E-11,n=1 000,η=0.1,α=1。实验结果见表1所列。
表1 数值实验结果
数值实验表明,本文算法的收敛速度明显快于牛顿法,平均减少1/2的迭代次数,且本文算法的全局收敛效果良好。
以上述例1和例3为算例,初始值x0分别取-10、-2.9,结果见表2所列。
表2 不同算例的收敛效率
数值实验表明,当α=1时,本文算法的迭代效果最佳。
5 结束语
本文介绍的新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计算精度可控、收敛性不依赖初始值的选择等特点,因此,本文算法不仅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1] He JH.Improvement of New ton iteration method[J].Int J Non linear Sci Numer Simulation,2000,1(2):239-240.
[2] U jevic'N.A m ethod for solving nonlinear equations[J].Appl M ath Comput,2006,174(2):1416-1426.
[3] 李声锋.求解方程的一类迭代方法及应用[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数学学院,2007.
[4] 林 洋,杨利华,詹棠森.预测校正磨光算法及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8):1274-1276.
[5] 王能超.算法演化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5-59.
[6] Yamamoto T.Historicaldevelopment in convergence analysis for New ton's and New ton-like methods[J].JCom put ApplM ath,2000,12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