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与蒙、俄、环渤海经济区及东北经济区的经济互补性研究
2011-03-15汤晓丹
汤晓丹
内蒙古与蒙、俄、环渤海经济区及东北经济区的经济互补性研究
汤晓丹
2000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内蒙古在2002—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位居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第1位,形成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因此充分认识内蒙古的区位、资源、产业特点以及与邻近区域的互补性,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内蒙古区位特点
内蒙古横跨三北,南连八省,北接俄蒙。有4200公里长的边境线,有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市两个陆路最大口岸和二条欧亚大陆桥,可以满足欧洲和太平洋国家借道进行国际贸易的需求;有6000公里的区域界线,与区外70多个市县毗邻,交通便捷。既是京津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东北和西北的经济通道。目前我国沿海开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与东南亚建立自由贸易区也进入了实质性谈判。西部大开发战略确立了“南贵昆经济区”重点向南开放,“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重点向西开放的战略。加快形成面向俄蒙的向北开放格局,已经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最前沿。
二、内蒙古的资源及产业分布特点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畜牧产品生产基地,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丰富的资源为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今,内蒙古已形成了以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六大优势特色产业。这六大优势产业形成了内蒙古独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集群。同时内蒙古以煤、电为主的能源特色产业给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内蒙古具有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呼包鄂金三角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资源富集地区,煤炭已探明储量160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4.57亿立方米,稀土储量逾亿吨,占世界的80%以上,各种非金属矿的储量、配置条件也属国内罕见。各种资源配置较为齐全完备的特点,使得内蒙古中部地区在竞争中具备了更多的优势。西部资源的煤炭资源也较为丰富,尤以古拉本无烟煤较为闻名;此外,还有湖盐、花岗岩、石灰岩等资源。东部的资源以储量巨大种类丰富的各类有色金属资源为特色,金银等贵金属和非金属储量也很丰富。此外,农林业资源也是东西部的资源优势,气候条件的不同决定了东部地区以林牧业经济为主而西部以农牧业经济为主的特点。
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包头市的钢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和羊绒等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蒙东地区以呼伦贝尔市为依托的乳品产业集群,以赤峰、通辽两市为依托的肉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已初见成效。蒙西地区以巴彦淖尔市为代表的发达农业生产体系;以乌海、阿拉善、鄂尔多斯三地工业园区为基地的循环经济产业共生链,都离不开资源禀赋的天然优势。
三、内蒙古与临近区域经济互补性研究
(一)内蒙古与俄罗斯互补性
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边境线长1010公里,对俄罗斯开放的有6个口岸,内蒙古是中俄经济合作的枢纽和通道。双方互补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产业结构互补。由于长期受原苏联大力发展重工业战略政策的影响,俄罗斯地区以原材料和粗加工产品为工业生产主要方向,精加工生产非常薄弱,轻工业发展明显滞后,农业生产远远满足不了当地工业和居民的日常需求,其市场上的农产品、轻纺和家电商品主要依赖进口和俄其他地区供给。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虽然试图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但由于资金短缺、工业设备落后,至今收效甚微。而内蒙古产业结构和俄远东虽有一定相似之处,但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已经初见成效,特别是农业、轻纺、电器和食品加工工业发展迅速,与俄远东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内蒙古对俄贸易进口商品主要有原木、化肥、塑料制品、纸浆、液体化工及石油化工产品等;出口商品主要有建材、汽车、家电及菜果等。俄罗斯已成为内蒙古重要的贸易伙伴。
2.资源、技术互补合作。俄远东地区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有70多种,森林覆盖面积占全俄35%,水力资源占27%,煤炭储量2万亿吨,石油、天然气储量也十分丰富,而内蒙古在森林采伐及其加工利用、煤炭开采和农业方面的技术、设备和人才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互补性。目前内蒙古又处于调整经济结构关键的历史性转折时期,改造众多基础薄弱的大中型国有企业,也同样需要引进俄方的实用技术和先进设备。
(二)内蒙古与蒙古互补性
