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B超诊治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1-03-07谢秀媚
谢秀媚
广东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梅县 514011
腹腔镜联合B超诊治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谢秀媚
广东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梅县 514011
目的探索腹腔镜联合B超诊治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行B超与腹腔镜联合诊治的子宫肌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超与腹腔镜联合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腹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肌瘤诊断率高。
腹腔镜;B超;子宫肌瘤;诊断率
子宫肌瘤为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多发于30~50岁妇女,以40~50岁最为多见。近年来,宫腔镜检查在妇科领域已广泛应用,本文收集了我院2008-01~2010-10 B超与腹腔镜联合诊断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内突肌壁间肌瘤86例,通过手术及病理结果,探讨超声与腹腔镜联合诊断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B超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内突壁间肌瘤56例,腹腔镜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内突壁间肌瘤30例;B超联合腹腔镜检查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内突壁间肌瘤86例,有1例内凸型壁间瘤位于宫角,5 cm大小。按荷兰Haarlem国际宫腔镜培训学校分型方法予以诊断分型,本组0型黏膜下子宫肌瘤37例,Ⅰ型41例,Ⅱ型4例,内突壁间肌瘤4例。肌瘤的大小以术前B超测量肌瘤的最大径线为准,本组肌瘤1.0~5.5 cm。肌瘤>3 cm 17例。肌壁间肌瘤边缘距子宫浆膜面>0.5 cm,年龄27~57岁,平均(34.2± 4.1)岁。
1.2 方法 器械采用美国史赛克公司的纤维电视摄像系统腹腔镜,B超选用美国PHIIS:IU22超声仪。全身麻醉或硬脊膜外阻滞麻醉。腹腔镜手术常规气腹穿刺,气腹压力为12 mm Hg。宫内置环者术时取出后放置举宫器,留置Foley氏导尿管。腹部穿刺点选择脐孔为第1穿刺孔,麦氏点对应的左侧做5 mm第2穿刺孔,左侧腹直肌旁平脐水平线下2 cm处做10 mm第3穿刺孔。腹腔镜探查无肌瘤后,取下腹腔镜及手术操作器械,保留4个Trocar,放出腹腔内二氧化碳气体,用1次性无菌的透明大术口帖膜将下腹部外敷上,同时沿Foley氏导尿管注入盐水于膀胱,超声医师穿上无菌手术衣进行B超检查。当发现直径2~3 cm的壁间肌瘤时,术中用拨棒依据B超定位准确定位后,继续应用腹腔镜剔除肌瘤。最后,再次腹腔冲气,用腹腔镜全面检查盆腔,拔除Trocar,关闭穿刺孔,术毕。
1.3 评价指标 超声诊断:黏膜下肌瘤声像图呈低回声,肌瘤周边及内部血流较丰富,呈球征。内突壁间肌瘤在正常肌质回声中,出现分布均匀、细小散在的暗淡点状回声或回声增强区,与正常子宫肌质回声有隐约的分界。腹腔镜检查:黏膜下肌瘤多呈光滑圆球形或半球形包块凸向宫腔,亦有形状不规则者。内突壁间肌瘤的宫腔壁突出弧度较大,可显示宫腔变形、不规则或双侧子宫角及输卵管开口位置不对称等,内膜表面随肌瘤被覆肌层的厚度变化。
2 结果
2.1 B超与腹腔镜联合诊断结果 黏膜下肌瘤66例,内突壁间肌瘤2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
2.2 B超诊断结果 对照病理检查结果,黏膜下肌瘤误诊率为4.9%,漏诊率为12.1%,内突壁间肌瘤漏诊率为6.7%,见表1。
表1 B超诊断结果 (例)
2.3 腹腔镜诊断结果 对照病理检查结果,黏膜下肌瘤误诊率为4.5%,漏诊率为9.1%,内突壁间肌瘤漏诊率为12.5%,见表2。
表2 腹腔镜诊断结果 (例)
3 讨论
子宫肌瘤为实性球状形结节,表面光滑、肌瘤周围的子宫肌层受压形成假包膜,因此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线。所以典型子宫肌瘤可用超声检查,典型声像学特征是子宫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子宫内见结节状或旋涡状实质回声。由于周围肌层受肌瘤压迫后形成假包膜,从而子宫肌瘤与正常宫体组织之间有明显界限。根据肌瘤所含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多少不同,肌瘤和正常宫体回声相比,可呈回声减弱区(肌细胞增生为主)、回声增强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为主)或等回声区。但B超对较小的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常常诊断不清。本组黏膜下肌瘤误诊率为4.9%,漏诊率为12.1%,误诊率低于而漏诊率高于文献报道[1]。内突壁间肌瘤漏诊率为6.7%,可能原因有:子宫肌壁间肌瘤内凸型,患者长期出血宫腔回声紊乱干扰超声的诊断;肌瘤小,极可能被增厚的内膜所覆盖;伴有子宫肌瘤使宫腔变形,超声显示困难。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是黏膜下肌瘤多呈光滑圆球形或半球形包块凸向宫腔,亦有形状不规则者,可单发或多发,有至者还可看到瘤蒂的位置与宽窄,肌瘤色泽呈红色或黄白色,质地坚硬,表面覆盖的内膜金关薄,有时可见血管网、粗大血管、黏膜苍白、溃疡等。内突型壁间肌瘤的宫腔壁突出弧度较大,可显示宫腔变形、不规则或双侧子宫角及输卵管开口位置不对称等。腹腔镜诊断宫腔息肉和子宫肌瘤有其独到之处。文献报道腹腔镜检查对宫腔内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4.2%[2],本组资料黏膜下肌瘤误诊率为4.5%,漏诊率为9.1%,内突壁间肌瘤漏诊率为12.5%,低于资料报道,可能与病例较少有关。
腹腔镜联合B超诊断子宫肌瘤诊断率高。超声检查属无创性,不会促进病变的发展,随访准确率高。在临床诊断中高分辨超声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预测内膜病变,可为临床提供诊断子宫肌瘤有价值的信息,对用于早期子宫肌瘤诊断。腹腔镜检查定位取材、直观、准确,但为有创性,检查时有下腹胀痛、恶心呕吐、心率变慢等不适。且对腹腔镜检查所需要的设备与技术要求较高。超声为腹腔镜提供导向,提高了宫腔内操作的成功率。腹腔镜联合B超检查已成为诊断黏膜下子宫肌瘤的金指标[3]。联合检查使妇科医生涉足超声领域掌握妇科辅助检查的多项技能,并根据各种检查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1]金巧凤,赖爱鸾,张丹.彩超、腹腔镜、病理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6,7 (4):260-261.
[2]王英红,郭晓青,赵霞.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8):613-615.
[3]关铮.微创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138-151.
(收稿 2011-04-10)
【中图文分类号】 R711.74
A
1007-8991(2011)04-0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