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手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1-03-07冯莉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全麻硬膜外动力学

封 琴 冯莉莉

江苏泰州市高港人民医院 泰州 225300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手术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临床观察

封 琴 冯莉莉

江苏泰州市高港人民医院 泰州 22530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高血压患者胸、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40例择期行胸腹部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观察组)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对照组)单纯全麻。观察术中不同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术前、诱导及插管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异,但在术中及术后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血压患者胸腹部手术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优点,效果肯定。

全麻;硬膜外阻滞;高血压;血流动力学

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期间循环变化较大,本文旨在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高血压患者中胸、腹部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有轻中度高血压患者40例,均在我院行开胸或腹部手术。高血压诊断均符合WHO标准:术前血压140~170/90~110mm Hg(1mm Hg=0.133 kPa),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9~75岁,体质量48~76 kg。40例患者中心电图异常16例,合并有冠脉血供不足10例,术前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 Hg,手术种类有胆囊切除、胃癌及食管癌根治术等。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A组(观察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B组(对照组)为单纯全麻组。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30 min均肌注阿托品0.5 mg和苯巴比妥钠0.1 g。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接麻醉监护仪,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A组于麻醉诱导前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5%盐酸利多卡因3~4 mL,待阻滞平面出现后行全身麻醉诱导。2组诱导均依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0.15 mg/kg,芬太尼4~5μg/ kg,异丙芬1~2 mg/kg,维库溴铵0.1mg/kg。给氧去氮3min后气管内插管,接麻醉机行机控呼吸。A组切皮前硬膜外给予1.5%利多卡因4~6 mL,以后每间隔1~1.5 h硬膜外注射1∶1的2%盐酸利多卡因与0.5%的左布比卡因混合液4~6 mL。B组切皮前给予芬太尼2~4μg/kg,2组术中均以异丙芬、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微量泵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麻醉。A组及B组均于缝皮时停用全麻药,依情况静注氟吗西尼和(或)新斯的明催醒及抵抗残余肌松。待潮气量达6~8 mL/ kg,意识清醒,吸痰后拔出气管导管。

1.3 观察指标 A、B 2组主要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诱导期、气管插管期、麻醉维持期、气管拔管期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收缩压×心率(RPP)。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tate7.0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2 结果

2组患者在术前、诱导、插管期及手术开始时血流动力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及拔管期差异非常显著(P<0.01)见表1。B组有9例术中及拔管时使用降血压药,A组有1例发生明显的低血压,经补液及给予升压药后血压恢复正常。

表1 2组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中循环功能的变化 (±s)

表1 2组麻醉方法手术过程中循环功能的变化 (±s)

组间比较:与A组比较*P<0.01,与A组比较,**P<0.05

拔管SBP (mm Hg)参数 组别 术前 诱导 插管 手术开始 术中A B 140.5±10.7 139.2±11.8 110±19.4 112.4±18.1 133.6±15.4 135.5±20.1 112±16.2 113.2±17.5 110.6±13.18 130.4±15.3* 124±18.5 145.6±25.3* 73.2±11.5 96.5±16.3* HR (次/min) DBP (mm Hg) A B 90.2±8.6 88.5±8.4 73.5±9.2 74.5±8.5 91.2±6.5 90.1±7.5 74.2±8.1 75.3±10.1 70.5±7.5 88.5±15.3* 14341.6±1693.2 80.2±14.5* 98.5±15.4 RPP A B A B 80±15.3 78.5±15.5 69.5±11.2 70.2±10.4 80.7±21.5 83.6±20.3 74.6±11 76.3±12.3 71.3±10.3**80.5±13.2 1128.2±1437.5 10282.2±1393.5 7665.9±1356.3 7890.5±1690.3 10781.5±1420.3 11327.8±1447.5 8392.5±1580.4 8637.2±1659.3 7885.8±1442.2 10497.2±1635.4* 9960.8±1590.1*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顺应性差,遇到刺激血压波动较大,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手术麻醉关键是术中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这样可降低心脑血管,减少术中出血[1]。上腹部、胸部手术其特点是创伤大,刺激性强,应激反应强烈,易引起循环系统的功能紊乱。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较单纯全麻优点早有报道。本组比较2种不同麻醉方式高血压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已知单纯全麻只能抑制大脑皮质边缘系统或下丘脑对大脑皮层的投射系统,但不能有效抑制手术区域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所以单纯全麻很难抑制各种刺激引起的应激反应,常发生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的症状。在原有高血压的基础上,出现高血压危象,心肌缺血,甚至心律失常[2]。本组资料也显示,术中及拔管期间B组血压高、心率快的现象,主要靠加深麻醉、使用扩血管药以及β阻滞剂来控制,单纯硬膜外阻滞也是一种既不完善又不安全的麻醉[3]。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术中患者血压、心率平稳,波动幅度小。这是因为全麻复合硬膜外有效抑制手术区神经元的兴奋,减少儿茶酚胺浓度的增加,同时阻滞了交感神经,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血供,降低心脏负荷和氧耗量,减少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从而缓解来源于激活交感神经末梢的儿茶酚胺活性的增加[4],有助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了高血压患者围术期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发生。本组显示A组的血液动力学平衡度明显优于B组,同时,减少了全麻药的用量,患者苏醒快及舒适。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的低血压耐受性通常较差,特别是老年人,对硬膜外阻滞较为敏感,易发生阻滞平面过广,加之全麻药的扩血管作用易引起严重的低血压。故在麻醉前适当扩容、术中加强监测、局麻药采用低浓度小剂量给药的方式,控制麻醉平面在T4以下,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综上所述,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使高血压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水平,是高血压患者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1]徐福涛,顾晓萍.咪唑安定、异丙酚联合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杂志,2000,16:409.

[2]刘俊杰,赵俊杰.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56.

[3]王建,王泉云.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475.

[4]赵建英,林财珠.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酶和心肌钙蛋白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11:871.

(收稿 2011-03-12)

【中图文分类号】 R614.2

A

1007-8991(2011)04-0049-02

猜你喜欢

全麻硬膜外动力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基于随机-动力学模型的非均匀推移质扩散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