蒙古国是内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需要借助于我国和俄罗斯的口岸,这样不但增加成本,而且也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所以发展蒙中贸易、蒙俄贸易是蒙古国的首选。内蒙古与蒙古国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方面非常相似,而且内蒙古自治区6个盟市的15个旗、市与蒙古6个省的26个县接壤,边境线长3193公里,对蒙古国开放的有10个口岸:二连浩特公路、二连浩特铁路、阿日哈沙特公路、珠恩嘎达布其公路、甘其毛道公路、呼和浩特空运口岸。因此得天独厚的区位、口岸、人文优势使内蒙古在中蒙交往和经贸合作中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1.资源结构互补。蒙古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正在实施的招商引资、资源开发的优惠政策与中国相对先进的技术、经验、设备及较雄厚的资金形成互补。蒙古国自然资源丰富,但市场相对较小,缺少资金和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需要大量的外国投资。而中国的市场巨大,资金和技术力量相对雄厚。因此,利用我国的资金和技术开发蒙古国的矿产资源,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实现两国经济发展的双赢。
2.商品结构互补。蒙古农业技术滞后,技工短缺和对粮食、蔬菜、水果及禽肉蛋的需求与我传统农业和饲养技术,成熟的农业劳动力及丰富的农产品形成了极强互补。从对蒙边贸出口商品的品种看,多为我国具备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是农副产品、轻工产品、纺织产品、机电产品、家用电器和装饰材料等商品。进口商品为蒙古国资源密集型产品,主要有化工原料、有色金属原料、废钢铁、煤等。这些大宗原材料商品的进口,对我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0年内蒙古对俄罗斯、蒙古国贸易大幅增长,1-4月,内蒙古对俄贸易值34.5亿美元,同比增长79.7%;对蒙贸易值9.2亿美元,同比增长142.1%。内蒙古对俄罗斯和蒙古国的贸易值占同期对外贸易值的95.4%,较去年同期上涨6.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主要承担中国对俄、蒙货物进出口业务的内蒙古,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向好态势,这为我区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区互补性
在全球生产要素“东移”和我国发展重心“北上”趋势的共同作用下,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环渤海区域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紧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一员,地区的发展离不开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的繁荣也需要内蒙古。内蒙古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的形成和实现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的互补性最明显的体现在资源互补上。内蒙古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是环渤海经济圈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基地。煤炭是环渤海经济圈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内蒙古煤炭保有储量是2233亿吨,远景储量是1.2万亿吨,均居全国第二位。此外,位于鄂尔多斯市境内的苏里格气田,探明储量7000多亿立方米,是中国目前陆地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目前内蒙古探明的稀土储量占全国的90%。这些为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四)内蒙古与东北经济区互补性
目前在我国的经济版图上,东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因其经济基础雄厚,整体经济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也是最有实力和条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崛起无疑将主要依靠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天然的资源优势以及既有的经济基础和交通网络。
1.自然资源互补性。内蒙古与东北经济区可以相互补充自然资源的不足。辽宁的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齐全,矿产资源丰度居全国首位,一定程度上可以支持内蒙古的产业发展需要;吉林省水泥用灰岩、硅灰石、油页岩等不仅储量大,而且分布集中。长白山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是东北经济区的一大特色,可为内蒙古广为利用;黑龙江省煤炭可提供给内蒙古发展冶金行业;内蒙古丰富的煤炭等资源,可成为东北经济区的资源接续基地。
2.产业互补性。内蒙古畜牧业是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各项畜牧业指标均居全国前列,肉类、奶类、禽蛋总产量列全国五大牧区前位,畜牧业的发展为东北经济区轻纺工业的发展可提供充足的畜产品原料。内蒙古在产业上明显处于劣势,需要东北经济区的带动。如辽黑两省装备制造业能力、辽宁钢铁、黑龙江石化资源原料、吉林基本化工原料资源等对内蒙古工业的发展均可以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传统的精细化工品、新领域的精细化工品,可为内蒙古机械行业配套大部分橡胶品。以一汽集团为主体的吉林汽车产业,可以带动内蒙古汽车及零部件的生产。吉黑两省较强的食品加工能力与内蒙古丰富的农副产品结合,可以带动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四、结论
内蒙古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使其在对俄、蒙与我国东北地区之间具有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为内蒙古经济贸易发展、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借此优势,内蒙古应继续加强口岸建设,以口岸经济带动内蒙古的相关产业发展;同时积极发展物流业,以满足内蒙古在对内对外贸易发展以及承担贸易通道作用中的物流需求。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物流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