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膜增厚在自发性低颅压中的诊断价值

2011-03-06张瑞英王佳宁耿左军李政军陈秀丽肖振芹

河北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脑沟颅压硬膜

张瑞英 王佳宁 耿左军 李政军 陈秀丽 肖振芹

脑膜增厚在自发性低颅压中的诊断价值

张瑞英 王佳宁 耿左军 李政军 陈秀丽 肖振芹

自发性低颅压;磁共振;MR增强扫描

自发性低颅压(SIH)最早由Schaltenbranol于1938年报道,是一组以直立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病因不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脑脊液漏有关,但脑脊液漏的原因尚不明确。随着CT脊髓成像(CTM)、MRI技术及放射性核素脑池造影、脑CT等的不断应用,SIH腰穿前的诊断率不断提升,其中,MRI增强扫描的优势尤为突出。本组收集近期收治的SIH患者30例,对MRI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正定县人民医院近期诊断为SIH的患者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25~77岁,平均年龄42岁。呈急性、亚急性起病,病因不明。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头痛于平卧位时减轻,坐位及直立位时加剧。其中行腰穿检查22例,脑脊液压力<60 mm H2O 18例。

1.2 MR成像参数 30例患者均做了CT平扫、MR平扫及MR增强扫描检查。MRI平扫行T1WI、T2WI、和FLAIR序列的横断面及T1WI序列矢状面扫描。增强扫描:经肘静脉静脉团注钆喷酸葡胺15 ml,即刻行T1WI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扫描。采用日本Toshiba公司生产的Visart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T1WI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TR 500 ms,TE 15 ms,采集次数1,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R 4 000 ms,TE108 ms,采集次数2,和液体抑制反转序列(FLAIR),TR 10 000 ms,TE120 ms,采集次数 2,层厚 6.5 mm,层数 15,视野21 mm。

2 结果

2.1 CT平扫 30例中仅显示硬膜下积液6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室、脑池、脑沟变窄11例。见表1。

2.2 MR平扫 30例中显示脑膜增厚24例,呈稍长/等T1、长T2、稍高/高 FLAIR信号,以 T2WI显示最清楚;硬膜下积液

6例;硬膜下血肿1例;脑沟、脑池变窄17例;“脑下沉”改变11例。见表1。

2.3 MR增强扫描 30例硬脑膜均明显对称增强,余所发现征象基本同MR平扫。见表1。

表1 30例SIH患者CT平扫、MR平扫、MR增强扫描表现比较

3 讨论

3.1 SIH硬脑膜增厚机制 其机制目前普遍遵循Monro-Kellie假说[1],在容积一定的颅腔内,脑实质体积、脑脊液容积和颅内血容积三者之和为一常数,SIH时,脑脊液容积减少,颅内血容量增加,硬脑膜无血脑屏障,硬脑膜静脉充血,且通透性增加,钆在硬脑膜微血管及间质聚集,从而表现出硬脑膜增厚、强化,软脑膜由于存在血脑屏障,故没有强化。有学者对SIH增厚的硬脑膜进行活检,肉眼观察无异常,镜下硬脑膜近骨面未见异常,硬脑膜近脑面的无定型基质区有一薄层纤维母细胞和薄壁小血管增生,同时蛛网膜细胞出现弥漫性、良性增生[2]。

3.2 增强扫描对于SIH诊断的优势 近来随着对SIH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入,SIH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并不是脑脊液压力降低而是脑脊液容量减少,所以腰穿脑脊液压力降低也并非全部降低,而且与腰穿的的时间及给予的治疗有关,腰穿压力不低也不能完全否定SIH的诊断[3]。MRI不仅能避免患者腰穿的痛苦,而且是没有放射线损害的检查。

常规CT平扫一般仅能显示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脑沟、脑池狭窄等表现,不具有特异性。MR平扫可发现硬脑膜增厚,尤其是T2WI和FLAIR成像更为敏感,但也不是100%能够显示硬脑膜增厚。MR平扫还可发现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脑结构移位、垂体增大等伴随征象,但这些征象亦不具有特异性,在其他一些疾病中也能出现这些征象,比如Chiari畸形、垂体瘤、颅脑外伤等。对于可疑SIH的患者,如果MR平扫显示脑膜没有异常表现,而出现了上述伴随征象,增强扫描就体现出了其优越性。王建东等[3]报道,增强扫描后硬脑膜增强、增厚是所有SIH患者的MRI表现中发生率最高的,但也不是100%。本组表现与其一致,本组30例中MR平扫发现24例有硬脑膜增厚,增强扫描发现30例均有硬脑膜强化。

3.3 脑膜增厚对于SIH鉴别诊断的价值 SIH的MRI表现为幕上硬脑膜和(或)小脑幕弥漫、对称增厚,强化后呈浓集线样强化,无中断、无结节状强化,且无脑实质及软脑膜强化。此特征性的强化方式有利于其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1)当有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脑沟、脑裂变窄、小脑扁桃体下疝、垂体增大等征象时,若硬脑膜见上述表现时应考虑SIH诊断。(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脑MRI增强扫描示软脑膜呈局限性不连续的条带状、少数呈结节状增强,增强的脑膜可深入脑沟内,常发生交通性脑积水。(3)转移性脑膜癌:多来自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主要侵犯软脑膜表面,呈弥漫性的沿脑沟回分布的弯曲线状强化或脑表面的结节状强化,可伴室管膜的强化。(4)肥厚性硬脑膜炎:硬脑膜弥漫增厚,但多不对称,增强扫描表现为结节状或曲线样强化。SIH的特征性MR表现为硬脑膜弥漫对称增厚,结合增强扫描检查,对于大部分患者都能做出正确诊断。

1 Mokri B.The Monro-Kellie hypothesis:application in CSF volume depletion.Neurology,2001,56:1746.

2 刘人恺,杨晓苏,肖波,等.伴脑膜肥厚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与肥厚性硬膜炎的临床对比分析.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17:280-282.

3 王建东,毕国荣,李双.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04-1506.

R 814.46

A

1002-7386(2011)09-1375-02

10.3969/j.issn.1002-7386.2011.09.052

050800 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CT室(张瑞英、李政军、肖振芹),神经内科(陈秀丽);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2008级硕士研究生(王佳宁);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耿左军)

2010-10-23)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脑沟颅压硬膜
脑沟间入路与皮层造瘘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皮层造瘘显微术与脑沟间入路显微术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记性越来越差就是老年痴呆吗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脑积水这种失智可治疗
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脑沟形态分析*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益气聪明汤治疗腰穿后低颅压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额叶脑沟增宽的相关性分析