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10年医疗机构死亡病例报告质量分析
2011-03-09刘军罗强朱玲刘初良朱惠延
刘军 罗强 朱玲 刘初良 朱惠延
近几年来,随着公共卫生网络体系的逐渐完善、死因监测网络的全面覆盖,能够了解当地整个群体健康状况及危害因素。通过收集2010年衡阳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死因监测资料,利用衡阳市当地居民长期和持续性的死因监测数据掌握情况,及时探明引起人群健康的主要致死病因。对现有的网络直报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统计,核对数据报告的及时性、审核数据报告的准确性和提高数据报告的可信性,客观进行评价。针对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进一步更有效地执行我市网络直报数据反馈和数据利用,提高我市监测数据质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提取衡阳市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系统中长住居民所有死亡病例的个案资料。所有死亡患者的资料由医疗机构指定专业人员,按诊治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内容进行录入[1],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报告单位等),死因信息(死亡原因、死亡日期等)。
1.2 方法
1.2.1 死亡报告率、审核通过率 死亡报告率=衡阳市医疗机构上报的死亡病例数据/实际死亡人数×100%;网络直报系统记录生成后,立即由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网络巡视专干进行审核[2]。审核通过率,即当天报告的死亡病例占全部病例的病例。
1.2.2 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 对来源不同的死因进行分类,计算不同死因在全部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即某类死因死亡病例/全部死亡病例×100%。同时,按各项死因百分比大小排列顺序,形成死因顺位。
1.2.3 单位报告率 以县市区报告单位进行计算,不同县市区的报告全部死亡病例在全市报告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即某县(市)区死亡病例/全市死亡病例×100%。
1.2.4 根本死因确定或编码错误率(%)编码错误病例数占所有报告死亡病例的比例。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3.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2.1 报告、审核合格率 衡阳市各级医疗机构99.99%的死亡病例按规定时限进行报告,疾控中心审核合格率为100%。从全市医疗机构报告的各类死因编码错误来看,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者占所有死亡病例最高(占2.08%),死因诊断不明的占所有病例的0.49%,症状和体征编码占所有病例的0.46%,伤害意图不明占所有病例的0.17%,肿瘤未指明位置的占0.02%。
2.2 死亡病例基本慨况 2010年衡阳市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录死亡病例29747人,其中男性19053人,占64.05%;女性10694人,占36.95%;男女性别比为1.78:1。网络报告死亡病例数占同年度全市居民死亡总数的63.61%,略高于2009年全省统计死因病例报告率[3]。
2.2.1 地区分布 衡阳地区死亡29747病例中:衡阳县占17.55%、耒阳市占17.22%、衡南县占15.06%,以上3个县为死亡病例报告最多的县。详见图1。
图1 衡阳市2010年死亡病例区域分布情况
2.2.2 年龄分布 衡阳市报告的死亡病例中,75~80岁年龄组最多,占15.59%;其次为80~85岁组,为15.39%;70~75岁组,为13.86%。整体来看,70岁以上死亡病例达到57.46%,死因以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其次,30~40岁主要是交通意外、肿瘤死亡所占比例较高。死亡病例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详见图2。
图2 衡阳市2010年死亡病例年龄分布情况
2.2.3 职业分布 死亡病例职业分类中,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占62.13%,居家待业占22.01%,专业技术人员占4.35%,公务员、企业、服务业及儿童学生所占比例均较小。详见图3。
图3 衡阳市2010年死亡病例职业分布情况
2.2.4 死因顺位 网络直报的死亡病例中死因顺位居前5位分别为:各类心脏病4061例,占13.65%;高血压7118例,占23.93%;恶性肿瘤5305例,占17.83%;呼吸系统疾病3441例,占11.57%;脑血管病2579例,占8.67%。
图4 衡阳市2010年死亡病例不同死因分布情况
3 讨论
衡阳市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多年,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实时录入和当日审核。从死因网络报告系统显示,2010年死因网络报告中的死亡病例报告率达99.99%,审核合格率达100%;死亡病例报告数占同期全市居民死亡总数的63.6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死亡病例的职业分析中,有62.13%的死亡病例来自于农、林、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位于市区内工作职业者,死亡病例还达不到10%;70岁以上年龄组死亡病例数达到57.46%;主要死亡病例是老年性的常见病、慢性病;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公共卫生体系中,重点仍然是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充分发挥社区、乡镇卫生院的作用,做好过细的健康档案,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意外事故的死亡病例数较以往上升快,主要体现在交通事故上,这跟近几年的车辆日益增多呈正比。相反,传染病的死亡病例数在下降,说明我市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投入下,传染病的积极监控监测、疫苗强化推广、健康宣传教育等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从2010年衡阳市死亡病例网络报告分析,县区级医疗单位报告病例数明显大于省、市级三级医疗单位。结合日常督导调研工作,在实际操作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省、市级三级医疗机构实际死亡病例数远大于网络直报死亡病例数,医院感染科收集录入的死亡病例数主要来源于临床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对于一些死因不明或者未予登记的死亡病例则忽略不记。其次,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不规范、死因编码不准确、部分病例资料失访等,反映出医院未重视该项工作,管理松懈。医院仍需加强管理,完善责任制,认真执行死因网络直报。再次,部分县区级医疗机构存在基本编码规范填写错误,死因网络直报的质量涉及临床医生的诊断、编码填写的规范、数据录入的准确等环节。虽然开展了对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和死亡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但由于相关人员工作调动,加之不可能培训到所有的一线临床医生,实际工作中效果不明显,应该仍需加强。最后,希望定期开展评估,发现漏洞及时反馈,真正把死因监测与疾病控制结合起来,达到提高质量与控制疾病的目的。
[1]卫生部办公厅.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Z].2004.
[2]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管理规范与工作技术指南[Z].2007.
[3]陈碧云,高立冬,岳文芳,等.湖南省2009年医疗死亡病例报告质量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1,1(1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